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張仲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73435
- 條形碼:9787513273435 ; 978-7-5132-734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張仲景 內容簡介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約生于東漢和平元年(150),約卒于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張仲景是中醫學術發展歷史記錄為杰出的醫學家,上古經方學派的杰出傳人,中醫外感疾病和內傷雜病辨證施治體系的創始人,中醫臨床醫學及方劑學的奠基者。其代表著作為《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但原書在晉初即無存,兩晉時期以“傷寒”和“雜病”分別流傳。《傷寒雜病論》的內容,先后經王叔和、孫思邈等記載和整理;*終經宋代校正醫書局,將其不同傳本重校而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后世醫家認可這兩部著作為中醫學之經典。張仲景學術在中醫學目前影響至為深遠,在日本及古代朝鮮等亦廣泛傳播和發展。本書內容包括張仲景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及后世影響。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張仲景 目錄
二、《傷寒論》
(一)《傷寒論》的沿革與版本
(二)《傷寒論》的框架與內容
三、《金匱要略》
(一)《金匱要略》的沿革與版本
(二)《金匱要略》的框架與內容
學術恩想
一、學術淵源
(一)秉承醫經學派理論
(二)集成經方學派成就
(三)汲取本草藥學知識
(四)臨床辨證施治經驗
二、學術特色
(一)構建傷寒病的系統辨證施治體系
(二)構建雜病的系統辨證施治體系
(三)隨證治之
臨證經驗
一、《傷寒論》辨證施治體系
(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二)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三)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四)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五)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六)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七)霍亂病
(八)陰陽易差后勞復病
二、《金匱要略》辨證施治體系
(一)辨痙濕喝病脈證并治
(二)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
(三)瘧病脈證并治
(四)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
(五)血痹虛勞病脈證治
(六)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
(七)奔豚氣病脈證并治
(八)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
(九)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
(十)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
(十一)痰飲咳嗽病脈證治
(十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
(十三)水氣病脈證并治
(十四)黃疸病脈證治
(十五)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
(十六)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
(十七)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
(十八)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
展開全部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張仲景 作者簡介
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持2013年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任項目首席科學家。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