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高速鐵路散體道床宏細觀力學行為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3288570
- 條形碼:9787113288570 ; 978-7-113-288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速鐵路散體道床宏細觀力學行為 內容簡介
本書為“高速鐵路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叢書”之分冊。本書內容基于作者所在課題組近年來使用離散單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開展的道床宏細觀力學行為模擬研究成果,以及高速鐵路道砟集料試驗和全尺寸道床模型試驗研究成果。全書共7章,第1章緒論回顧了近年來散體道床理論與試驗研究進展,論述離散單元法的基本原理,第2章論述了道床離散元建模方法及模型參數的標定,第3~5章分別論述高速鐵路道床宏細觀動態響應特性、高速鐵路散體道床累積變形及道砟劣化形式和有砟軌道過渡段宏細觀力學行為,第6章論述道床動力穩定過程中的力學行為與性能演變,第7章展望了道床力學行為分析與調控技術發展趨勢。 本書內容緊扣軌道工程實際,理論探索性強,適合鐵道工程領域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工務運營維護與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鐵道工程、巖土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等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書。
高速鐵路散體道床宏細觀力學行為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道床功能與質量狀態參數
1.2 國內外道床理論與試驗研究現狀
1.2.1 道床宏觀力學行為研究
1.2.2 道床細觀力學行為研究
1.2.3 道床強化技術研究
1.3 離散單元法基本原理與方法
1.3.1 基本思想與計算原理
1.3.2 顆粒接觸與黏結模型
1.3.3 不規則顆粒的模擬方法
第2章 道床離散元建模及參數標定
2.1 道砟幾何形態獲取與重構
2.1.1 二維幾何形態
2.1.2 三維幾何形態
2.2 道砟顆粒離散元模擬
2.3 道床離散元建模
2.4 扣件及鋼軌的離散元模擬
2.5 道床離散元模型參數標定
2.5.1 道砟黏結顆粒模型參數標定
2.5.2 道砟顆粒接觸參數標定
第3章 高速列車荷載作用下道床的宏細觀動態響應
3.1 列車動荷載模擬方法
3.2 道床力學行為的二維離散元模擬
3.2.1 道砟接觸力與顆粒應力
3.2.2 道砟顆粒運動的空間分布
3.2.3 道砟顆粒振動響應特征
3.3 道床力學行為的三維離散元模擬
3.3.1 道砟接觸力和道床應力的空間分布
3.3.2 道砟振動響應的空間分布
3.3.3 不同位置道砟顆粒振動比較
3.4 行車速度對道床動態響應的影響
3.4.1 不同行車速度的列車動荷載
3.4.2 對道砟接觸力和道床應力分布的影響
3.4.3 對道砟顆粒振動響應的影響
第4章 高速鐵路道床累積變形與道砟劣化形式
4.1 全尺寸有砟道床模型試驗裝置
4.1.1 試驗臺與加載系統
4.1.2 測點布置與測試方法
4.1.3 試驗加載與數據采集
4.2 道床累積變形試驗結果分析
4.3 道砟劣化試驗結果分析
4.3.1 試驗方案與方法
4.3.2 道砟劣化形式及統計分析
4.4 道床累積變形的離散元模擬分析
4.4.1 小尺寸道床離散元模型
4.4.2 小尺寸道床離散元模型等效輸入荷載
4.4.3 小尺寸道床離散元模型的試驗驗證
4.4.4 簡諧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模擬分析
4.4.5 簡諧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的細觀機理
4.4.6 列車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模擬分析
4.4.7 道砟顆粒摩擦因數對道床變形行為的影響
4.5 列車荷載與簡諧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比較
4.5.1 列車荷載等效模擬形式
4.5.2 道床累積變形比較分析
第5章 有砟軌道路橋過渡段的宏細觀力學行為
5.1 過渡段主要結構形式
5.2 過渡段離散體-連續介質耦合模型
5.2.1 過渡段基礎結構有限差分模型
5.2.2 離散-連續耦合計算方法
5.2.3 軌道過渡段列車動荷載
5.2.4 過渡段離散-連續耦合模型的試驗驗證
5.3 不同形式軌道過渡段的宏細觀力學響應
