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最美漢語——初中語文現代文語言賞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83333
- 條形碼:9787532183333 ; 978-7-5321-833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美漢語——初中語文現代文語言賞析 本書特色
★權威性: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 曹剛老師傾力推薦;上海普通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結項成果 ★專業性:名家范文,教授筆記 ★實用性:名師幫你劃重點——緊跟部編版語文教材,細讀27篇初中現代文名作 ★審美性:學會閱讀,學會用*美的漢語寫文章
最美漢語——初中語文現代文語言賞析 內容簡介
《好看漢語》是一部初中語文現代文文本細讀文集。全書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依托,共收錄了27篇現代文語言賞析,不乏中國現當代文學名家名篇,如魯迅的《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紀念白求恩》等。初中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教育學生對語言即母語的理解與運用。選入初中語文教材的現代文,每篇的語言都有自身的特色。為什么那些我們口頭上的詞語或者語句,經過作家們的組合構造,就成為了美文呢?作者帶領讀者仔細品讀作家的藝術創造過程,從完整的作品進入,帶領同學領會文章的語言之美。
最美漢語——初中語文現代文語言賞析 目錄
1怎樣把“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寫——朱自清《春》語言賞析
《春》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2“溫晴”的冬天什么樣——老舍《濟南的冬天》語言賞析
《濟南的冬天》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3“好好兒活”的藝術——史鐵生《秋天的懷念》語言賞析
《秋天的懷念》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4“從……到……”的成長——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語言賞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5精益求精的論證——毛澤東《紀念白求恩》語言賞析
《紀念白求恩》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6虛虛實實“說故事”——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語言賞析
《阿長與》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7日常語言的白描效果——蕭紅《回憶魯迅先生》(節選)語言賞析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8“高燃”贊歌怎么寫——光未然《黃河頌》語言賞析
《黃河頌》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9故鄉的土,游子的心——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語言賞析
《土地的誓言》》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10“閑話”不幸——楊絳《老王》語言賞析
《老王》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11詩情畫意的“誤會”——彭荊風《驛路梨花》語言賞析
《驛路梨花》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12抑揚頓挫的魅力——魯迅《藤野先生》語言賞析
《藤野先生》收錄于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13“妥帖”見真愛——朱自清《背影》語言賞析
《背影》收錄于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14象征不是比喻——茅盾《白楊禮贊》語言賞析
《白楊禮贊》收錄于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15“那夜似的好戲”,好在哪里——魯迅《社戲》語言賞析
《社戲》收錄于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16信天游唱出革命情——賀敬之《回延安》語言賞析
《回延安》收錄于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17氣場哪里來——聞一多《*后一次講演》語言賞析
《*后一次演講》收錄于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18“嘶啞的喉嚨”發出深沉的詠唱——艾青《我愛這土地》語言賞析
《我愛這土地》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19愛怎么贊頌——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語言賞析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20用“現代詩”譜寫生命的節奏——穆旦《我看》語言賞析
《我看》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21*難訴說別鄉情——魯迅《故鄉》語言賞析
《故鄉》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22“力”族詞語的“破”與“立”——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語言賞析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23“朦朧詩”的呼告——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語言賞析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24“頓”、反復與“準回環”的音韻美——卞之琳《斷章》語言賞析
《斷章》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25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魯迅《孔乙己》語言賞析
《孔乙己》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26短句、疊詞打造極簡、動態的“意象”——阿城《溜索》語言賞析
《溜索》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27“內心戲”怎么寫——郭沫若《屈原》語言賞析
