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通往民眾的真理——馮定通俗哲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25779
- 條形碼:9787308225779 ; 978-7-308-2257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往民眾的真理——馮定通俗哲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論述了馮定在研究、宣傳、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過程中的人生及學術經歷。在此基礎上, 重點探討了馮定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大眾化研究及傳播過程中所做的學術貢獻及特點。一方面, 把馮定通俗哲學與其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者在哲學通俗化、大眾化貢獻進行比較 ; 另一方面強調馮定的平民觀價值取向, 體現中國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學者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學術傳承, 凸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及應用特點。*終落腳點在于馮定通俗哲學對推進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啟示。
通往民眾的真理——馮定通俗哲學思想研究 目錄
一、走出慈城的紅色理論家
二、邊行路邊讀書
三、有傲骨、無傲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求索者
四、革命家庭再開學術新花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俗化的求索之路
一、馬克思主義學術本土化的求索、使命與道路
二、20世紀中國的新哲學大眾化運動
三、馮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與貢獻
第三章 啟蒙大眾的平民哲學觀
一、拯救受難者的“普羅米修斯精神”
二、立足人生實踐開展大眾化的哲學啟蒙
三、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第四章 面向生活世界的通俗哲學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倫理中國化的開拓者
二、讓共產主義人生觀照耀中國大地
三、平凡的真理源于民眾生活
四、人生教育與信仰指引
第五章 廣大青年的良師益友
一、培養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
二、引導青年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三、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四、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第六章 馮定宣傳、普及真理的主要方法
一、內容貼近民眾需要
二、語言風格質樸形象
三、體系結構獨特
四、契合受眾心理
第七章 馮定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的基本特點
一、以民眾為中心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特別重視對青年群體的引領
三、立足民眾生活開展人生觀教育
四、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際運用和宣傳教育
五、不拘一格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代化創新
第八章 馮定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的當下借鑒
一、時代發展與民眾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源泉
二、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眾認同須做好通俗化運用
三、積極探索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多元路徑
參考文獻
附錄 強化思想淬煉提升干部培訓實效
后記
通往民眾的真理——馮定通俗哲學思想研究 節選
《通往民眾的真理:馮定通俗哲學思想研究》: 1928年底,東北易幟使國民黨在形式上統一了全中國。為維護一黨專政和思想統治,國民黨發動了所謂的黨治文化建設運動。通過倡導推行“尊孔祀圣”“中國本位文化建設”“新生活運動”等,使國民黨唯心哲學大眾化、生活化,試圖用封建倫理和基督教文化禁錮人民群眾的思想與言行,麻痹他們的革命意志和反抗意識,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統治秩序。國民黨右派篡改新三民主義,積極宣傳反共思想。在唯心哲學方面,戴季陶用“民生哲學”攻擊唯物史觀,污蔑階級斗爭;陳立夫創立“唯生論”宣揚孔孟的仁愛忠孝等思想,污蔑唯物論是“唯利論”,反對唯物辯證法,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張華認為,“唯生論”是新哲學大眾化運動的一個主要對手。蔣介石倡導“力行哲學”,宣揚階級調和論和抽象人性論。在他的授意下,陶希圣寫成的《中國之革命》一書宣傳唯心論、封建迷信,否定客觀規律,目的就是讓群眾效忠領袖,盲目地去行動。可見,國民黨的唯心哲學不僅存在折中復古和歌功頌德特質,還涉及理論拼湊和套用的嫌疑,以抽象人性論迷惑群眾。為了使其唯心哲學占領群眾,國民黨還借助書刊、演講等形式加大了宣傳普及力度。一批文人政客為了蠱惑青年,或打著“新哲學”的幌子,或賣弄西方哲學概念,在課堂上宣傳國民黨唯心哲學,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國民黨的唯心哲學在形式上自命為“講話”,但其語言抽象,勞苦大眾根本看不明白。這一類論著雖然以青年為宣傳對象,在形式上追求通俗化,也探討革命、關心社會變革問題,但究其實質依然是宣揚唯心主義哲學。這些書刊大多受到國民黨政府的資助,發行量比較大,且戴著通俗偽善和“青年精神食糧”的面具,因而在國統區對青年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張鐵君的《新哲學漫談》、周肖鷗的《辯證唯物論之透視》打著通俗哲學的旗號,常假用客觀求真的態度來大肆宣揚國民黨的“民生哲學”。為便于民眾記憶,他們還運用了押韻、講故事、警句提示等寫作技巧,帶有平易近人的假象。此外,這些作品還以曲解新哲學或馬克思主義的方式宣揚封建愚昧思想及有神論的思想。 在中共六大召開之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方式多為翻譯、介紹、撰寫文章、發表演講、組織社團、創辦刊物等;地點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長沙等大城市;傳播的內容主要是譯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經典著作,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擴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當時,國內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還沒有形成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還不準確、不系統、不全面,研究人員的理論素養整體不高,以至于邏輯嚴謹的著作少,多是長篇文章或講義,創造性不強。中共六大召開以后,黨的宣傳工作特別強調同群眾需要相結合。為爭取群眾并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須加強對他們的理論教育工作。中共六屆二中全會通過的《宣傳工作決議案》提出:“黨要接近廣大落后的工農群眾……黨必須站在群眾面前,隨時給群眾以各種必要的政治指導……群眾組織的宣傳工作,一定是要站在群眾的立場,要更注意從群眾本身實際問題出發,引導群眾認識黨的主張。”192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在宣傳部之下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委),統一領導文化和文藝工作。隨后,中共社會科學家聯盟(簡稱社聯)成立。20世紀30年代,面對大革命的失敗以及國民黨唯心哲學的進攻,在中共中央領導下,位于上海的社聯發起了一場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通俗化的社會思想文化運動即新社會科學大眾化運動。文委和社聯創辦了一批進步刊物與若干家出版社,這些平臺成為新社會科學大眾化的主陣地。有影響力的刊物有《讀書生活》,出版社有讀書生活出版社、華興書局,著作有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哲學選輯》等。這些進步出版物不尚空談,在通俗地傳播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談人生觀、社會觀并宣傳革命進步思想。 ……
通往民眾的真理——馮定通俗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劉舉,哲學博士,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唯物主義、大眾消費文化與當代精神生活批判等。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