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八千里路云和月-特別紀念版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5748149
- 條形碼:9787505748149 ; 978-7-5057-481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八千里路云和月-特別紀念版 本書特色
過去漸漸消逝了,我想用文字抓住…… ——白先勇 1、大師白先勇執(zhí)筆65周年特別紀念版全新散文集。這是他的人生,更是填不滿的文化鄉(xiāng)愁。 先生書寫一整個時代的生命軌跡與歷史魂魄,獨一無二的強韌膽識、細膩深情,引領(lǐng)讀者逐漸碰觸熱得發(fā)燙的文化大家胸懷。蒼茫之上姹紫嫣紅,柔情坦蕩。 2、中國文化圈鼎力推崇的大家,與魯迅、張愛玲齊名。 章詒和、余秋雨、林青霞、許知遠、曹可凡、葉嘉瑩等名人一致推崇,他的作品是林青霞、蔡康永的枕邊書,三毛稱其是自己一生的導(dǎo)師。 夏志清說:“白先勇是當代短篇小說家中少見的奇才。在藝術(shù)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說相比或超他的成就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也不過五六人。” 許知遠在《十三邀》稱他是“二十世紀不多的幾個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的作家”。 3、白先勇的文字美得可以入選語文課本,催淚無數(shù)讀者,影響林青霞、三毛、易烊千璽、許知遠等 4、收錄白先勇珍藏數(shù)十年照片,記錄一個時代的這些人、那些事,還原一個家庭的真實溫度,保存那些不被凐歿的身影。 5、王家衛(wèi)《一代宗師》、周杰倫《蘭亭序》等御用書法大師董陽孜,親筆題寫書名。 6、 特別贈送白先勇簽名版藏書票、董陽孜手書特級條幅。收藏價值極高,以饗讀者。 7、精裝典藏+寶藍裝幀,詮釋大師情懷,體會“千里路云與月”的至真美感。
八千里路云和月-特別紀念版 內(nèi)容簡介
本版《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文壇大家白先勇執(zhí)筆65周年 全新散文集特別紀念版,書寫一整個時代的生命軌跡與歷史魂魄,是文化氣味、歷史魂魄和故事的日積月累,更是填不滿的文化鄉(xiāng)愁。 作者在字里行間深感生命中值得紀念的這些人那些事,是永遠回憶不完的人生財富,并折射出其成長經(jīng)歷、心路歷程及審美理想。白先勇用畢生的沉淀之筆,描繪了一幅至真的生命之歌,引領(lǐng)讀者逐漸碰觸熱得發(fā)燙的文學(xué)家胸懷。 《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長河,有說不完道不盡的余韻,在寂靜無聲的文字中,含蘊著豐沛的生命力。
八千里路云和月-特別紀念版 目錄
輯一 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國情懷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追尋父親的足跡
父親與民國
父親的臺灣歲月
父親與“二二八”
廣西精神
父親歸真
女英雄
新桂系信史
輯二 姹紫嫣紅開遍——記人物
父親教給我鍥而不舍的毅力,母親帶給我與人相處時的溫暖和擁抱,成長過程中總想掙脫,但時間到了就發(fā)現(xiàn),那些又都回來了。
人間重晚晴
懷念高克毅先生
走過光陰,歸于平淡
去尋找那棵菩提樹
追憶我們的似水年華
豐饒之海
卓以玉的有情世界
攝影是他的詩
修菩薩行
瀟灑一生
文學(xué)因緣
謫仙記
舊情難忘
紀念福生
輯三 驀然回首——閱讀感懷
我寫作,是為了把人類無言的痛苦轉(zhuǎn)為文字。
知音何處
仁心仁術(shù)
吹皺一池春水
情趣與品位
風(fēng)雅頌
優(yōu)雅與溫暖
人貴相知
瘟疫中見真情
鮭魚與海燕
海外孤臣竟不歸
歡樂臺北
大內(nèi)之音
八千里路云和月-特別紀念版 節(jié)選