《屈原》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最美漢語——初中語文現代文語言賞析 節選
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魯迅《孔乙己》語言賞析 《孔乙己》收錄于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寫于1919 年3 月,收入小說集《吶喊》。《孔乙己》精致小巧,塑造了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堪稱世界短篇小說中的精品。《孔乙己》的語言藝術造詣極高,幾乎到了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的地步。分析《孔乙己》的語言,可以有多種方式。但有時分析作品語言,會給人零碎零碎的感覺,不能形成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因此,筆者力爭將對語言的分析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鋪設*大限度結合起來。 《孔乙己》中敘事者“我”的安排內在地設定了小說敘事的基本結構。虛詞的精準運用呈現了人物活動環境、簡敘了人物經歷等,為主要場景的描寫節省許多筆墨。孔乙己以及周圍人物的“有名”“虛名”與“無名”,以突出孔乙己在魯鎮的獨特性。場景中的對話描寫置于場景之中,所以對話描寫勢必要顧及到場景中各種人物的神態、動作以及言語,而人物對話是核心。“我”的敘事語調冷靜客觀,不發表議論,只是呈現情景,讓讀者去思考。 一、 敘事者“我”:雙重身份 《孔乙己》的敘事者“我”,具有雙重身份,**重身份是“二十多年前”咸亨酒店里的十二歲小伙計;第二重身份是“現在”的“我”。魯迅設置十二歲小伙計“我”這樣一個敘事者,從“小”處落筆,著眼“大”場景,可謂匠心獨運,是完成《孔乙己》精巧結構的重要因素。 酒店小伙計“我”的出現,合理地帶來了酒店柜臺內外這一活動空間。這個空間具有公共性,是酒店主顧們喝酒或者經過的地方,便于各色人等的聚集。這個空間是一個表演舞臺,適合主角孔乙己的表演,也適合觀眾們參與表演和觀看表演。小伙計“我”的職務專管溫酒,人在柜臺里面的,占據著這一空間的*佳觀察點(還有掌柜),能夠觀察柜臺內外以及酒店大門內外的情景,視野開闊,盡收眼底。孔乙己*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是坐著蒲包來的。小說從柜內的“我”的視角來描寫孔乙己到店的情景,就很有層次感和鏡頭感。 “我”因為是小伙計,年齡小,地位低微,可看可聽,但不適合多說話。這就能*大限度地去觀察孔乙己和周圍人們的言語行為。 “我”因為是小伙計,可以保持一種事外旁觀的態度,不作任何議論,非常冷靜地看著和聽著孔乙己的故事,仿佛是一種“零度”的姿態,不帶一絲溫度。這種冷靜,一方面顯示十二歲的“我”與顧客們同樣有對孔乙己冷漠的一面;一方面又能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咸亨酒店里所有登場人物(包括沒有登場但被說到的丁舉人)的對錯、好壞以及合理與不合理。 “現在”的“我”是個什么人呢?從咸亨酒店當小伙計開始到“現在”,中間有二十多年。這個“我”是何身份并沒有具體說明,如果把“現在”的“我”看成作者魯迅還是不太妥當的,因為魯迅十二歲的時候的確沒有做過酒店小伙計。小說對“我”這二十多年的生活不著一字,目的在于避免節外生枝,影響對孔乙己故事的講述和判斷,使得孔乙己的故事更為集中緊湊,成為讀者判斷的完整的焦點。“現在”的“我”完成了“小伙計”的“我”沒有完成的任務:把孔乙己的故事講述出來。“小伙計”的“我”看到了、聽到了孔乙己的故事,而“現在”的“我” 把它講了出來。“現在”的“我”講述了“小伙計”的“我”所看到、所聽到的孔乙己故事,形成敘事者套敘事者的結構。“現在”的“我”與“小伙計”的“我”肯定有所不同,妙在“現在”的“我”的“講”與“小伙計”的“我”的“看”和“聽”保持著同樣的情感基調:對孔乙己的故事不作任何帶有傾向性的議論,完全讓讀者去獨立思考。這是魯迅在敘事藝術上非常高明的地方,這是魯迅小說的“狠”處。因為獨立思考和判斷,是快樂的事情,同時也是艱難的事情。 二、 虛詞的靈活運用 整體而言,現代白話文運用虛詞,要多于傳統的文言文。虛詞表示各種事理邏輯關系和各種語氣態度,因此,是否能準確使用虛詞,對語言影響極大。《孔乙己》中的虛詞運用精準靈活。小說**段在描述魯鎮酒店的格局之后,進入對酒店里喝酒情形的敘述: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這段文字中破折號表示插入,點明時間的流動:“二十多年前”表明從孔乙己的故事所發生的時節到“現在”經過了二十多年。那么“現在”指什么時候?《孔乙己》*后一句“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也寫到“現在”,這兩個“現在”所指的時間應該是相同的,即文末的落款日期“一九一九年三月”,簡單說,“現在”指魯迅寫作《孔乙己》的時候。那么“二十多年前”,就在1898年前的幾年之內, 大約19 世紀的*后十年, 我國清朝的末世,清朝于1911年被推翻。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可見“二十多年前”還是科舉時代。 這段文字運用了多個虛詞。“每每”表示買酒喝這一行為的頻率,即多次如此,可見這是生活的常態。“倘肯多花一文,……”假設出一種情形,即有時發生,比“每每”的頻率要低一些。“如果出到十幾文,……”繼續假設一種情形,出現頻率就極低。“每每……倘肯……如果……”一組關聯詞語構建句群,描述了魯鎮酒店里短衣幫站著喝酒的基本情況。“只有……,才……”的句子描寫長衫主顧“坐喝”的情形,與短衣幫主顧站著喝酒形成對照。前后兩組虛詞的運用,從衣著的區別(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喝酒方式的區別(站著喝酒與坐喝)簡潔地突出了喝酒主顧身份的不同和等級的差別,勾勒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 小伙計“我”在咸亨酒店的感受, 采用了一個嚴謹的復句: 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最美漢語——初中語文現代文語言賞析 作者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系主任,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現代中文學刊》副主編,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語言關系的研究。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11-201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出版《話語與生存——解讀戰爭年代文學(1937-1948)》《以語言為核——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本位研究》等著作,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學視野中中國近現代時期漢語發展的資料整理與研究”(16ZDA185)。曾在中學任教語文多年,主編的《名著導讀12講——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