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成長不設限(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青少年核心素養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6377
- 條形碼:9787300306377 ; 978-7-300-3063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長不設限(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青少年核心素養系列 本書特色
1.用20個練習,幫助青少年循序漸進地擁有成長型思維,具備終身成長的能力。 2.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醫學心理學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后羅靜推薦。 3.心理學者葉壯領銜翻譯。
成長不設限(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青少年核心素養系列 內容簡介
大腦中有無數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終其一生都在互動,并不斷創建著新的連接。神經元可以像肌肉一樣訓練,也就是說,你練習得越頻繁,就越能增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這就意味著,每當你完成一項任務,大腦就會“記住”這個任務,等到下次你再執行這個任務時就會覺得輕松、簡單一些。
本書作者精心設計了與青少年日常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的20個訓練,讓青少年通過刻意訓練,將成長型思維內化為思維習慣,從而幫助他們:
◎ 敢于迎接挑戰、應對挫折,不怕犯錯或難堪;
◎ 有更多的韌性,更積極、樂觀地面對一些;
◎ 從壓力和失意中更快地復原,重拾生活希望;
◎ 注重成長和進步,并從成長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 挖掘潛能、挖掘改變的力量。
*終幫助青少年培養出終身成長的能力——抗挫力、堅毅力、自信力等,不斷突破思維的局限,看到更美好、更廣闊的天地,成為更很好的自己。
成長不設限(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青少年核心素養系列 目錄
訓練 1:從改變大腦到改變自我 _003
訓練 2:改變大腦,掌控自我 _008
訓練 3:信念促進(阻礙)大腦改變 _016
訓練 4:關注你的思維模式 _025
訓練 5:目標管理助力信念改變,達成行為優化 _031
訓練 6:無論快或慢,你都要為想要的改變而努力 _042
訓練 7:改變思維模式 _049
第 2 章?? 盡管生活很艱難,但你也要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訓練 8:克服“我不行”的思維模式 _061
訓練 9:了解你的價值觀 _069
訓練 10:用價值觀抵抗固定型思維 _078
訓練 11:用價值觀掌控情緒 _086
第 3 章?? 視己為友
訓練 12:大腦會犯錯 _099
訓練 13:善待自己有幫助,刻薄自己則無濟于事 _102
訓練 14:架起通往善待自己的橋梁 _107
第 4 章??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
訓練 15:識別你對自己的刻薄想法 _115
訓練 16:集思廣益 _120
訓練 17:抓住當下,練習善意的想法 _125
第 5 章?? 從壓力和失意中復原
訓練 18:學會覺察早期壓力 _131
訓練 19:學會求助 _135
訓練 20:學會感恩 _140
后記 147
成長不設限(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青少年核心素養系列 節選
譯者序我上中學的時候,很不喜歡老媽走進我的房間。之所以不喜歡,并不是因為她要進來監督我的學習,或者催我趕快完成作業,而是她經常來打掃我的房間,而且總愛一邊打掃、一邊數落我:“都十幾歲的人了,屋子還總是那么臟亂差。”我說我自己打掃,她不愿意,說我干不好。我也不愿意跟她徹底對著干,因為其實自己內心也暗暗感覺,有老媽幫忙打掃房間、收拾桌子,挺爽的。不知怎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漸漸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如果有廢紙、筆屑、零食的包裝等,為了避免老媽埋怨,再加上我也懶得自己打掃,我就一股腦地踢到床底下或是柜子底下。這樣既方便省事,又少挨批評,我甚至對自己的聰明才智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踢進角落的垃圾并不會自行消解,只會越積越多。直到有一天,東窗事發,向來愛干凈的老媽暴跳如雷,恨不得把我房間里的所有家具都搬開來檢查一遍。而我則把之前所有逃掉的嘮叨,一股腦地全都補上了。