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暢快淋漓三國史》(全三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3876
- 條形碼:9787510473876 ; 978-7-5104-7387-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暢快淋漓三國史》(全三冊) 本書特色
暢銷書作家、史學博士、大學講師、民族史專家、B站歷史大V 邙山野人重磅力作! 萬千粉絲千呼萬喚的經典作品終于面世! 一部拒絕戲說、資料翔實、分析透徹、兼具趣味與深度的后漢三國大通史 18幅繪制地圖 12張三國人物繡像書簽分為2組,每套書隨機贈送1組 還原了諸葛亮流馬之形制,奉上解謎之趣 依據史料分析,吸收學術研究,百萬字還原真實三國 《演義》里沒說的歷史,本書告訴你真相; 《演義》里你耳熟能詳的故事,本書全新解讀 三國歷史經典通俗版本 超好看 超真實 全面 完整 生動 客觀 脈絡清晰 Ø 該書作者是文學學士、史學博士、西北大學歷史講師,善于將歷史講述與文學描述相結合,寫作水平高超,言必有據。其以正史記載為骨肉,兼采國內三國史研究近百年間的學術成果,真實再現了三國史本身的精彩之處,既有趣味,亦有營養,使本書成為具有獨特文學性的非虛構作品。 Ø 在市場上充斥大量良莠不齊的三國題材文藝作品的背景下,本書有利于普及正確的三國歷史知識,豐富讀者對三國人物和事件的認識。 Ø 你所不知道的三國真歷史,聽邙山野人娓娓道來: 曹操并非“奸雄”。 劉備不是“皇叔”。其名字的真正含義,竟然是“五彩斑斕的黑”。 貂蟬并無其人。 呂布不是“三姓家奴”。 殺死華雄的不是關羽,他用的也不是青龍偃月刀。 關羽不曾放水淹七軍。 桃園三結義純屬虛構,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并未發生。 單槍匹馬在敵陣中殺個七進七出者不是趙云,而是文鴛。 劉備摔孩子刁買人心事出虛構。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目的不是吞并江東。 草船借箭的人不是諸葛亮。 關羽不曾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七步詩》并非曹植所作,《洛神賦》也與甄妃無關。 夷陵之戰里陸遜并未“火燒連營七百里”。 劉禪的小名并非“阿斗”,他也不是智力低下之輩。 孟獲并非蠻王。 魏明帝曹叡并非“女裝大佬”,也不是同性戀。 諸葛亮北伐并沒有“六出祁山”。 諸葛亮沒使過“空城計”。 馬謖被殺另有隱情。 魏延并非有反骨,其與諸葛亮早有路線分歧。 ……
《暢快淋漓三國史》(全三冊) 內容簡介
這套通俗歷史著作分為上中下三冊,以人物為中心、事件為線索,全景展現了漢末三國近百年間的政治軍事斗爭和宮廷權力競逐,還原了董卓之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高平陵之變、魏晉鼎革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真相,講述了曹操、劉備、諸葛亮、司馬懿等英雄人物真實而又精彩紛呈的人生,抽絲剝繭地辨析了歷史上的三國與小說演義中的三國之不同:劉備不是“皇叔”,曹操并非“奸雄”,呂布并不是“三姓家奴”,貂蟬并無其人,殺死華雄的不是關羽,草船借箭的人是孫權,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并未發生……并在書末興味盎然地比較分析各種史料,還原了諸葛亮流馬之形制,為愛好三國歷史的讀者定制奉上此解謎之趣。 作者善于將歷史講述與文學描述相結合,寫作水平高超,言必有據,以正史記載為骨肉,兼采國內三國史研究近百年間的學術成果,真實再現了三國史的精彩,既有趣味,亦有營養,使本書成為具有獨特文學性的非虛構作品。
《暢快淋漓三國史》(全三冊) 目錄
第1章??帝國的末世
第2章??少年曹阿瞞
第3章??英雄之始
第4章??沐猴而冠
第5章??白虹貫日
第6章??董卓之亂
第7章??涼州軍團VS關東群雄
第8章??鹿走入長安
第9章??東線無戰事
第10章??孫堅得璽
第11章??袁紹據冀州
第12章??劉備救孔融
第13章??王司徒的密謀
第14章??刺殺董太師
第15章??李傕、郭汜之亂
第16章??一戰袁術,兩征陶謙
第17章??兗州的背叛
第18章??劉備的困境
第19章??長安大亂
第20章??鑾駕東返
第21章??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22章??戰宛城陰溝翻船
第23章??袁術的野心
第24章??孫郎渡江
第25章??虎踞江東小霸王
第26章??不作死就不會死
第27章??白門樓
第28章??白馬將軍公孫瓚
第29章??易京陷落
第30章??袁紹的決定
第31章??曹弱袁強
第32章??大戰前夜
第33章??劉備反水
第34章??“孫策欲襲許!”
