-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洋記者的廣州城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55531
- 條形碼:9787218155531 ; 978-7-218-1555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洋記者的廣州城記 本書特色
本書以一個美國記者的視角,從200年前廣州城的見聞切入,分近百個話題記錄,描摹了清代廣州的社會細節,為我們了解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視角。
洋記者的廣州城記 內容簡介
該書是近代中國份英國報刊《廣州紀事報》的創辦者之一,美國記者、商人威廉·伍德19世紀20年代在廣州及其周邊地區的見聞雜記。所記有近百個話題,每個話題獨立成章、短小精悍,筆調簡潔、不乏趣味,從歷史地理、社會人文到政治軍事、商業經濟,無所不及,涉及眾多行業、學派、學科、商業、社會現象等,作者還強烈批評了東印度公司在對華鴉片貿易中的偽善角色及對外商專橫的管理方式。作者自求冷靜客觀的觀察以及干貨滿滿的記錄,對研究19世紀早期的廣州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
洋記者的廣州城記 目錄
洋記者的廣州城記 節選
廣州城墻 / 城門內外 廣州的城墻約40英尺高,是用各種不同的石頭建造的。城墻底基非常厚,向上厚度逐漸收縮。城墻頂上筑有城堞,上面還修有一條寬闊的步道。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城樓,中間開有進出的城門。門洞開得寬而低,呈拱形。厚厚的門 上布滿鐵釘和其他防御設施。通過一扇帶邊門的外門,很快就會被另一道門攔住。這道門很薄,主要由圓木柵做成,上面隨便掛著鏈子和鎖。每座城樓上布有騎兵和步兵,構成一個崗哨。晚上9時,所有城門關閉,依律例任何人不得再進出。這時有人會賄賂守城的士兵,而士兵們會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賄賂,玩忽職守,不斷地放人入城。1828年間,一位按察使在晚上扮成普通百姓,賄賂守城士兵,在城門關閉后得以順利入城。由于這一事件,不少城門處的官員被他替換了。因擔心被他揭發瀆職行為,廣州官員請求皇上給他升職,在他們的鼓動下,這位賢良正直的按察使被晉升調去了京城。這是一位*出色的官員,因決斷公正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也因公正和廉潔為同僚所憎恨。他告別廣州時,廣州的官員們表示非常遺憾;然而,如果不是因為害怕而不敢出聲的話,他們心中的憤慨一定會表現得更明顯。 衙門捕快 / 無處不在的網 沒有國家可以夸口,說自己比中國擁有一個更廣布和有效的警察系統。它的分支似乎無處不在,成員也散布于各階層中,像探子一樣相互監視。 除了通常的衙役和捕快,還有一種內部警察,主要是些領取酬金的秘密探子。他們并無特殊著裝,常混在人群和集會當中,小心而警覺地注意著嫌疑人的一舉一動。你可以看到一些這樣的人在廣場上漫不經心地閑逛。突然間,他們沖進一群人中,抓住其中一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捆了帶走。人們很害怕這種人,因為他們有時會抓無辜之人,誣告他們有罪來敲詐錢財。被告之人通常寧愿花錢消災,也不愿冒著風險讓這些惡人在昏官面前指控自己。由于衙門律法嚴格,犯事之人很少能長時間逃脫在外,因為無論他們躲到哪里,會受到捕快或探子的追蹤審查。捕快把一個人關起來不需要任何程序,只要看到某人的行為可疑就可以直接抓捕。商館附近就有不少捕快或探子,與每日聚在那里的人混在一起,盯著可疑之人的舉動,還會不時逮人。他們亦會掠奪那些呆在廣場上盯著番鬼看的輕率的鄉下人。 理發匠 / 特別的規矩 剃頭的習俗始于滿族人對中原的征服,是征服者強加給當地人的一種奴役標記。剃頭時只留下頭頂的一部分頭發,然后將那簇垂下來的頭發織成一條長辮子,在尾部用絲繩交織一下。自從明朝被推翻以來,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中國人不再把這個“附屬物”視為一種侮辱或不光彩的標志。相反,他們現在極用心地打理辮子,還特別以辮子的尺寸大小和打理情況為榮。因此,理發匠遍地都是,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與他們的歐洲同行很不同的一點是,這里的理發匠極其安靜,在剃須和打理頭發的過程中,幾乎不跟客人講一句話。剃完頭后,客人一聲不吭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放下一小筆錢作為報酬。客人不用說話,也不會被問問題。據說有一個規矩,禁止理發匠向他們的客人提出任何要求,他們基本只能靠客人的慷慨了。這條規矩僅適用于本地人,若為外國人理發,他們絕不會忘了要一筆滿意的報酬。廣州和澳門的街上到處是理發匠,他們隨身攜帶一種帶抽屜的小凳子——里面裝著理發工具,一個放著小炭爐的木容器,還有熱水和小水盆。為等生意,他們在空曠的廣場和街道往往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 這里提下中國人的一個怪癖。他們特別反感坐在別人剛坐過的座位上,那座位自然是被前面人的身體暖過。他們在坐下前會把墊子翻一下,以避免這種不快。也正因如此,理發匠在凳子上會放一塊活動的板子,在新客人到來時取下,這樣就給人家一張涼凳子了。
洋記者的廣州城記 作者簡介
著:[美]威廉·懷特曼·伍德(William Wightman Wood) 美國記者、商人、博物學者、詩人。1827年,在廣州與英商馬地臣共同創辦近代中國第一份英文報刊《廣州紀事報》。1830年在美出版《中國素描:附原創插圖》,1831年在廣州創辦《中國信使報》。 譯:[美]鄧賽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碩士、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情報學碩士。現任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圖書館館員。 校:[美]李國慶 北大中文系學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東亞系碩士。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遺落在西方的廣州記憶》叢書主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