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供臨床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用第2版全國高等學校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
-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驗輯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供臨床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用第2版全國高等學校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24816
- 條形碼:9787117324816 ; 978-7-117-3248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供臨床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用第2版全國高等學校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 本書特色
本輪教材修訂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盡管在本書即將出版時,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但醫(yī)務人員,特別是感染性疾病專科醫(yī)師在防治傳染病方面的努力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肯定,新發(fā)突發(fā)感染病防治知識越來越受多方關注。與此同時,艾滋病、結核病、乙肝等重大傳染病依然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傳染病防治在保障人民健康、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具有獨特地位。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供臨床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用第2版全國高等學校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 內容簡介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第二輪器官-系統(tǒng)整合規(guī)劃教材之一。《病原與感染性疾病》(第2版)主要圍繞五年制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應知應會的病原與感染性疾病基礎理論與感染相關臨床疾病,以“器官-系統(tǒng)整合”為中心,以疾病為線索,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導向,是全國醫(yī)藥院校進行整合教學相關課程的授課教材。本書共分三篇,**篇為病原生物學基礎,概述了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的基本知識、病原體感染的常用檢測方法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點;第二篇為病原生物,具體闡述各種病原體的形態(tài)結構、生物學性狀、生活史等特點;第三篇為感染性疾病,從流行病學、發(fā)病機制與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并發(fā)癥及后遺癥、診斷、預后、治療和預防等方面,闡述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特點,該篇還闡述了感染相關的一些臨床問題,如醫(yī)院感染、感染微生態(tài)和抗感染藥物的臨床應用等。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供臨床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用第2版全國高等學校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 目錄
總 論
**章 病原體與感染概述 /2
第二章 病毒和朊粒感染 /5
第三章 細菌和真菌感染 /8
第四章 寄生蟲感染 /11
**篇 病原生物學基礎
**章 細菌的基本性狀 /16
**節(jié) 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與理化性狀 /16
第二節(jié)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代謝 /26
第三節(jié) 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 /30
第四節(jié) 細菌的分類和命名 /32
第二章 細菌的遺傳變異與耐藥性 /34
**節(jié) 細菌的遺傳物質 /34
第二節(jié) 細菌基因突變 /38
第三節(jié) 基因的轉移與重組 /40
第四節(jié) 細菌遺傳變異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43
第五節(jié) 細菌的耐藥機制 /44
第三章 細菌的致病機制 /48
**節(jié) 正常菌群與機會致病菌 /48
第二節(jié) 感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51
第三節(jié) 細菌的致病作用 /54
第四章 病毒的生物學 /60
**節(jié) 病毒的大小與形態(tài) /60
第二節(jié) 病毒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62
第三節(jié) 病毒的增殖 /64
第四節(jié) 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68
第五節(jié) 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70
