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現代漢語詞法句法聯動關系的計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7406
- 條形碼:9787511567406 ; 978-7-5115-6740-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漢語詞法句法聯動關系的計量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基本分詞單位的概念,從結構、語義、句法和邏輯等不同維度給出了識別基本分詞單位的方法。 重點討論了基本分詞單位的語義特異性、句法簡約性、類序變異性以及內部組合順序等內容,闡釋了為基本分詞單位所有、一般分詞單位所無的若干句法語義特征。 基本分詞單位的研究有助于消解中文分詞的交集型歧義和組合型歧義,也有助于闡明現代漢語詞法和句法之間的聯動關系。 本書得到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一般項目“機器分詞與歧義消解策略”(項目號KM201610028022)和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持的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復雜版面手寫圖文識別及理解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號2020AAA0109700)的支持。 可為句法語義研究及中文分詞研究提供參考。
現代漢語詞法句法聯動關系的計量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基本分詞單位的概念,從句法語義的角度研究了五個方面的問題。 **,基本分詞單位及其判識問題。識別基本分詞單位要考慮它的“飽和度”。“飽和度”是基本分詞單位的一些傾向性極強的句法語義屬性,主要包括:結構飽和度、語義飽和度、句法飽和度和概念飽和度。 第二,基本分詞單位的語義特質。基本分詞單位常常呈現出一些語義特異性,主要包括轉類、轉型、語義漂白、賓語抽象化、不及物化、語義整合和語義專門化等。 第三,基本分詞單位的句法簡約性。非基本分詞單位呈現出蕪雜參差的句法格局,但基本分詞單位句法上趨于簡約同一。以二字動結式為例,基本分詞單位在責任者指人化、受影響者抽象化、論元結構對稱化(配價偶化)、時相持續化、語義指向右指化等方面存在句法共性。 第四,基本分詞單位的類序變異。以“V+V”類序為例,基本分詞單位的變異存在名詞化、形容詞化和虛詞化三種變異,這三種變異中,基本分詞單位中的動詞性語素義逐漸減弱直到完全消失。 第五,基本分詞單位的組合順序和分流規則。以二字復義動詞為例,基本分詞單位中的語素的組合順序受到語音、語義和語用的限制,各語素的組合能力強弱不等,呈現不對稱的分流態勢。 基本分詞單位的研究表明,現代漢語詞法與句法之間存在聯動關系。
現代漢語詞法句法聯動關系的計量研究 目錄
**章基本分詞單位判識1
**節基本分詞單位與飽和度1
第二節結構飽和度2
第三節語義飽和度6
第四節句法飽和度9
第五節概念飽和度14
第六節飽和度的識詞效度與基本分詞單位的歧義消解規避功能15
第七節本章小結18
第二章基本分詞單位語義的特異性20
**節雙音節“V+趨”的匹配狀態20
一、無義匹配和有義匹配20
二、“V+趨”的有義匹配21
第二節《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V+趨”二字詞22
第三節“V+趨”二字詞的頻率分布23
第四節“V+趨”二字詞的語義特質25
一、“V+趨”語用串的初始化特征25
二、“V+趨”二字詞的語義蛻變27
三、影響“V+趨”詞匯化的或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30
第五節判別“V+趨”二字詞的多重標準32
一、柔性標準:高頻+A32
二、剛性標準:高頻+B33
三、中性標準:低頻+B33
