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我國綿羊產業良種化運行機理研究:以烏拉特中旗為例:a case study of Urat Middle Banner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83880
- 條形碼:9787509683880 ; 978-7-5096-838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綿羊產業良種化運行機理研究:以烏拉特中旗為例:a case study of Urat Middle Banner 內容簡介
目前關于良種化運行機制的相關研究較少,而自“草畜平衡”政策實施以來,如何提升綿羊經營主體的良種化水平,以此提高經濟效益等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書以良種作為切入點對烏拉特中旗良種化運行機制進行了研究,運用歷史文獻梳理及田野調研等方法對家畜改良站等行政事業機構、公司、合作社和農戶等就綿羊育種繁育的行為、政策和良種化運行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了剖析。通過分析烏拉特中旗良種化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得出以下結論: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農戶用種行為和觀念缺乏科學性;供種結構和供需不平衡;良種擴散模式不穩定。
我國綿羊產業良種化運行機理研究:以烏拉特中旗為例:a case study of Urat Middle Banner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文獻綜述
1.2.1 家畜品種優勢對于畜牧業發展的意義
1.2.2 建立良種繁育組織促進畜牧業發展
1.2.3 畜牧科技的發展對良種繁育起到推動作用
1.2.4 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良種繁育的順利進行
1.2.5 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中良種繁育的重要性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實意義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內容
1.7 技術路線
1.8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2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概念界定
2.1.1 良種
2.1.2 良種繁育體系
2.1.3 運行機制
2.2 理論基礎
2.2.1 產業組織理論
2.2.2 農戶行為選擇理論
3 良種繁育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3.1 內蒙古自治區良種繁育業發展歷程
3.1.1 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引入與培育情況
3.1.2 建設場站、加強牲畜良種管理工作
3.2 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的良種繁育業發展歷程
3.2.1 巴彥淖爾市綿羊種業繁育發展
3.2.2 錫林郭勒盟良種、繁育業發展情況
3.2.3 呼倫貝爾盟良種、繁育業發展情況
3.2.4 烏拉特中旗綿羊種業繁育發展情況
3.3 烏拉特中旗綿羊業發展現狀
3.3.1 烏拉特中旗基本情況
3.3.2 烏拉特中旗綿羊產業現狀
3.4 本章小結
4 烏拉特中旗農戶種公羊選用行為分析
4.1 調研地區特點及樣本分布情況
4.2 樣本基本特征
4.3 農戶種公羊選用行為
4.3.1 農戶選用種公羊的依據
4.3.2 信息獲得與技術培訓
4.3.3 農戶的種公羊購買行為
4.3.4 農戶的種公羊使用行為
4.4 農戶對綿羊種公羊的認知
4.4.1 農戶對于自家種公羊的認識
4.4.2 農戶對于自家購買的種公羊的滿意度
4.5 農戶對政府、合作社與企業帶領作用的認識
4.6 本章小結
4.6.1 農戶選用種公羊的依據
4.6.2 信息獲得與技術培訓
4.6.3 農戶的種公羊購買行為
4.6.4 農戶的種公羊使用行為
4.6.5 農戶對綿羊種公羊的認知
4.6.6 農戶對政府、合作社與企業帶領作用的認識
5 烏拉特中旗綿羊良種化運行機制分析
5.1 “種羊場+改良站+農戶”模式
5.1.1 種羊場情況
5.1.2 改良站情況
5.2 “種羊場+農戶”模式
5.3 “農戶+農戶”模式
5.4 “育種公司+農戶”模式
5.5 良種化運行機制中不同利益主體的行為目標
5.5.1 “種羊場+改良站+農戶”模式中各自的目標
5.5.2 “農戶+農戶”模式中各自的目標
5.5.3 “種羊場+農戶”模式和“育種公司+農戶”模式各自的目標
5.6 本章小結
6 結論及建議
6.1 結論
6.1.1 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及標準
6.1.2 農戶用種行為和觀念缺乏科學性
6.1.3 信息獲取渠道單一
6.1.4 供種結構和供需不平衡
6.1.5 良種擴散模式不穩定
