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大別造山帶的野外實踐和研究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3788
- 條形碼:9787312053788 ; 978-7-312-0537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別造山帶的野外實踐和研究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章重點介紹了碰撞造山帶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包括一些與板塊構造學、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等學科相關的重要專業名詞或概念介紹 ; 第二章系統介紹了大別造山帶的特征性構造巖石單位和演化特點, 涉及不同單位的主要巖石組成及其形成和變質演化過程 (包括一些*新進展和筆者研究組的未發表資料) ; 第三章針對大別造山帶的六個構造巖石單位, 選擇了一些經典野外露頭和地質現象。
大別造山帶的野外實踐和研究方法 目錄
前言
**章 碰撞造山帶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節 基本理論
第二節 深俯沖地殼的多巖片差異折返機制建立及研究方法
一、構造巖石單位的劃分及其巖石組成和變質巖原巖性質的甄別
二、變質P-T-t軌跡的重建
三、俯沖陸殼內部拆離解耦的巖石流變學依據
四、構造混雜巖、增生楔、復理石和磨拉石
五、板塊縫合帶位置的確定
第二章 大別造山帶的特征性構造巖石單位和演化
節 引言
第二節 特征性構造巖石單位及主要邊界斷裂
一、北淮陽帶
二、北大別雜巖帶
三、中大別超高壓變質帶
四、南大別低溫榴輝巖帶
五、宿松變質帶
六、前陸帶
七、主要邊界斷裂
第三節 地殼俯沖與多巖片差異折返
一、深俯沖地殼巖片的折返
二、淺俯沖地殼巖片的折返
第三章 大別造山帶的野外實踐和研究方法
節 引言
第二節 主要構造巖石單位的典型野外觀察內容
一、北淮陽帶
二、北大別雜巖帶
三、中大別超高壓變質帶
四、南大別低溫榴輝巖帶
五、宿松變質帶
六、前陸帶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