如今回想起來,這已是 20 年前的事情了,但*近幾年,我在工作中接觸一些孩子的時候,總能想起這件往事。倒不是因為這些孩子像我當年一樣調皮,把垃圾都塞進了父母的盲區。恰恰相反,其中很多孩子都成績優秀、多才多藝,待人接物像個小大人,儼然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一旦深聊幾句,走進他們的內心,就能發現反映他們焦慮、壓力、自卑的蛛絲馬跡 。 那些負面的情緒,以及他們對自己充滿攻擊性的解讀,就像當年被我藏起來的垃圾,被這些孩子在內心找了個角落,藏了起來。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似乎也與我兒時的經歷有些相似。很多父母都非常在意孩子表面上的“大事”――學業、健康、才藝、評優評獎。這樣的關注,使他們有了更多的干預,并頻頻出手――或把握方向,或供給資源,或在出問題時力挽狂瀾。至于孩子,往往只要執行父母的指令,完成對資源的吐納就可以了。一路走來,倘若不出意外,自然是身體好、成績棒、才藝佳。這樣一來,孩子會依賴支持,就像我當年也依賴老媽幫我打掃房間。可孩子在生活中終歸會有大量需要其親身體驗、只能靠自己應對的挑戰與挫折,如考試失利、人際困擾、行為與價值觀出現矛盾等。被代勞許久的孩子,很有可能缺乏靠自己去應對這些問題的能力,于是索性像當年的我把垃圾踢進床底下或柜子底下一樣,把這些郁結和糾葛,囫圇地在內心找個地方埋下。然而,此時的父母,依然只能看到干凈整潔的桌面,卻無法看到床底下或桌子底下的污濁。可那些問題一直都在,與之相關的壓力感、失控感和自卑感也一直都在。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不能等到這些心理上的垃圾越積越多,頂開了床、掀翻了屋頂,才驚覺要好好處理。有一些孩子就像乍看起來整潔、亮堂,但很可能在某些死角囤著垃圾、布著蛛網的房間,需要清理那些死角;還有一些孩子則像是亂七八糟的房間,需要來一場徹底的大掃除。我認為,這個必須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心理大掃除需要具備兩個工具:一是自我對話,二是成長型思維,這也是我決定翻譯這本書的*直接的原因。這本書的*大特點就是結合了這兩種工具,能讓人知道如何在自我對話中運用成長型思維做指導,從而掃清心理垃圾。自我對話是很多研究幸福的積極心理學家都非常推崇的心理技術,它并非雞湯般的自我寬慰,而是一種可以把使用者從非理智的想法中拽出來的手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往往很容易陷入情緒之中,導致視野進一步被蒙蔽。自我對話可以幫助孩子把理智的力量注入混亂的情緒感受中。遺憾的是,并非人人都能做好自我對話,很多愛鉆牛角尖的成年人,或是很多自怨自艾的孩子,都不知道該如何跟自己對話。成長型思維是近些年來在心理學領域頗有影響力的新興概念,既有關注“成長”的積極內核,又順應孩子們所處的強調“進步”的人生階段。學界近年來對成長型思維的積極效果多有研究,卻鮮有將之與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林林總總加以結合落地的內容。“如何運用成長型思維進行自我對話”,是本書致力于幫助孩子們解決的問題。書中有大量的內容可以引導孩子們一步步地解讀與破譯身邊的糟心事,進而讓孩子們能“吃一塹,長一智”,從挫折與失敗中獲得成長。假以時日,這些話語會變成大腦中自動化的思索,當情緒陷入迷霧、思考碰到高墻時,它便能像“綠燈俠”的戒指一樣,隨著孩子們的意念而化身火炬、巨錘,開辟前行的道路。父母永遠都不能真正地幫孩子打掃屋子――因為那是孩子的屋子,他對這個屋子中的一切細節都有更強的支配權力,所以他才會把垃圾踢進角落。然而,支配權力不意味著支配能力,因此,與其和孩子爭奪打掃的權力,不如教給他一套打掃的方法,再送給他一套打掃的工具。掃把與抹布,在超市里能買到。心理上的打掃工具與方法,就在本書之中。
成長不設限(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青少年核心素養系列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杰西卡·L. 施萊德: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石溪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并主持該校“拓展心理健康實驗室”的相關工作;深耕青少年抑郁和焦慮領域,并獲得多個獎項。邁克爾·C. 穆拉基: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臨床心理學博士、石溪大學博士后。 馬洛里·L. 多比亞斯:石溪大學臨床心理學在讀博士。譯者簡介葉壯:心理學者;北京交通大學特聘講師、北京市社會心理聯合會科普委副秘書長、中國科協特約專家、中國心理學會成員;著有《邊游戲,邊成長》《21招,讓孩子獨立》《這才是高情商養育》;譯著《自驅型成長》《孩子如何社交》等;二孩寶爸。蘇靜:心理學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丁香媽媽簽約專家;著有《孩子的語言》;譯著《糟糕情緒自療手冊:成人版》《糟糕情緒自療手冊:兒童版》;二孩寶媽。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