謫仙記 ——寫給林青霞 一個演員要有多深的內(nèi)功定力,才能修成正果,面對大千世界,能以不變而應(yīng)萬變。而美人林青霞,是永遠的。 林青霞的名字取得好,青霞兩個字再恰當不過,不容更改。青色是春色,象征青春,而且是永遠的;霞是天上的云彩,是天顏,不屬人間。青霞其人其名,讓我聯(lián)想起李商隱的《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青女乃主霜雪之神,冰肌玉骨,風(fēng)鬟霧鬢,是位孤高仙子。林青霞是臺灣制造出來的一則神話,這則神話在華人世界里閃耀了數(shù)十年,從未褪色。 我**次看到林青霞的電影是一九七七年李翰祥導(dǎo)的那部《金玉良緣紅樓夢》,她的**部電影《窗外》,倒是后來在美國看到的。我自己是紅迷,林青霞反串賈寶玉,令人好奇。說也奇怪,這些年來,前前后后,從電影、電視、各類戲劇中,真還看過不少男男女女的賈寶玉,怎么比來比去,還是林青霞的賈寶玉*接近《紅樓夢》里的神瑛侍者怡紅公子。林青霞在她一篇文章《我也夢紅樓》中提到她與《紅樓夢》的緣分,覺得自己前世就是青埂峰下那塊大頑石。《紅樓夢》寫的是頑石歷劫,神瑛侍者下凡投胎,是位謫仙,所以寶玉身上自有一股靈氣,不同凡人。林青霞反串賈寶玉,也有一股謫仙的靈氣,所以她不必演,本身就是個寶玉。這是別人拼命模仿,而達不到的。 一九八七年,隔了三十九年,我重回上海,上影廠的導(dǎo)演謝晉來找我商談改編我的小說拍成電影的事,謝晉是當時大陸*具影響力的導(dǎo)演,他的《芙蓉鎮(zhèn)》剛上演,震動全國。謝晉偏偏選中了《謫仙記》,這多少出我意料之外,這篇小說以美國及意大利為背景,外景不容易拍攝,謝晉不畏艱難,堅持要拍這個故事,因為他看中了故事中那位孤標傲世,傾倒眾生的女主角李彤,他欣賞她那心比天高,不向世俗妥協(xié)的個性,也是一位在人間無處容身的謫仙,*后自沉于海,悲劇收場。這樣一位頭角崢嶸、光芒四射的角色,哪位女明星能演呢?謝晉跟我不約而同都想到:林青霞,就是她。我們認為林青霞可以把李彤那一身傲氣、貴氣演得淋漓盡致。林青霞有那個派頭。謝晉去接觸林青霞,據(jù)說她已有允意,而且還飛到上海去試過鏡,但那時臺灣對大陸剛開放,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林青霞大概在諸多考慮之下,到底沒接下這部片子。《謫仙記》后來改名為《*后的貴族》,李彤一角,落到潘虹身上,男主角是濮存昕。攝影組到紐約拍攝,拍到酒吧中李彤買醉那一場,林青霞突然出現(xiàn),到現(xiàn)場探班。據(jù)武珍年的記載,林青霞“穿著黑色的上衣、裙子,黑色的大氅,飄逸地走到了我們大家面前”,她擁抱了潘虹,而且又“握住謝晉導(dǎo)演的手久久不放”,林青霞是在祝福潘虹,向謝晉致歉。林青霞大氣,有風(fēng)度。 潘虹是個好演員,*后李彤在威尼斯自沉的那場演得很深刻。但我常常在想,如果換成林青霞,踽踽獨行在威尼斯的海邊,夕陽影里,涼風(fēng)習(xí)習(xí),絕代佳人,一步一步走向那無垠的大海──那將是一個多么凄美動人的鏡頭。 其實我在八十年代初就跟林青霞會過面,一九八二年我的舞臺劇《游園驚夢》在臺北上演,轟動一時,制作單位新象的負責(zé)人許博允興致勃勃,想接著把《永遠的尹雪艷》也搬上舞臺。他把林青霞約在一位朋友家里,大家相聚。尹雪艷是另一個遺世獨立的冰雪美人,許博允大概認為林青霞就是永遠的尹雪艷吧,那時林青霞紅遍了半邊天,可能頭一次見面,有幾分矜持,坐在那里,不多言語,一股冷艷逼人。后來跟青霞熟了,才發(fā)覺原來她本人一點也不“冷”,是個極溫馨體貼的可人兒。二十多年后,一次在香港機場,等機時我買了一些日用品,正要到柜臺付錢發(fā)覺已經(jīng)有人替我付了,回頭一看,青霞微笑著站在那里,很隨便地穿了一件白襯衫,背了一個旅行袋,她跟施南生一伙正要到吳哥窟去。青霞已經(jīng)退出影壇多年,看她一派輕松,好像人生重擔已卸,開始歸真返璞了。可是濃妝淡抹總相宜,豐姿依舊。 二〇〇七年十月北京國家大劇院落成,開幕**出戲邀請的便是青春版《牡丹亭》三本大戲。青霞在好友金圣華的慫恿下,也一起到北京去觀賞《牡丹亭》。她沒看過昆曲,只想試一試看**本,哪曉得一連卻看了三天,完了興猶未盡,還邀請《牡丹亭》的青年演員去吃夜宵,她一下便被昆曲的美迷住了,而且由衷地愛惜那群努力扮演《牡丹亭》的年輕伶人。十幾個《牡丹亭》里的花神把青霞團團圍住,女孩子們興奮莫名,做夢也沒想到居然能跟她們崇拜的偶像“東方不敗”坐在一起,她們對青霞的電影如數(shù)家珍,原來大陸的電視常年在播放她的戲。青霞取出了一沓簽名照片,給了那些女孩子一人一張。香港大學(xué)同時在北京舉行了昆曲國際研討會,在國家大劇院七重天的花瓣廳開了一個盛大的晚會,那晚文化界冠蓋云集,青霞盛裝出席,我挽著她進場時,全場的注意力,當然又集中在這顆熠熠發(fā)亮的星星身上了。 這幾年青霞生活的重心之一是寫作,她很認真,有幾次跟我討論,問我寫作的訣竅,我說:寫你的心里話。她的**本書《窗里窗外》果真寫下了許多心里話,可說是本“青霞心語”,我寫下這樣的感想: 你這本書給我*深的感受是你對人的善良與溫暖。 “真”與“善”是你這本書*可貴的特質(zhì),因此這本書也很“美”。 這些話用在她第二本散文集《云去云來》上,也一樣正確。