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宋翰林學士與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2327
- 條形碼:9787309142327 ; 978-7-309-1423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宋翰林學士與文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綜論北宋九朝翰林學士群體的政治角色與文化“底蘊”,考述其交游唱和的文學活動,從重要的時間節點與詩史時段、作家群體的參錯交替,勾勒北宋文學延承演進的脈絡梗概。以此項職官制度為入口,致力于探尋文章、政事、學術相兼的翰林學士之理想范型何以養成,由文學進身、以詞命為職的翰苑詞臣如何成為士林、主持風雅的文壇宗主,玉堂內外為政治與文學的互動提供何種空間,亦欲借此探求制度與文學之交匯路徑。
北宋翰林學士與文學研究 目錄
引言
**章 宋太祖朝翰林學士述論
一 重北輕南的人員結構及制度因革
二 “文章無用”與翰林學士的尷尬地位
三 翰林學士之道德文章
第二章 宋太宗朝翰林學士述論
一 文學之選:翰林學士的人才類型
二 “思不出位”與“正道自持”:學士品格的差異
三 “五 鳳齊飛”與禁林燕會:學士院的 迭建設
四 太平修書:翰苑館閣的文學圖景
五 白體:群體風格的趨同
六 追復唐風:“元和、長慶風格”的文學史意義
第三章 宋真宗朝翰林學士述論——以楊億為中心
一 翰林學士的地域分布與政治分野
二 真宗好文與“貞元、元和風格”
三 “一代之文豪”:內相楊文公主盟斯文
四 從白體走向昆體:楊文公首變詩格
五 翰林學士的代際 替與重振古道的期待
第四章 宋仁宗朝翰林學士述論——以歐陽修為中心
一 學士院人員構成
二 翰林學士的風操與士風重振
三 翰林學士的素質:政事與文學
四 翰林學士知貢舉、興學校與文風遷變
五 翰林學士寫作群體的多元文風
六 晏殊與西昆演進:一 時名士多出其門
七 宋祁與《新唐書》:從“昆體”到“澀體”
八 歐陽修:“翰林文章伯”與嘉祜翰苑唱和
九 尊韓、崇李、學杜:從學唐到變唐
第五章 宋英宗、宋神宗朝翰林學士與文學承變述論——以王安石為中心
一 熙、豐翰苑現狀:學士闕人與詞臣無文
二 “堂陛相承”:從臺諫到翰苑、經筵
三 新黨學士群體與熙、豐政治生態
四 新黨學士與臺諫的“杰作”:“烏臺詩案”
五 不同的聲音:“嘉祜四友”與熙寧學士的進退分合
六 治平、熙寧間翰苑館閣的文學氣氛
七 治平至熙寧前期翰苑館閣的游從唱和
八 飲餞詩會的“鑾坡 ”與回翔州郡的“翰林東道主”
九 “荒瘠斥鹵”、“黃茅白葦”之外
十“西漢文風”:制詔典冊的文章變體與新范本
十一 亦師亦敵亦友:王安石與歐、蘇的交替
第六章 宋哲宗朝翰林學士述論——以蘇軾為中心
一 元祐翰苑為天下選
二 經筵“留身”:翰林學士為講讀官
三 文字獄與黨爭風波中的蘇軾
四 新黨翰林學士與紹圣“紹述”
五 紹圣、元符翰苑缺人與詞臣無文、詞令不振
六 詩賦廢罷與取士之法的因革
七 “翰林二 蘇公”與元祜詩壇
八 蘇軾與元祐詞臣的“清切唱和”
九 蘇軾與“元祐占體”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