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94585
- 條形碼:9787518094585 ; 978-7-5180-9458-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0歲1.《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以考古發掘和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及遺留在室外的古建筑為背景資料,展現了近代中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專家團隊精心打造,送給孩子的博物文化啟蒙課。 2.知識點豐富,脈絡清晰,講述了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從虎門銷煙到戊戌變法,從曾國藩到孫中山,國人艱難著、彷徨著,卻也堅定地在這條荊棘之路上蹣跚前行了一百多年。拍攝近百張圖片,圖文結合,生動有趣。 3.書中知識小檔案的設置,延伸歷史的知識點,讓孩子有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知識小提示的設置,提出問題,啟發孩子去思考。 4.四色印刷,知名文博專家、教育家周曉陸,考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后曉榮,博物館研究員朱思紅傾力推薦。
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 內容簡介
《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以考古發掘和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及遺留在室外的古建筑為背景資料,展現了近代中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1840年,第yi次鴉片戰爭爆發,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帷幕,英法聯軍的炮火更讓清政府搖搖欲墜,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甚至英法聯軍闖入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園,在這里對中國的古典園林進行搶掠,還縱火燒毀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也激起了中國各階層人民的反抗,先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抗英,清政府也開啟了一場自救運動——洋務運動,變法圖強成為清末新思想的一股清流,以梁啟超為代表的志士仁人們,為尋找一條新的救國之路不斷探索。 復興之路道阻且長,國人艱難著、彷徨著,卻也堅定地在這條荊棘之路上蹣跚前行了一百多年。
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 目錄
**節 無法忘卻的記憶——虎門銷煙 002
第二節 林則徐的家國情懷 006
第三節 古代的科舉考試 009
第四節 走進北京*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016
第二章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節清朝的**道裂縫——鴉片戰爭 022
第二節 三元里人民抗英 024
第三節 中英《南京條約》 027
第三章陰霾下的“萬園之園”
**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032
第二節 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火燒圓明園 035
第三節 探訪大清皇家園林 037
第四節 流失的國寶獸首回歸 044
第四章曾國藩與湘軍的崛起
**節 曾國藩與他領導的“湘勇” 050
第二節 由京師同文館到北京大學 058
第三節 老北京城里的學校舊址 064
第五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節 “師夷長技以制夷” 072
第二節 李鴻章與洋務運動 076
第六章新的危機,新的覺醒
**節中日甲午戰爭 082
第二節 鄧世昌血戰黃海 084
第三節 頤和園和北洋水師 086
第七章愛國救亡的思想啟蒙運動
**節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090
第二節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梁啟超 093
第三節 戊戌變法在京遺跡 096
第八章辛亥革命與帝制滅亡
**節 辛亥革命與民國肇生 102
第二節 孫中山和“三民主義” 104
第三節 宣統皇帝退位詔書 106
第九章洪憲復辟與護國運動
**節 倒行逆施的“皇帝新裝” 112
第二節 護國運動 115
第三節 愛國將領蔡鍔 116
第四節 國博陳列的五色旗 118
第十章五四運動與民族覺醒
**節 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 122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24
第三節 百年名刊《新青年》的誕生 127
給孩子的博物文化課:文物里的近代往事 作者簡介
后曉榮,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田野考古領隊,伯明翰大學、劍橋大學和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學科知識結構較為完整,具有歷史、古文獻、考古、文物、歷史地理等多學科教育背景和研究能力,同時具有多年一線田野考古工作經驗和很好文物鑒定能力。近年來主要利用考古文物資料從事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形成了自己較為獨特的研究方法,1.以物證史,利用考古文獻資料進行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2.圖像證史,利用考古所提供的圖像資料進行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如“考古視野下的孝文化研究”等。
- >
推拿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