第二本書還是以人物畫像刻畫得*好。《印象鄧麗君》是一幅很動人的速寫,鄧麗君是另一則“臺灣神話”,她的甜美歌聲,響徹大地,曾經(jīng)是多少人的心靈雞湯,尤其是飽受“文革”創(chuàng)傷的大陸同胞。林青霞、鄧麗君在一起,一對麗人,倒還真像青女素娥,月中霜里斗嬋娟。難為兩位“神話人物”,竟能彼此惺惺相惜,青霞寫這篇紀念文章,極有分寸,寫到兩人的友情交往,含蓄不露,寫到鄧麗君香消玉殞,則哀而不傷,這都由于她對鄧麗君的敬重,不肯輕率下筆的緣故吧。其實鄧麗君不好寫,她是個神秘女郎,她的聲音在你耳邊,可是她的人卻飄忽不定,難以捉摸。青霞幾筆速寫,卻把這個甜姐兒抓住了,勾畫得有棱有角。 青霞跟張國榮的交情匪淺,兩本書中都提到他,而且筆調(diào)都充滿了憐惜與哀婉。二〇〇三年四月一日張國榮在文華酒店跳樓自殺,香港人為之心碎。此后青霞每上文華酒店,總要避開Clipper Lounge的長廊,因為生前,張國榮常常約她在那里聊天,青霞與張國榮之間似乎有一種相知相惜的心靈之交,張國榮事業(yè)鼎盛,滿身榮耀,但無論在演唱會上或是電影中(《胭脂扣》《春光乍泄》《霸王別姬》),他的眼神里總有一痕抹不去的憂傷。青霞了解他,同情他為憂郁癥纏身的痛苦。張國榮的孤獨,她懂,因為她自己也有過同樣的感受。同一篇文章中,她寫到有一回拍完戲,深夜回返公寓,遠眺窗外,一片燦爛,如此良夜,香港的美景當前,青霞突然感到孤單,不禁傷感哭泣起來。藝人爬到巔峰,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寂寞,往往也就隨之而來。 寫到不同個性的人物,青霞的筆鋒也隨之一轉(zhuǎn)。楊凡與張國榮兩人南轅北轍,形容楊凡的調(diào)皮任性,瀟灑豪放,青霞的筆調(diào)變得輕松活潑,《醉舞狂歌數(shù)十年》,她把楊凡寫活了。甄珍與鄧麗君又是一個強烈對比,她把甄珍寫成《一個好女人》,她筆下的賢妻良母,變得有點詼諧,但看得出來,甄珍的賢惠,她是真心欽佩的。七十年代,甄珍剛冒紅,我見過她,到過她家,甄珍少女時代就是一個乖乖女。 書中有幾篇是寫她的心路歷程,青霞皈依佛教,《法王與你交心》記載她二〇〇八年到印度新德里去參拜大寶法王的神秘經(jīng)驗。起源是青霞的母親因憂郁癥不幸往生,青霞經(jīng)常夢里見到母親愁容不展,因此憂心忡忡,希望參謁法王,指點迷津。十七世大寶法王的確氣勢非凡,青霞見到他似乎感到地在震動,耳為之鳴。她如此形容: 大伙兒蹲跪在法王跟前,這時飛來兩只黑色的鴿子,站在窗外的欄桿上,望過去恍如停在法王的肩頭,守護著法王。法王撐了撐眼睛,嘴里發(fā)出一個聲音,感覺就像是龍在嘆息,仿佛有萬千的感傷和肩負著沉重的壓力。 匍匐在菩薩面前,佛門弟子林青霞感動得淚如雨下。 林青霞拍過上百部電影,扮演過人生百相,享盡影壇榮華,也歷盡星海浮沉。演藝生涯,變幻無常,有時不免令人興起鏡花水月、紅樓一夢之慨,一個演員要有多深的內(nèi)功定力,才能修成正果,面對大千世界,能以不變而應(yīng)萬變。我不禁納罕,青霞是憑著一股什么樣的內(nèi)在力量,支撐著她抵擋住時間的消磨,常常不期然在她身上,我又仿佛看到了《窗外》那個十七歲的清純玉女。 美人林青霞,是永遠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特別紀念版 作者簡介
白先勇 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廣西桂林,畢業(yè)于臺灣大學(xué)外文系,后赴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作家工作室研習(xí)創(chuàng)作,并獲碩士學(xué)位。 白先勇作品頗豐,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樹猶如此》等。其中《臺北人》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4年之后,白先勇將主要精力投入傳統(tǒng)文化昆曲藝術(shù)的宣傳推廣當中,重新整理戲曲《牡丹亭》《玉簪記》《白羅衫》《義俠記》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達數(shù)百場,在華人世界引起很大反響。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shù)終身成就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xué)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