第六節本章小結33
第三章基本分詞單位的句法簡約性36
**節二字動結式“V+V”的使用情況鳥瞰36
第二節對幾個概念的說明39
一、詞庫與詞典39
二、責任者和受影響者40
三、常規句40
第三節“V+V”動結式基本分詞單位責任者的指人化41
一、詞庫外二字“V+V”動結式的責任者41
二、詞庫內動結式“V+V”二字詞的責任者45
三、小結47
第四節“V+V”動結式基本分詞單位受影響者的抽象化48
一、詞庫外二字“V+V”動結式的受影響者49
二、詞庫內動結式“V+V”二字詞的受影響者52
三、小結55
第五節“V+V”動結式二字詞論元結構的對稱性與配價的偶化56
一、詞庫外動結式的價目與論元結構56
二、詞庫內動結式二字詞的論元結構與價目57
三、小結59
第六節“V+V”動結式二字詞時相的持續化59
一、詞庫外二字動結式的時相特征61
二、詞庫內動結二字詞的時相特征62
三、小結63
第七節詞庫內“V+V”動結式二字詞語義指向上的右指化63
一、詞庫外二字動結式的語義指向64
二、詞庫內動結式二字詞的語義指向66
三、小結67
第八節疑似動結式二字詞68
第九節本章小結69
一、語義特異,句法簡約歸整69
二、“詞感”:詞庫詞句法特征的不完全掃描70
第四章基本分詞單位類序的變異性71
**節類序變異的總體分布71
第二節名詞化72
一、由二字“V+V”類序變異而來的名詞72
二、由二字“V+V”類序變異而來的名詞兼類85
第三節形容詞化91
一、二字“V+V”類序變異而來的形容詞91
二、二字“V+V”類序變異而來的形容詞兼類94
第四節虛詞化95
一、基本情況95
二、“V+V”二字虛詞96
三、“V+V”二字虛詞兼類96
第五節本章小結96
第五章動詞性基本分詞單位的組合順序與語義分流98
**節二字復義動詞語素組合情況98
一、動語素的典型性99
二、二字復義動詞語素的意義關系99
三、二字復義動詞的意義關系101
四、小結105
第二節二字復義動詞語素序的制約因素105
一、語音層面106
二、語義層面117
三、語用層面121
四、小結122
第三節二字復義動詞語素分流情況123
一、同義聯合類二字復義動詞語素的重組與分流124
二、相容聯合類二字復義動詞語素的重組與分流133
三、動名兼類的二字復義動詞的重組與分流134
第四節二字復義動詞語素分流的制約因素136
第五節本章小結137
參考文獻138
附錄141
附錄1:GBK單音節動詞性語素141
附錄2:“V+趨”二字詞句法語義特質分析145
附錄3:“V+趨”語義串、語法串和語用串155
一、語義串155
二、語法串156
三、語用串161
附錄4:詞庫內動結式“V+V”二字詞句法特征分析166
附錄5:詞庫外二字“V+V”動結式句法特征分析176
附錄6:“V+V”類序的二字動詞257
附錄7:“V+V”類序異化的二字名詞及其兼類詞276
附錄8:二字復義動詞表287
附錄9:二字復義動詞動語素表289
后記291
現代漢語詞法句法聯動關系的計量研究 節選
**章 基本分詞單位判識 **節 基本分詞單位與飽和度 現代漢語中詞和短語界限不清的問題由來已久。為了適應語言信息處理的需要,“分詞單位”的概念提了出來。“分詞單位”指“漢語信息處理用的具有確定的語義和語法功能的基本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工業部,1992)它不僅包括一般所說的詞,包括類似于詞的單位,也包括固定詞組、固定用語。(符淮青,2004)實踐已經證明,分詞單位暫時將詞和短語的紛爭擱置一旁,很好地推進了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我們認為還是有必要在分詞單位中獨立出“基本分詞單位”,因為基本分詞單位是辨識度極高、人和機器都不存在爭議的一種分詞單位,而且它幾乎不構成分詞歧義,在歧義消解和規避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分詞單位包括一般所說的詞,基本分詞單位與詞有較大的交集,但不完全相同。從音節構成上看,它的主要外在特征是: (1)可以是單音節詞,如“山”“人”“走”“打”等單音節實詞,以及“著”“了”“過”“的”“地”“得”等單音節虛詞。