第六節(jié) 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71
第五章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75
**節(jié) 病毒的傳播方式和感染類型 /75
第二節(jié) 病毒的致病機制 /78
第三節(jié) 抗病毒免疫 /81
第六章 人體寄生蟲的生物學特征 /85
**節(jié) 寄生蟲生物學 /85
第二節(jié) 寄生蟲的分類和命名 /88
第三節(jié)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 /89
第四節(jié) 寄生蟲感染的免疫 /90
第五節(jié) 寄生蟲感染的特點 /91
第六節(jié)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92
第七章 消毒、滅菌與生物安全 /96
**節(jié) 消毒與滅菌 /96
第二節(jié)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102
第三節(jié) 災害后病原體感染的控制 /104
第八章 病原體感染的檢測方法 /108
**節(jié) 細菌感染的檢測方法 /108
第二節(jié) 病毒感染的檢測方法 /113
第三節(jié) 寄生蟲感染的檢測方法 /117
第九章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 /122
**節(jié)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 /122
第二節(jié) 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124
第三節(jié) 感染性疾病的診斷 /128
第四節(jié) 感染性疾病的治療 /131
第五節(jié) 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133
第二篇 病原生物
第十章 球菌 /138
**節(jié) 葡萄球菌屬 /138
第二節(jié) 鏈球菌屬 /142
第三節(jié) 奈瑟菌屬 /147
第四節(jié) 醫(yī)學相關的其他球菌屬 /149
第十一章 腸桿菌科 /151
**節(jié) 埃希菌屬 /152
第二節(jié) 志賀菌屬 /154
第三節(jié) 沙門菌屬 /156
第四節(jié) 腸桿菌科其他菌屬 /158
第十二章 弧菌 螺桿菌 彎曲菌 /160
**節(jié) 弧菌屬 /160
第二節(jié) 螺桿菌屬和彎曲菌屬 /163
第十三章 分枝桿菌與棒狀桿菌 /167
**節(jié) 結核分枝桿菌 /167
第二節(jié) 牛分枝桿菌 /171
第三節(jié) 麻風分枝桿菌 /172
第四節(jié) 白喉棒狀桿菌 /173
第十四章 厭氧菌及其他細菌 /175
**節(jié) 厭氧芽胞梭菌 /175
第二節(jié) 無芽胞厭氧菌 /179
第三節(jié) 其他細菌 /180
第十五章 支原體 衣原體 螺旋體 立克次體 /185
**節(jié) 支原體 /185
第二節(jié) 衣原體 /187
第三節(jié) 螺旋體 /190
第四節(jié) 立克次體 /194
第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與胃腸道感染病毒 / 197
**節(jié) 呼吸道病毒 /197
第二節(jié) 腸道病毒 /206
第三節(jié) 急性胃腸炎病毒/ 209
第十七章 肝炎病毒 /212
**節(jié) 甲型肝炎病毒 /213
第二節(jié) 乙型肝炎病毒 /215
第三節(jié) 丙型肝炎病毒 /221
第四節(jié) 丁型肝炎病毒 /224
第五節(jié) 戊型肝炎病毒 /226
第十八章 蟲媒病毒 出血熱病毒 皰疹病毒 人乳頭瘤病毒 /229
**節(jié) 蟲媒病毒 /229
第二節(jié) 出血熱病毒 /232
第三節(jié) 皰疹病毒 /235
第四節(jié) 人乳頭瘤病毒 /241
第十九章 逆轉錄病毒 其他病毒 朊粒 /243
**節(jié) 逆轉錄病毒 /243
第二節(jié) 其他病毒 /247
第三節(jié) 朊粒 /250
第二十章 真菌 /252
**節(jié) 概述 /252
第二節(jié) 主要病原真菌 /257
第二十一章 線蟲 /262
**節(jié) 概述 /262
第二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線蟲 /265
第三節(jié) 組織線蟲 /272
第二十二章 吸蟲 /275
**節(jié) 概述 /275
第二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吸蟲 /279
第三節(jié) 血液和組織吸蟲/ 283
第二十三章 絳蟲 /293
**節(jié) 概述 /293
第二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絳蟲 /296
第三節(jié) 寄生于組織內的絳蟲 /302
第二十四章 原蟲 /306
**節(jié) 概述 /306
第二節(jié) 寄生于腔道內的原蟲 /309
第三節(jié) 寄生于血液和組織內的原蟲 /315
第二十五章 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 /327
**節(jié) 概述 /327
第二節(jié) 昆蟲綱節(jié)肢動物/329
第三節(jié) 蛛形綱節(jié)肢動物/ 339
第三篇 感染性疾病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供臨床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用第2版全國高等學校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 作者簡介
院士,從事傳染病工作40余年。創(chuàng)建傳染病防治中國模式,融入“一帶一路”戰(zhàn)略,展現中國力量,WHO評價堪稱國際典范;創(chuàng)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tǒng),顯著降低肝衰竭病死率;微生態(tài)調節(jié)保護人體健康,引領國際微生態(tài)發(fā)展。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