6.1.6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依然較弱
6.2 建議
6.2.1 加強組織管理
6.2.2 定期開展培訓,增加培訓機會
6.2.3 拓寬信息獲取渠道
6.2.4 增強供種能力和發展供種機構多樣化,加大補貼力度
6.2.5 加強協調各利益主體協作
6.2.6 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后記
1.1 研究背景
1.2 文獻綜述
1.2.1 家畜品種優勢對于畜牧業發展的意義
1.2.2 建立良種繁育組織促進畜牧業發展
1.2.3 畜牧科技的發展對良種繁育起到推動作用
1.2.4 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良種繁育的順利進行
1.2.5 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中良種繁育的重要性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實意義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內容
1.7 技術路線
1.8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2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概念界定
2.1.1 良種
2.1.2 良種繁育體系
2.1.3 運行機制
2.2 理論基礎
2.2.1 產業組織理論
2.2.2 農戶行為選擇理論
3 良種繁育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3.1 內蒙古自治區良種繁育業發展歷程
3.1.1 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引入與培育情況
3.1.2 建設場站、加強牲畜良種管理工作
3.2 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的良種繁育業發展歷程
3.2.1 巴彥淖爾市綿羊種業繁育發展
3.2.2 錫林郭勒盟良種、繁育業發展情況
3.2.3 呼倫貝爾盟良種、繁育業發展情況
3.2.4 烏拉特中旗綿羊種業繁育發展情況
3.3 烏拉特中旗綿羊業發展現狀
3.3.1 烏拉特中旗基本情況
3.3.2 烏拉特中旗綿羊產業現狀
3.4 本章小結
4 烏拉特中旗農戶種公羊選用行為分析
4.1 調研地區特點及樣本分布情況
4.2 樣本基本特征
4.3 農戶種公羊選用行為
4.3.1 農戶選用種公羊的依據
4.3.2 信息獲得與技術培訓
4.3.3 農戶的種公羊購買行為
4.3.4 農戶的種公羊使用行為
4.4 農戶對綿羊種公羊的認知
4.4.1 農戶對于自家種公羊的認識
4.4.2 農戶對于自家購買的種公羊的滿意度
4.5 農戶對政府、合作社與企業帶領作用的認識
4.6 本章小結
4.6.1 農戶選用種公羊的依據
4.6.2 信息獲得與技術培訓
4.6.3 農戶的種公羊購買行為
4.6.4 農戶的種公羊使用行為
4.6.5 農戶對綿羊種公羊的認知
4.6.6 農戶對政府、合作社與企業帶領作用的認識
5 烏拉特中旗綿羊良種化運行機制分析
5.1 “種羊場+改良站+農戶”模式
5.1.1 種羊場情況
5.1.2 改良站情況
5.2 “種羊場+農戶”模式
5.3 “農戶+農戶”模式
5.4 “育種公司+農戶”模式
5.5 良種化運行機制中不同利益主體的行為目標
5.5.1 “種羊場+改良站+農戶”模式中各自的目標
5.5.2 “農戶+農戶”模式中各自的目標
5.5.3 “種羊場+農戶”模式和“育種公司+農戶”模式各自的目標
5.6 本章小結
6 結論及建議
6.1 結論
6.1.1 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及標準
6.1.2 農戶用種行為和觀念缺乏科學性
6.1.3 信息獲取渠道單一
6.1.4 供種結構和供需不平衡
6.1.5 良種擴散模式不穩定
6.1.6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依然較弱
6.2 建議
6.2.1 加強組織管理
6.2.2 定期開展培訓,增加培訓機會
6.2.3 拓寬信息獲取渠道
6.2.4 增強供種能力和發展供種機構多樣化,加大補貼力度
6.2.5 加強協調各利益主體協作
6.2.6 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我國綿羊產業良種化運行機理研究:以烏拉特中旗為例:a case study of Urat Middle Banner 作者簡介
格根哈斯,1982年生,蒙古族,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人。2013年3月畢業于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獲得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日本《農村生活學會》《農業經濟學會》等學會、《內蒙古畜牧業》《內蒙古日報》等期刊報紙發表過文章,F在內蒙古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振興,農業經濟及發展研究。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