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大夏書系·課程的超越:學校課程系統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27570
- 條形碼:9787576027570 ; 978-7-5760-2757-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夏書系·課程的超越:學校課程系統設計 本書特色
課程的質量左右著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
當前學校課程建設面臨諸多挑戰,針對課程設計實踐中出現的單一性、割裂性和封閉性問題,本書提出以推進學校課程系統設計來破解當前困境,將外在的課程文件與虛化的課程理念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拿得出、用得好”的適切的課程文本與鮮活的課程實踐。
編輯推薦篇章:
P14-16 特色課程建設的孤島化
P 21-23 學校課程系統的新特征
P 86-88 學校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載體,其質量決定著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
20年來的課程改革,把學校課程體系中容易改的要素和成分基本上已經改革完畢,當前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也正是這些硬骨頭形成了學校課程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育人導向如何結合學校實際進行調整?
如何實現課程貼近現實、回歸兒童、回歸生活的目標?
如何實現“課程—教學—評價”的一體化建設?
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實現必要信息與資源的介入和組織?
……
本書嘗試提出以推進學校課程系統設計來破解當前困境。
書中不僅分析了當前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明確了課程系統建設的基本理論體系,而且提供了課程系統建設的程序、工具、策略與方法,更難得的是,分享和分析了課程頂層設計、課程整合的優秀案例,將外在的課程文件與虛化的課程理念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拿得出、用得好”的適切的課程文本與鮮活的課程實踐。
大夏書系·課程的超越:學校課程系統設計 內容簡介
學校課程實體建設是本書提出的全新概念,其本質在于著眼于每一個孩子的核心素養,構建和織就涵括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在內的學校課程意義之網。課程實體建設是校長與教師自主意識覺醒的重要標志,是對教育權力思考與應用的重要途徑。本書首先從背景與理論出發,將教育改革背景與學校課程建設的理論擬合,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明確課程實體化建設的基本理論體系;然后提供給學校進行課程實體建設的程序、工具、策略與方法,從“扎根”與“長腳”兩個特征進行課程優化;*后通過分析和分享很好案例,將課程頂層設計、課程整合等一一進行剖析和解決。
大夏書系·課程的超越:學校課程系統設計 目錄
節 課程建設中的模糊與單一性問題 003
一、課程內涵模糊 003
二、課程建設中單一的加法法則 004
第二節 課程建設中的割裂性問題 005
一、課程領導變為領導課程 005
二、課程缺乏整體規劃 006
三、課程整合貌合神離 008
四、無視課程建設的反哺作用 008
第三節 課程建設中的封閉性問題 010
一、課程開發主體的封閉 010
二、口號化的國家課程校本化 011
三、課程資源建設規劃與布局的滯后 012
四、特色課程建設的孤島化 014 第二章 學校課程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與內容框架 017
節 學校課程系統設計的本質追問 017
一、學校課程系統與課程系統設計 017
二、學校常用的課程設計模式及其困擾 018
三、三級課程作為完整系統的關系分析 020
四、學校課程系統的新特征 021
第二節 課程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分析 023
一、整體主義課程理論 023
二、系統課程論 026
第三節 學校課程系統設計的內容與程序框架 029
一、學校課程系統設計的主體范圍與程序 029
二、學校課程系統的組成 031
三、學校課程頂層設計比色卡 034 工具與流程篇 第三章 課程建設意義賦予與大背景分析 039
節 明確意義,突破既有狹窄視野 039
一、理解課程系統的整體性、扎根性與長腳性 039
二、突破慣有的狹窄視野 040
三、通過賦予意義,尋求課程發展模式 041
第二節 賦予意義,明確價值和突破方向 043
一、學校課程建設的整體意義賦予 043
二、賦予學校特色課程新內涵 044
三、探索學校課程新突破 045
第三節 學校課程設計的大背景分析 046
一、大背景分析簡介 046
二、國家層面課程改革發展脈絡 047 第四章 課程系統設計內涵理解與SWOT分析 049
節 課程系統設計的內涵認識 049
一、學校課程系統的內涵 049
二、技術發展與學校變遷對課程系統的影響 051
三、課程系統設計的新內涵 052
第二節 課程系統設計的戰略選擇來源:SWOT分析 053
一、制定戰略通用的SWOT方法 053
二、SWOT分析法運用步驟 054
三、SWOT分析的局限及學校使用中的常見問題 055
第三節 學校課程系統設計SWOT分析案例 056
一、寶山小學課程設計SWOT分析 057
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西山學校課程設計SWOT分析 061 第五章 課程哲學確立與KISS分析 066
節 確立學校課程哲學 066
一、課程哲學的要義 066
二、學校課程哲學確立的思考 070
第二節 基于課程哲學的課程系統優化思考 072
一、確立學校課程設計新邏輯 072
二、學校課程系統設計優化的路徑 073
第三節 對原課程體系的KISS分析 077
一、KISS分析介紹 077
