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匯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56896
- 條形碼:9787511656896 ; 978-7-5116-568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三五”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匯編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編撰, 收錄了108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進行集中展示與推介, 以期滿足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公眾對安全優質營養健康農產品的迫切需求。每個成果分為三個模塊: 完成單位、完成人、重要亮點成果。重要亮點成果主要介紹研究背景、研究成果、技術特點和技術推廣效果, 對相關領域人員研究學習有一定實用價值。
“十三五”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匯編 目錄
成果2 3種鮮食水果農藥殘留風險監測評估及關鍵控制技術
成果3 草莓安全生產與風險管控系列作品
成果4 介導抗生素*后防線藥物替加環素耐藥的新型基因的發現及功能解析
成果5 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監管免疫檢測技術研發與應用
成果6 小麥鐮刀菌毒素污染風險形成機制及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成果7 生食果蔬中食源性病毒監測技術研究
成果8 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管控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
成果9 微囊藻毒素新型抗體制備及快速檢測產品研發
成果10 智慧農業安全生產管理云平臺
成果11 牛奶中重要人畜共患病原菌的噬菌體裂解酶生物防控技術及其應用
成果12 水稻病蟲害全程簡約化防控技術集成與推廣
成果13 養殖業獸藥抗生素的農田環境風險及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成果14 《紫穗玉米花青素測定分光光度法》標準研究
成果15 《黑木耳中多種農藥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質譜法》標準研究
成果16 發明專利“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制備方法和應用”
成果17 《人參床土中腐霉利等9種農藥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法》標準研究
成果18 《人參中苯醚甲環唑等9種殺菌劑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標準研究
成果19 《人參中噻菌靈等20種農藥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標準研究
成果20 奶及奶制品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
成果21 四川主要即食生鮮果蔬中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評價與防控應用
成果22 一種柑橘土壤的采集裝置及方法
成果23 一種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檢測蚯蚓體內CYP2C9酶活力的方法
成果24 國家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建設研究
成果25 農戶級農業資源臺賬
成果26 果品產后貯藏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
成果27 特色雜糧青稞品質調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成果28 便攜式花生加工品質速測儀
成果29 生鮮肉精準保鮮數字物流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成果30 薯類主食加工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成果31 食品壓差閃蒸組合干燥與休閑食品創制技術及產業化
成果32 果蔬真菌病害及赭曲霉毒素精準防控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成果33 花生加工黃曲霉毒素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及應用
成果34 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體系完善研究
成果35 重金屬危害動態跟蹤檢測技術與設備
成果36 產地環境重金屬現場快速、應急監測與集成示范技術研究
“十三五”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匯編 節選
《“十三五”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匯編》: 成果主要亮點: 革莓、葡萄、楊梅3種鮮食水果經濟效益顯著,是我國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特色農產品,也是我國廣大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農藥殘留問題是影響3種水果質量安全的主要風險隱患因子,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在生產上農藥登記品種少、盲目亂用情況存在,造成3種鮮食水果農藥殘留現象。在技術上,針對性殘留限量標準、風險監測與風險評估等關鍵技術還較缺乏。項目組在相關項目支持下,歷經12年攻關,在農藥殘留監測、農藥多殘留暴露評估和農藥殘留控制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技術成果的標準化推廣應用,促進了3種鮮食水果提質增效。 主要成果如下: 1.自主研發了高效樣品前處理、手性農殘異構體痕量分離分析、農藥特異性萃取及分子印跡一電化學傳感器等精準、快速檢測技術6套,提高了鮮食水果中農藥殘留檢測效率和靈敏度;創建了138種隱性農藥成分的精準篩查技術和23種農藥現場定性識別技術,為農業投入品中農藥殘留隱性成分識別提供了技術支撐;探明了農藥殘留是鮮食水果質量安全的主要風險隱患。 2.揭示了3種鮮食水果中高頻檢出農藥的多元組合對非靶標生物個體、組織和細胞水平的混合毒性效應及致毒機制,明確了Mnsod等7個基因可作為聯合毒性效應早期預警指標,為農產品中農藥復合污染的風險預警提供了科學依據;首次獲得楊梅膳食消費數據,開展楊梅中農藥多殘留膳食暴露評估;建立了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多殘留聯合暴露的風險評估模型,率先提出了楊梅生產中不建議使用的農藥負面清單,以降低多農藥殘留帶來的膳食風險。 3.提出了3種鮮食水果主要病蟲害整體安全用藥方案,提出農藥使用的正負面清單,制定用藥建議團體標準3項,取得了5種農藥在草莓和葡萄上的使用登記;提出了氟吡菌酰胺等40種農藥在草莓等水果中的*大殘留限量45項建議值,已被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大殘留限量》(GB2763)采納;以農藥殘留關鍵控制技術為核心,建立了風險監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精準施策質量安全管控技術體系,編制農殘控制關鍵技術模式圖3套,研發安全生產技術應用軟件3套,建立互聯網+技術推廣模式,加快了成果轉化應用。 4.管控技術體系應用后,取得鮮食水果產品安全提質增效效果,該技術體系為3種鮮食水果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浙江經驗。 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軟件著作權4項;頒布團體標準3項;45項農藥殘留建議值被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3采納;5種農藥獲得正式登記;發表論文84篇,其中SCI論文15篇,出版專著6部;建立了互聯網+的技術推廣模式。2017-2018年來,該成果在浙江、江蘇、陜西等省累計應用面積257.06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
“十三五”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新重要亮點成果匯編 作者簡介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是農業農村部直屬正局級單位。2002年12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成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2017年4月,經中央編辦批準、農業部黨組研究決定,原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與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整合組建為新的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將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承擔的農業標準、農業質檢機構考核評價管理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有關工作職責劃入,進一步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業務技術支撐。2018年3月,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更名為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農業農村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根據中央編辦、農業農村部批復,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農業農村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法規、規劃標準研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建設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支撐保障,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開展名特優新農產品發展規劃研究和地方優質農產品發展指導等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