第35章??小霸王之死
第36章??孫權上位
第37章??關公刺顏良
第38章??官渡對峙
第39章??曹軍兵力之謎
第40章??烏巢劫糧
第41章??勝敗誰人定
第42章??兄弟鬩墻
第43章??鄴城攻防戰
第44章??奪取冀州
第45章??北征烏桓
第46章??白狼山之戰
第47章??滄海之心
第48章??“坐談客”劉景升
第49章??荊州攻略
第50章??禰衡的行為藝術
第51章??孔融必須死
第52章??魯肅的規劃
第53章??進擊的江東
第54章??孔明身世
第55章??臥龍出山
第56章??曹兵南下
第57章??長坂追擊戰
第58章??當陽橋前一聲吼
第59章??孫劉結盟
第60章??諸葛渡江
第61章??仲謀的決心
第62章??千古赤壁今何在
第63章??曹操大軍竟幾何
第64章??烏林危圮地
第65章??黃蓋詐降
第66章??燃燒的大江
第67章??詭異的疫病
第68章??“孫十萬”合肥首秀
第69章??江陵城下的對峙
第70章??孫劉聯姻
第71章??“借荊州”謎團
第72章??潼關之戰
第73章??劉備入蜀
第74章??“暗弱”的劉璋
第75章??克定蜀中
第76章??成都新政
第77章??生子當如孫仲謀
第78章??荀彧之死
第79章??進封魏公
第80章??挺進漢中
第81章??吳下阿蒙
第82章??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83章??繼承人問題
第84章??兄弟間的競爭
第85章??巨輪下的犧牲品
第86章??曹操與楊修
第87章??定軍山
第88章??漢中王
第89章??水淹七軍
第90章??盟友的陰謀
第91章??荊州的危機
第92章??誰是內奸
第93章??英雄末路斷頭顱
第94章??荊州失守誰之過
第95章??吾為周文王
第96章??*后的遺囑
第97章??蓋棺難論定
第98章??曹丕繼位
第99章??相煎何太急
第100章??漢魏禪代
第101章??復仇之心
第102章??蜀軍無大將
第103章??大戰之前
第104章??步步為營
第105章??兵敗猇亭
第106章??曹丕三道伐吳
第107章??二朱守城
第108章??白帝托孤
第109章??江山豈是哭得來
第110章??英雄劉玄德
第111章??危急存亡之秋
第112章??諸葛南征
第113章??五月渡瀘
第114章??天塹隔南北
第115章??命里小厄躲不過
第116章??明帝身世之謎
第117章??司馬懿登場
第118章??狼顧之心
第119章??大魏忠臣
第120章??秦皇漢武之儔
第121章??出師一表真名世
第122章??小國強軍
第123章??子午谷奇謀
第124章??路線分歧
第125章??借刀殺人
第126章??祁山路漫漫
第127章??何處是街亭
第128章??馬謖做先鋒
第129章??隱秘的細節
第130 章??不存在的“空城計”
第131章??周魴詐降
第132章??石亭之戰
第133章??《后出師表》真偽之謎
第134章??受挫陳倉
第135章??東吳大帝
第136章??孫權是個好領導
第137章??前半生明君
第138章??吳蜀交分天下
第139章??八陣迷蹤
第140章??之師
第141章??以法治國
第142章??再出祁山
第143章??木牛運糧
第144章??司馬戰諸葛
第145章??“二把手”李嚴
第146章??事出有因
第147章??退兵風波
第148章??新、舊矛盾
第149章??諸葛用人
第150章??遼東經略
第151章??公孫淵的奸計
第152章??從斜谷出擊
第153章??五丈原對決
第154章??長星隕落
第155章??三代以下君一人
第156章??魏延謀反真相
第157章??暗潮涌動
第158章??排抑浮華
第159章??司馬懿北征
第160章??蕩平遼東
第161章??高堂隆的警告
第162章??誰為陳平、周勃
第163章??誰是豎刁、趙高
第164章??曹爽VS司馬懿
第165章??保衛漢中
第166章??正始改制
第167章??山雨欲來
第168章??血色將至
第169章??管輅的預言
第170章??高平陵之變
第171章??愚蠢的決定
第172章??反叛來自淮南
第173章??司馬懿之死
第174章??大皇帝的心事