這些自由的單音節詞實際上也是單音節自由語素。 (2)可以是雙音節詞,如“意見”“推薦”“偉大”等。 我們重點討論雙音節的基本分詞單位。這種基本分詞單位不僅要滿足雙音節這一韻律條件,還有句法語義上的要求。句法語義上的要求突出地表現為要滿足一定的句法語義的飽和度。飽和度是一些帶有傾向性的句法屬性和語義屬性。一個雙音節單位具備了其中的某一句法語義屬性,它就達到了飽和,它就是一個二字詞,同時也是一個雙音節基本分詞單位。飽和度是鑒定雙音節基本分詞單位的一些必要的、剛性的句法語義條件,有了它,基本分詞單位在句法語義上就處于一種自足的平衡狀態。 基本分詞單位的飽和度至少包括四種:結構飽和、語義飽和、句法飽和和概念飽和。基本分詞單位至少滿足這四類飽和度中的一個飽和度,否則它們的自然平衡狀態就被打破而失去詞感,結構的凝固性和穩定性減弱,這時的雙音節單位可能是一個自由二字短語,不再是基本分詞單位。雙音節基本分詞單位我們也稱二字詞,雙音節有時也稱作二字組。 第二節結構飽和度 呂叔湘(1979)討論了語素的活動能力與語法單位之間的關系,認為除了全部由黏著語素構成的語言單位不可能是短語外,各語素的活動能力或者它的自由與黏合程度跟整個語言單位是詞還是短語沒有必然的聯系,單純用有無黏合語素來確定一個組合是詞還是短語是有問題的:自由語素相加(FF),可以是短語(工人農民),可以是詞(田地),還可以是不成詞的多音節語素(高射);自由語素與黏著語素相加(FB),可以是短語(老師同學們),可以是詞(高興),也可以是黏著語素(高速);黏著語素相加(BB),可以是詞(典型),也可以仍然是黏著語素(微型)。 由于呂先生討論的對象不限于二字詞,所以得出了語素的自由程度跟整體結構是否是詞沒有必然聯系的結論。如果將討論的對象限定為二字詞,還是可以找出比較硬性的規律,即二字詞結構上的飽和度。我們發現: 一個整體上可以自由單用的二字組,只要其中有一個黏著語素,不管是FB、BF 還是BB,這個二字組一定是二字詞。 這一規則可以稱為二字詞的結構飽和度A(簡稱“結A”)。例如: (1)本錢(FB) 版權(BF) 導師(BB) (2)沉淪(FB) 絞殺(BF) 起伏(BB) (3)厚實(FB) 蒼涼(BF) 悲憤(BB) (1)(2)(3)分別是二字名詞、二字動詞和二字形容詞,依次是按FB、BF和BB 順序排列。詞內均有不自由的黏著語素,但整個二字組是自由的、可單用的。例如: (4)你有什么本錢東山再起?作者的版權應受到尊重。你導師是誰? (5)我們的民族不能就此沉淪。制度絞殺了這些人的全部希望。水平發揮不夠穩定,起伏,讓人不放心。 (6)新樓墻體挺厚實的。秋風起,人的心境也蒼涼起來了,甚至有些悲憤。當二字組中的兩個語素原本都是自由的,且二字組整體上也是自由的,這個二字組不一定是二字詞,還可以是短語,說得更準確一點,是呂叔湘(1979)所說的“短語詞”。二字短語詞在我們看來不能看作基本分詞單位,因為它們的結構凝固性或穩定程度不及二字詞。例如: (7)我恨不得遠離喧鬧的城市,躲進人煙稀少的深山。 (8)滿屋都是蚊子,他進屋拿起扇子一陣兒追打。 (9)大美山西,這邊風景獨好! 當二字組內部由FF、FB、BF 或BB 構成,但整體上仍然是一個黏著的二字組時,這樣的二字組是“詞匯詞”(呂叔湘,1979),例如,以下畫線的二字組就是“詞匯詞”: (10)高射炮 大型節目 袖珍詞典 超額完成 加倍努力 定期匯報 高價回收 按勞分配 二字詞不僅包括這些詞匯詞,也包含“語法詞”。(呂叔湘,1979)怎樣理解或解釋二字詞的這一結構飽和度?按韻律構詞學的觀點,雙音節是二字詞成詞的必要條件。(馮勝利,2001)如此看來,韻律詞實際上包含上述三種“詞”:詞匯詞、語法詞和短語詞。三者形成了一個連續統: 表1-1 三類“詞”的差別與聯系 詞匯詞:整體黏著,內部至少有一個黏著語素 語法詞:整體自由,內部至少有一個黏著語素 短語詞:整體自由,內部都是自由語素 詞匯詞與語法詞相似之處在于它們內部語素中必有一個黏著語素,不同之處在于整體上的自由程度。語法詞與短語詞在整體上都是自由的這一點上呈現出相似性,不同之處在于前者至少有一個黏著語素,后者內部全是自由語素。詞匯詞包含兩個語素,是*大的二字語素,短語詞也包含兩個語素,是*小的二字短語。