5.4 軌道過渡段力學行為的參數影響分析
5.4.1 有無楔形填充層時過渡段動態響應對比
5.4.2 填充層彈性模量對過渡段動態響應的影響
5.4.3 填充層斜率對過渡段動態響應的影響
第6章 道床動力穩定過程中的力學行為與性能演變
6.1 軌道動力穩定車及工作裝置
6.2 全尺寸道床三維離散元模型
6.2.1 全尺寸有砟道床建模
6.2.2 全尺寸離散元模型試驗驗證
6.3 三種密實狀態道床的細觀組構特性
6.4 三種密實狀態道床的力學性能
6.4.1 道床支承剛度
6.4.2 道床橫向阻力
6.4.3 道床橫向阻力的分擔
6.4.4 道床支承剛度與軌道支承剛度的關系
6.4.5 道床橫向阻力與軌道橫向阻力的關系
6.5 穩定作業時道床的動態響應分析
6.5.1 道砟振動響應特性
6.5.2 道砟運動的空間分布特性
6.5.3 道床動力穩定作業效果分析
第7章 散體道床力學行為分析與調控技術展望
7.1 道床離散元模擬技術發展趨勢
7.2 道床細宏觀力學性能調控技術展望
7.3 道床宏細觀結構設計與工程應用展望
1.1 道床功能與質量狀態參數
1.2 國內外道床理論與試驗研究現狀
1.2.1 道床宏觀力學行為研究
1.2.2 道床細觀力學行為研究
1.2.3 道床強化技術研究
1.3 離散單元法基本原理與方法
1.3.1 基本思想與計算原理
1.3.2 顆粒接觸與黏結模型
1.3.3 不規則顆粒的模擬方法
第2章 道床離散元建模及參數標定
2.1 道砟幾何形態獲取與重構
2.1.1 二維幾何形態
2.1.2 三維幾何形態
2.2 道砟顆粒離散元模擬
2.3 道床離散元建模
2.4 扣件及鋼軌的離散元模擬
2.5 道床離散元模型參數標定
2.5.1 道砟黏結顆粒模型參數標定
2.5.2 道砟顆粒接觸參數標定
第3章 高速列車荷載作用下道床的宏細觀動態響應
3.1 列車動荷載模擬方法
3.2 道床力學行為的二維離散元模擬
3.2.1 道砟接觸力與顆粒應力
3.2.2 道砟顆粒運動的空間分布
3.2.3 道砟顆粒振動響應特征
3.3 道床力學行為的三維離散元模擬
3.3.1 道砟接觸力和道床應力的空間分布
3.3.2 道砟振動響應的空間分布
3.3.3 不同位置道砟顆粒振動比較
3.4 行車速度對道床動態響應的影響
3.4.1 不同行車速度的列車動荷載
3.4.2 對道砟接觸力和道床應力分布的影響
3.4.3 對道砟顆粒振動響應的影響
第4章 高速鐵路道床累積變形與道砟劣化形式
4.1 全尺寸有砟道床模型試驗裝置
4.1.1 試驗臺與加載系統
4.1.2 測點布置與測試方法
4.1.3 試驗加載與數據采集
4.2 道床累積變形試驗結果分析
4.3 道砟劣化試驗結果分析
4.3.1 試驗方案與方法
4.3.2 道砟劣化形式及統計分析
4.4 道床累積變形的離散元模擬分析
4.4.1 小尺寸道床離散元模型
4.4.2 小尺寸道床離散元模型等效輸入荷載
4.4.3 小尺寸道床離散元模型的試驗驗證
4.4.4 簡諧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模擬分析
4.4.5 簡諧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的細觀機理
4.4.6 列車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模擬分析
4.4.7 道砟顆粒摩擦因數對道床變形行為的影響
4.5 列車荷載與簡諧荷載下道床累積變形比較
4.5.1 列車荷載等效模擬形式
4.5.2 道床累積變形比較分析
第5章 有砟軌道路橋過渡段的宏細觀力學行為
5.1 過渡段主要結構形式
5.2 過渡段離散體-連續介質耦合模型
5.2.1 過渡段基礎結構有限差分模型
5.2.2 離散-連續耦合計算方法
5.2.3 軌道過渡段列車動荷載
5.2.4 過渡段離散-連續耦合模型的試驗驗證
5.3 不同形式軌道過渡段的宏細觀力學響應
5.4 軌道過渡段力學行為的參數影響分析
5.4.1 有無楔形填充層時過渡段動態響應對比
5.4.2 填充層彈性模量對過渡段動態響應的影響
5.4.3 填充層斜率對過渡段動態響應的影響
第6章 道床動力穩定過程中的力學行為與性能演變
6.1 軌道動力穩定車及工作裝置
6.2 全尺寸道床三維離散元模型
6.2.1 全尺寸有砟道床建模
6.2.2 全尺寸離散元模型試驗驗證
6.3 三種密實狀態道床的細觀組構特性
6.4 三種密實狀態道床的力學性能
6.4.1 道床支承剛度
6.4.2 道床橫向阻力
6.4.3 道床橫向阻力的分擔
6.4.4 道床支承剛度與軌道支承剛度的關系
6.4.5 道床橫向阻力與軌道橫向阻力的關系
6.5 穩定作業時道床的動態響應分析
6.5.1 道砟振動響應特性
6.5.2 道砟運動的空間分布特性
6.5.3 道床動力穩定作業效果分析
第7章 散體道床力學行為分析與調控技術展望
7.1 道床離散元模擬技術發展趨勢
7.2 道床細宏觀力學性能調控技術展望
7.3 道床宏細觀結構設計與工程應用展望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