二、學校課程哲學指導下的已有課程KISS分析 078 第六章 學校課程頂層設計 083
節 學校課程設計的背景、指導思想與原則 083
一、學校課程設計的背景 083
二、學校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085
三、學校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086
第二節 課程目標與內容選擇 088
一、學校課程目標 089
二、學校課程內容選擇 092
第三節 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 095
一、學校課程結構的確立 095
二、學校課程設置 102
第四節 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 105
一、學校課程實施 106
二、學校課程評價 116
第五節 課程管理與組織保障 124
一、學校課程管理 124
二、學校課程建設的組織保障 128
三、學校課程管理與組織協同變革的案例 131 第七章 課程群建設 135
節 課程群概念與價值分析 135
一、課程群概念辨析 135
二、課程群的價值 139
第二節 學科課程群建設 140
一、學科課程獨立建設存在的問題 140
二、當前學科課程優化的主要趨勢 141
三、學科課程群的類型 142
四、學科課程群的設計 143
五、學科課程群設計案例分析:BEE英語課程群 149
第三節 綜合課程群建設 151
一、綜合課程群的概念辨析與基本類型 151
二、綜合課程群設計的五種模式 154
三、綜合課程群設計案例分析 158 第八章 課程單元與新課案設計 165
節 課程單元與單元設計的內涵 167
一、課程單元的內涵分析 167
二、課程單元的分類與確定 169
三、單元整體設計的內涵與價值梳理 170
第二節 課程單元設計流程與模式 172
一、基于“ADDIE模型”的設計法 172
二、逆向設計模式 177
三、單元設計案例分析 179
第三節 新課案的內涵 182
一、課案的內涵梳理與問題分析 182
二、新課案,“新”在何處 183
第四節 新課案的構成與設計 187
一、新課案設計的三大原則 187
二、新課案的構成要素 189
三、新課案的設計流程 190
四、新課案設計的顯著特點 191
五、新課案設計案例剖析 192 實踐與案例篇 第九章 學校文化梳理與課程文化確立 197
節 作為課程母體的學校文化梳理 197
一、學校文化的意義與構成 197
二、學校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歸因分析 198
三、如何梳理與改進學校文化 200
第二節 學校文化建設案例分析 202
一、初期文化梳理 202
二、設定文化梳理模板 205
三、文化細節梳理與改進 206
第三節 學校課程文化內涵、構成與趨勢 209
一、課程文化的內涵梳理 209
二、課程文化的基本構成 210
三、課程文化的發展趨勢分析 211
第四節 學校課程文化建設案例分析 213
一、學校課堂文化建設的“五部曲” 213 第十章 學校課程頂層設計的案例分析 217
節 作為課程母體的學校文化體系的梳理 218
一、學校文化梳理的定位 218
二、學校文化背景分析 220
三、文化宣言確立 220
四、文化要素設計與梳理 221
第二節 學校課程頂層設計研究脈絡與突破分析 224
一、課程頂層設計研究脈絡確立 224
二、課程建設的突破分析 225
第三節 學校課程建設影響因素的系統分析 225
一、課程建設的大背景分析 225
二、課程建設的SWOT分析 226
三、既有課程要素的KISS分析 228
第四節 學校課程方案研制與分析 231
一、成達課程設計脈絡關系分析 231
二、成達課程建設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232
三、成達課程建設目標 232
四、成達課程結構與內容 233
五、成達課程實施 235
六、成達課程評價 237
七、成達課程的組織與管理 239 第十一章 頂層設計下的學校課程整合實踐 240
節 基于共同要素的學科課程整合案例與分析 240
一、學科本位的要素整合 241
二、外部資源介入的要素整合 242
第二節 互為載體的課程整合案例與分析 243
第三節 兒童本位的課程整合案例與分析 245
一、資源融入的兒童本位課程整合 245
二、基于塑造學生形象的課程整合 248
第四節 基于完整培養鏈條的學段課程整合實踐 250
一、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課程整合案例 250
二、對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學段課程整合的分析 255 第十二章 走向課程超越觀 257
節 從“計劃課程”走向“市場課程” 257
一、計劃課程例析 258
二、課程的開放趨勢與屬性分析 258
三、迭代更新的學校課程形態案例分析 260
第二節 學生作為課程受體的超越 261
一、學生的課程權分析 261
二、學生作為課程供體的案例分析 264
第三節 超越課程“精準投食” 266
一、“精準投食”定位的學校課程設計 266
二、學生課程“饑餓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267
三、如何培育學生的課程“饑餓感” 268 結束語 269
大夏書系·課程的超越:學校課程系統設計 作者簡介
王凱 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教育學博士,研究員,北京教科院學術委員,*國培專家。主要從事課程改革、數字化學習、學校文化、教材評價等的研究。在《教育發展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科學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發表文章30余篇,出版專著《發展性校本學生評價研究》,主編教材2部,參編、參譯著作5部。主持“基于課程創新的學校改進策略實證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系統變革”等多項國家、北京市教育規劃課題。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