二字詞(語法詞)是*大的二字語素(詞匯詞)和*小的二字短語(短語詞)中和、協調的結果,它憑借整體的自由度跳出了語素的束縛,憑借內部語素的黏合性將自己綁定、融合成一個辨識度高的基本分詞單位而沒有跨入短語的領地。 二字組內部的語素不僅有自由與黏著的差別,還有虛與實的不同。實語素與實語素可以構成短語詞,如“大山”“小草”“尖刀”;也可以構成語法詞“朋友”“愛慕”“失敗”;同樣也可以是詞匯詞,如“高射”“袖珍”“超額”。實語素與虛語素可以構成短語詞,如“所見”“大的”“讀過”;可以構成語法詞,如“讀者”“作家”“教員”“有著”;也可以構成詞匯詞,如“知性”“慢性”“全員”等。虛語素與虛語素可以構成形似短語詞的二字組,如“(偷)的吧”“(看你)的了”“(吃)了嗎”;虛語素可以構成語法詞,如“在于”“雖然”“而且”;虛語素與虛語素可以構成詞匯詞,如“哈哈(大笑)”“哇哇(大哭)”。看起來單憑內部語素的實與虛也無法從整體上知悉二字詞與二字短語的關系,或者說區分語素實與虛對于二字詞的識別價值不大。 但是,實際情況并非這么簡單。依照語素的實與虛這兩個標桿,我們仍然可以找到新的二字詞結構飽和度: 如果實語素加上實語素、實語素加上虛語素或虛語素加上虛語素構成了一個僅表達語法意義或語法功能卻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二字組,那么這個二字組是二字詞(虛詞);如果一個虛語素加上另一個虛語素或者一個實語素加上一個虛語素構成一個可以單用(充當句子成分)的二字組,那么這個二字組也是二字詞(實詞)。 這就是二字詞的結構飽和度B(簡稱“結B”)。例如: (11)通過認真學習文件,我了解了相關政策。 (12)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我們共向災區捐款三萬元。 (13)炒股我虧了而且虧得血本無歸。 (14)問題在于有誰還在乎這一天掙二十元呢? (15)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利于大家而不是少數人。 “通過”中的“通”“過”都可以是實語素,但二者可以組合出一個介詞;“本著”是一實一虛,這兒也是一個介詞;“而且”里頭都是虛語素,組合后是一個連詞;“在于”“在乎”里頭本來都是兩個虛語素,但整體上有了實詞(這兩個詞都是動詞)的用法;“好在”和“利于”一實一虛的兩個語素組合出了實詞(好在:副詞;利于:動詞)的用法。 實語素與虛語素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用法上都是極其懸殊的,現在實詞里頭出現了虛語素,虛詞里頭有實語素,語素的反轉構詞使得這些二字組獲得了超強的凝固力,從而使它們定型為二字詞,這正是憑借構成語素的虛實度可以概括二字詞結構飽和度的原因。 由語素虛實總結出來的二字詞的飽和度實際上是一個語素類變異的問題,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研究。構成二字名詞、二字動詞和二字形容詞的典型語素類序列是“N=n+n”“V=v+v”“A=a+a”,即一個二字名詞常常是由兩個名詞性語素構成,一個二字動詞多由兩個動詞性語素構成,一個形容詞內部通常是兩個形容詞性語素。如果連一個二字組的核心成分(head)都發生語素類變異,變得與二字組的整體不一致,這個二字組實際上已經不再是一個向心結構而是一個離心結構了。這樣,我們又可以寫出二字詞的另一個飽和度規則:
現代漢語詞法句法聯動關系的計量研究 作者簡介
劉賢俊,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北京市級項目三項。 2012年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合作),2017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合作)。在《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等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