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播學基礎詞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3064
- 條形碼:9787511563064 ; 978-7-5115-630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學基礎詞條 本書特色
@備考族:考前突擊要背啥?不把基礎知識吃透透啥都白背 @傳媒人:百度一下不如一冊在手,案頭工具書,隨用隨查 @職場人:增加知識儲備,助你寫出“高級感”的職場文案 @每個人:媒介素養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數字化生存的必須
傳播學基礎詞條 內容簡介
新聞傳播學的基礎知識不僅專業學生和從業者應知應會,也是萬物皆媒時代每個人數字化生存需具備的通識。“新聞傳播學基礎詞條系列教材”選擇用關鍵詞匯編和闡釋的方式,勾連時間和空間的視野,以此描繪世界新聞傳播業與中國新聞傳播業的經緯。書中的詞條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代表性理論、觀點、人物、機構等進行細致梳理。《傳播學基礎詞條》分為四章:大眾傳播學發展史、大眾傳播理論、人際傳播、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傳播學研究方法,共收錄181個詞條。
傳播學基礎詞條 目錄
傳播學基礎詞條 節選
(九)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 1. 定義 由美國學者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在其著作《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Infotopia:How Many Minds Produce Knowledge)中提出。信息繭房意味著我們只聽我們選擇的東西和愉悅我們的東西的通信領域(桑斯坦,2008)。 在互聯網時代,伴隨網絡技術的發達和網絡信息的劇增,人們能夠在海量的信息中隨意選擇我們關注的話題,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報紙和雜志,每個人都擁有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個人日報(the daily me)的可能,但由此就可能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觸機會,不知不覺間為自己制造了一個信息繭房(喻國明,2016)。 2. 影響 彭蘭指出,信息繭房在傳統媒體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來,但隨著社會化媒體和個性化信息服務的發展,這種現象日益增強。 在其影響下,用戶越來越失去對外界環境的全面感知,群體極化現象突出,社會整合將變得越來越難。同時交往理性也會弱化,不利于公共領域的塑造與形成(賈瑞,2016)。 此外,沉浸在信息繭房中,用戶即使獲得再多的同類信息,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反而是強化了信息繭房,擴大了與其他群體的知識鴻溝(王剛,2017)。 3. 反思 人類要擺脫居住在信息繭房所帶來的夢魘,可以通過集體的產品——由公眾自由參與信息發布與維護的維基等載體形式,自由、積極地向社會貢獻自己的信息,使社會廣泛而復雜的信息得以聚合,使信息真實、全面、準確、客觀,既影響私人行為也影響公共行為(梁鋒,2013)。 喻國明提出,要避免發生信息繭房負面效應,首先要提升技術水平,使算法更聰明、更能完整準確地測度到人們信息需求的全貌和重點。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有打破信息繭房的自覺意識,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網絡素養,自覺地將這類小圈子的資訊疊進大社會的資訊,這種資訊“混搭”將極大程度避免發生信息繭房負面效應。 從媒體角度來講,要壓實媒體的社會責任,媒體傳播要有公共精神,抓住主流媒體的核心價值,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王剛,2017)。
傳播學基礎詞條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 趙麗芳,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鐘進文,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主編 陳俊妮,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徐智,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主任、博士、碩士生導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