第175章??二宮并立
第176章??南魯黨爭
第177章??諸葛恪入局
第178章??司馬師伐吳
第179章??東關之戰
第180章??新城之圍
第181章??血濺吳宮
第182章??司馬氏的反對者
第183章??廢帝立威
第184章??生不逢時的新君
第185章??第二次淮南叛亂
第186章??司馬昭秉政
第187章??第三次淮南叛亂
第188章??壽春之戰
第189章??井底的囚龍
第190章??天子殉國
第191章??名士凋零
第192章??廣陵散絕
第193章??孤獨的北伐
第194章??從洮西到段谷
第195章??季漢斜陽
第196章??“天獄”陷阱
第197章??五路伐蜀
第198章??脆弱的防線
第199章??陰平奇襲
第200章??成都陷落
第201章??蜀中再無大將軍
第202章??三國專享昏君
第203章??統一之戰
第204章??金陵王氣黯然收
附?? 錄??諸葛亮流馬形制考
參考書目
《暢快淋漓三國史》(全三冊) 節選
第1章??帝國的末世 后漢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一向身體康健的漢靈帝劉宏在事先并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病逝于洛陽南宮,時年三十四歲。 劉宏十三歲時以外藩支庶的身份入繼大統,總共在位二十二年。這二十二年,可謂大漢王朝多災多難、江河日下的二十二年。 在朝廷,劉宏受閹宦挾制,掀起了株連甚廣的第二次“黨錮之禍”,大批不滿宦官專權的官員和士子受到嚴酷迫害,正直敢言之人被清洗殆盡。以張讓、趙忠等十常侍為代表,宦官集團的勢力在朝中達到極盛,他們口含天憲,作威作福,賣官鬻爵,剝割黎庶,窮奢極欲,朋比為奸,搞得朝廷政治黑暗無比。 在地方,由于吏治腐化、豪強大姓侵奪和災害疾疫頻發,流離失所的貧民百姓越來越多,走投無路者往往聚為寇盜,劫掠州郡,大小叛亂史不絕書。至中平元年(184年),終于爆發了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的黃巾起義。雖然短短九個月,以張角兄弟為首的黃巾軍主力便被官軍剿滅于河北,但起義烈火已成燎原之勢,多年間此起彼伏,持續搖撼著中州大地。 在邊疆,百余年來數度震蕩關隴的羌人叛亂在殘酷鎮壓之下好不容易稍有平息,烏滸蠻、板楯蠻、武陵蠻又先后在交州、益州、荊州揭竿而起,河套地區的屠各胡也趁黃巾起義之時再次發動了叛亂,至于塞外的鮮卑人,更是連年入寇幽、并,侵略不止。帝國政府曾經努力維持的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天下秩序早已蕩然無存。 與此同時,一向被時人視為天意的天文星象亦連番示警,陰陽五行災異頻出:光和元年(178年),彗星入天市,五年(182年),彗星入太微,乃冥冥中暗示著天帝將徙、天下易主的不祥征兆。另據史料記載,靈帝在位期間宮省共發生過五次大火,國中遭遇了六次嚴重水災、五次大規模瘟疫、雹災四次、地震七次,蝗旱災害亦為數不少,在時人看來,這些都是政逆神怒、陰陽失和所致。 同樣在光和元年,洛陽南宮侍中寺里豢養的一只母雞還出現了“雌化雄”的生理變異,不過蹊蹺的是,此雞一身毛羽已經與雄雞無二,頭冠部分卻仍然維持原樣;京師更是傳出了“馬生人”的奇聞。 就此種種災異現象,漢靈帝特意降詔召問群臣,咨詢妖異產生的原因以及消災解咎的方法。眾人怕禍從口出得罪權閹,大多閉口不言。只有通經明術的大才子、議郎蔡邕直言指出:“這種種災異皆是亡國之兇兆,尤其是這些妖異之象大多發生在宮掖寺署之內,警示的意味更加峻切。總體來看,很可能是小人在位、婦人干政之咎。當年漢元帝時也發生過雌雞化雄的現象,后來王皇后得立,至哀帝時攝政,用自己的侄子王莽為大司馬,*后終于篡奪了漢室江山。現在侍中寺的雌雞唯頭不變,頭為元首,乃是人君之象,是將有其事卻尚未完成之征兆。惟愿陛下深自反省,感悟改作,方能消災解難、轉危為安。” 然而漢靈帝見此章奏,雖然嘆息良久,甚有感觸,卻終究無法像蔡邕建議的那樣幡然改作。不久后章奏內容外泄,在宦官程璜的指使下,蔡邕被彈劾下獄,*后減死一等,被流放到了塞北朔方。