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國醫學史(供中醫、中藥、針灸專業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340309
- 條形碼:9787532340309 ; 978-7-5323-403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醫學史(供中醫、中藥、針灸專業用) 內容簡介
為了提高教材質量,促進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衛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教材編審會議。成立了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組成32門學科教材編審小組。根據新修訂的中醫、中藥、針灸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修訂了各科教學大綱。各學科編審小組根據新的教學大綱要求,認真地進行了新教材的編寫。在各門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貫徹了一九八二年四月衛生部在衡陽召開的“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汲取了前幾版教材的長處,綜合了各地中醫院校教學人員的意見;力求使這套新教材保持中醫理論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繼承和發揚的關系;在教材內容的深、廣度方面,都從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出發,注意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具有與本門學科發展相適應的科學水平;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同時又盡量減少了各學科間教材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和某些脫節。通過全體編寫人員的努力和全國中醫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陸續編寫完畢。 本套教材計有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內經講義、傷寒論講義、金匱要略講義、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傷科學、針灸學、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針灸醫籍選、各家針灸學說、推拿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三十二門。其中除少數教材是初次編寫者外,多數是在原教材,特別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礎上充實、修改而編寫成的。所以這套新教材也包含著前幾版教材編寫者的勞動成果在內。 教材是培養社會主義專門人才和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才的培養。要提高教材的質量,必須不斷地予以錘煉和修改。
中國醫學史(供中醫、中藥、針灸專業用) 目錄
中國醫學史(供中醫、中藥、針灸專業用) 節選
19世紀40年代,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進入衰落時期,政治更加腐敗,經濟停滯落后,國力日益衰弱。與此同時,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落后衰弱的中國,便成為殖民者的侵略對象。 1840年英國侵略者發動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輸入鴉片,挑起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清政府于1842年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為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打開了大門。從此,各侵略者接踵而至。美國和法國于1844年先后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俄、德、奧、日、意等國也趁火打劫,來爭奪權益。資本主義國家獲得了侵略的種種特權后,進一步與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相互勾結,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加強了對中國各族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激化了階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了社會危機。面對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中國人民進行了前仆后繼的反抗斗爭。從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間,發生了太平天國革命、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從未間斷過。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專制主義的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是,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向新生的革命政權猛烈進攻,不久,政權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出現了軍閥混戰。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建立了革命根據地,1924年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建立國民政府。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1931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形成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華,激起全國人民抗日的怒火,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南京國民政府發動全面內戰,經過3年的國內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結束了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狀況異常復雜,有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的殖民地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城鄉小生產和個體經濟。 18世紀后期,清朝封建經濟陷入衰落的危機之中,資本主義萌芽逐漸增長,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必將緩慢地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但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內封建統治階級的屈服,改變了中國社會獨立發展的道路,使中國歷史發生了轉折。 19世紀初,外國在華經濟勢力有很大擴展。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以后,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掠奪,使中國的經濟完全殖民地化。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嚴重束縛,難以正常發展。國民政府時期,官僚買辦資產階段竊據了財政經濟大權,四大家族的壟斷資本發展到*高峰,造成國民經濟停滯、破產和衰落的狀態。 近代中國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西方文化的廣泛傳播,猛烈地沖擊著封建思想體系,形成了新舊并存、中西混雜的勢態,出現了“舊學”與“新學”、“中學”與“西學”之爭。貫串在哲學、史學、文學、教育以及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之中,反映了中國近代思想領域深刻而復雜的斗爭。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紛紛入侵,清朝封建統治日益衰敗,民族危機迫在眉睫。一些封建士大夫從為封建王朝煉石補天出發,深感煩瑣的漢學與空疏的宋學都不能應付當時的局面,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改良朝政,向西方學習,并著書立說抨擊時弊,力圖擺脫漢學與宋學崇尚空談、不務實際的學風;主張治學要有助于經世,治經只要通曉大義,無須把精力耗費在煩瑣考據上,強調要研究社會現實問題,于是便興起了“經世致用”的思潮。在當時的知識界有一定積極作用,開創一代新學風,但其主觀愿望仍是維護封建統治。 在“西學東漸”的形勢下,洋務派對“師夷”、“通變”存在種種憂慮,擔心西學輸入會對人心風俗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危及密封的中國封建思想體系,為了擺正“中學”與“西學”的位置,保證“西學”的輸入不超出洋務派允許的范圍,他們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對此作了具體的闡述和發揮。此后“中體西用”思想,日益廣泛地滲透到各個學術領域。也成為中西匯通醫家的一種思想方法。 近代民族資產階級要求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但是,他們不能徹底擺脫封建思想的桎梏,更無力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因此,產生了改良主義思想。他們提倡西學,要求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和政治學說,打破了洋務派和傳教士只限于學習西方技藝的束縛。甲午戰爭后,改良主義思想迅速發展,從一種社會思潮發展成為一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戊戌維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提出了一套以進化論為核心的思想理論,提倡新學、提倡民權、批判舊學,改革封建制度,受到封建統治階級中的頑固派與洋務派的堅決反對,雙方圍繞著變法、民權、西學等,展開激烈的論爭。由此成為一場傳播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啟蒙運動。 辛亥革命后,一批小資產階級激進派發起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破除舊的傳統觀念,樹立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在思想文化領域沉重打擊了封建思想,出現了新的思想解放高潮,促進了人民大眾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 “五四”時期,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掀起了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運動。與反動統治階級洋奴買辦資產階級文化思想,展開激烈斗爭。反映在對待中國民族文化遺產的態度上,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針,前者主張批判地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后者否定民族文化遺產。這在近代醫學史上也有明顯的反映。 進入封建社會末期,中國近代自然科學在緩慢地萌發著,西方自然科學傳人后,被少數知識分子所接受,天文、歷法、數學等學科有一定進展,出現了如李善蘭、華衡芳、徐壽等早期啟蒙科學家,但廣大知識分子仍然熱衷于科舉仕途。19世紀末,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已經形成一種風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發展科學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對當時知識界有深刻的影響。近代科學技術開始在我國生根發芽,盡管它還幼小,但它畢竟沖破了封建制度和舊傳統的束縛,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科學體系。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