從此以后,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更是少之又少了。 而也就是在此后不久,漢靈帝便以“巫蠱”為由廢掉了元配宋皇后,兩年后又在宦官們的力保下將生育了皇子劉辯的何貴人立為了皇后。 這何氏本是南陽一家屠戶的女兒,身份低賤,按理并不應入選后宮。據說是何家花重金賄賂了采選宮女的官員她才得以入選,其背后則很可能來自于宦官們的運作。因為長久以來,宦官與外戚的爭斗便一直是東漢宮廷內的主要矛盾。遠的不說,就說靈帝初立之時,擁立有功的外戚竇武就曾經聯合太傅陳蕃等謀誅群閹不成,反被中常侍曹節、王甫所殺。從那以后,宦官們一直在謀求選立一個他們易于控制的皇后。何家身份低微,又非大族,由此才受到了宦官們的青睞。偏巧何氏的肚子也很爭氣,得幸后于熹平五年(176年)順利生下了皇子辯。之前靈帝曾有數子,卻不幸全部夭折,因此他對皇子辯的降生十分重視。怕這個嬰兒被鬼神所妒再次早夭,按照當時的風俗,靈帝特意將其寄養在一史姓道人家,劉辯因此得號“史侯”。何氏母以子貴,先封貴人,又被立為皇后,何氏的異母兄何進也飛黃騰達,得以入朝擔任顯官。 何氏生性強忌,地位顯貴后更加悍妒,搞得后宮嬪妃人人自危,與此同時也失去了靈帝的寵幸。光和三年(180年)夏,后宮里有一名王美人得到了靈帝的恩幸,事后發現自己懷了孕。怕遭到何氏迫害,她私下找來墮胎藥,想要把孩子打掉。哪知道喝下藥后,完全沒有反應。而且之后王美人好幾次做夢,都夢見自己背負著太陽前行,她預感這是腹中胎兒大貴之象,便再也不敢動打胎的念頭。到了第二年三月,她便也誕育了一位皇子。漢靈帝覺得這個新生兒跟自己長得很像,便為其取名為協(協者,同也),字伯和。 王美人生于官宦之家,本就姿容甚美,又能寫會算,聰敏有才,對靈帝的吸引力遠非出身屠戶的何后可比。如今她又生育了皇子協,更讓何后十分妒恨。她決定趁王美人未及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盡早將她除掉。生下皇子協八天之后的某個時辰,王美人感到口渴,便要了些米粥來喝。沒想到粥中有毒,不久她便撒手人寰了。事后靈帝追查,發現此事是何后主使,大為震怒,當時便要將她廢掉。*后還是以張讓為首的一眾閹官苦苦哀求,甚至各出家財千萬為禮,才勸得靈帝收回了成命。 為了撫養失去母親的皇子協,靈帝先是將他交給自己信任的一個小吏,慎擇乳母哺育,一年后又把他交給了自己的生母董皇后養護,因此劉協號曰“董侯”。 從此以后,到底是立“史侯”皇子辯還是“董侯”皇子協當太子,便成了漢靈帝難以抉擇的心病。 照理說,皇子辯年長,生母又是皇后,立他為太子本是無疑義的事。可是在鴆殺王美人一事上何后表現出的強橫狠毒令靈帝十分寒心。倘若立劉辯為太子,那么將來自己賓天之后,何氏很可能會效仿前代的呂、鄧、閻、梁諸后稱制專權,說不定會對劉氏天下不利,如此豈不是應了蔡邕所說雌雞化雄、亡國之征的預言?另一方面,靈帝雖然一直信用宦官,卻并不愿處處都受這些刑余之徒的挾制。在廢后這件事上宦官們力保何氏,使他恨意無處發泄,長期郁結于胸,自然而然便遷怒到了皇子辯身上,也引發了他不愿輕易立其為太子的逆反心理。因此雖然群臣請早立太子,但靈帝卻以皇子辯“輕佻無威儀”為由,拒絕馬上立他為嗣君。相反,直到王美人去世后的第三年,靈帝還對她的儀容風姿追思不已,親作《追德賦》《令儀頌》寄托哀思,流露出想立皇子協的念頭。再加上其生母、撫養皇子協的董后也經常對著他吹風,后期的靈帝在情感上愈發傾向于立皇子協。不過他也深知,廢長立幼是皇家大忌,注定得不到朝廷內外的支持。再加上皇子辯背后有張讓、趙忠等權閹撐腰,其舅何進又官居大將軍掌握兵權,雖說靈帝有立劉協為太子的意愿,短時間內要想實現卻并不現實。因此立太子一事一直久拖不決,直到他突然病逝之時仍然沒能確定下來。
《暢快淋漓三國史》(全三冊) 作者簡介
邙山野人,男,80后通俗歷史寫作者,B站知識區優質UP主(賬號:歷史作家邙山野人)。文學學士,法學碩士,史學博士。現任教于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曾出版歷史作品《胡霸天下》《東晉十六國風云》《說不盡的南北朝》。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