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風俗百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32332
- 條形碼:9787568932332 ; 978-7-5689-323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俗百圖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近百幅有關風俗的傳統圖案,講述人們在祈子、送子、誕子、戀愛、婚姻、家庭、求財、祝壽等方面的風俗故事。在古代,雖然臘月歲末才能在鄉村市集、城鎮街巷看到大量年畫作品,但在平時的喜慶節日、婚喪風俗中,仍可看到不同題材的年畫。
風俗百圖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為主導,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傳統圖案里的中國風俗故事。作者不是簡單地整理分類,而是深入研究和闡述這些圖案的典故和寓意,注重傳統圖案背后的民俗知識和文化內涵,生動描述其來歷和傳說故事,深入淺出,娓娓道來。雖寥寥數筆,但旁征博引,言簡意賅,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都有新的突破,讓讀者不僅能獲得審美愉悅,還能看到無限遼闊的精神境域。該書中的傳統圖案主要選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年畫、剪紙等,其中有許多是鮮見或即將消失的傳統圖案。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的人們在繼續應用這些傳統圖案時,其蘊含的積極意義必將隨著人們新的認識和理解而得到升華。而在民間,傳統圖案所代表的美好、善良的愿望,依舊是人們克服一切困難、掌握自己命運和意志的體現。
風俗百圖 目錄
送子 天仙送子的故事
誕子 蓮花生人的故事
戀愛 花園贈珠的故事
婚姻 龍鳳呈祥的故事
家庭 和合二仙的故事
求財 招財進寶的故事
祝壽 蟠桃祝壽的故事
風俗百圖 節選
《拾遺記·周靈王》中記載:“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闕里人家。”《圣跡圖》中記:“孔子生,見麟吐玉書。”傳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孔府,并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的字樣。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麟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當初那條系于麟角的彩繡。此后,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后成為圣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圣賢誕生。 正因為麟吐玉書和孔子有著特別的淵源,所以孔子對麒麟也有特殊的感情。傳說孔子曾為一只左腿被打斷的麒麟而流淚。有人問他緣由,孔子說:“麟是有明王當政時才出現的瑞獸,這只麟出來得不是時候,因而受到傷害,我是為此而憂傷。”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蕩不安。故而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標志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于此絕筆,故《春秋》也稱《麟史》《麟經》。 史籍中記載了麒麟“有明王則見”的例子,如“黃帝時,麒麟游于郊藪”“唐虞之世,麟鳳游于田”“禹時麒麟步于庭”“成王時麒麟游苑”“章帝時麟五十一見”等,這些傳說故事為麒麟渲染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楊柳青年畫《麟吐玉書》中,兩孩童騎著麒麟,手持函書。圖中“富”“貴”二字,寓意麟吐玉書,祈盼喜得貴子。麒麟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一種神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于一身,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崇拜與龍鳳崇拜一樣,是古人對動物界疑惑、敬畏、理解、崇拜的產物,寄托和體現著古人對仁道德政、賢明君主的向往和贊美。 平度年畫《麒麟送子》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灶神和兩位夫人,名為“灶君府”;下層為麒麟送子,中間的雙喜字表示新婚之喜。 自古以來,麒麟被視為瑞獸,是太平盛世降臨的征兆。麒麟送來的孩子也被視為貴子。《瑞應圖》中記載:“不踐生蟲,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侶行,不食不義,不飲汗池。賢者在位則至。” 古籍記載,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獲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為此將原來的年號“元朔”改為“元狩”,以慶吉祥。漢武帝還命人于未央宮中建麒麟閣(一說麒麟閣為蕭何造),并用黃金鑄“麟趾金”,賞賜群臣。 在我國民間,《麒麟送子》《麟吐玉書》常被貼在新婚夫妻或兒童的房門上,象征天下太平,文運昌盛。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畫師,夫妻倆相親相愛,家庭生活美滿,可惜就是沒有兒子。這位畫師偏愛畫麒麟,屋里掛滿了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麒麟。一天晚上他在屋內欣賞畫作時,一只金光閃閃的麒麟馱著一個胖乎乎的孩子朝他走來。畫師興高采烈地手舞足蹈,突然從夢中笑醒,才發現原來是做了一場美夢。 第二年,畫師果然喜得一子。孩子出生后,六歲便能賦詩作畫,提筆成章,還經常與文人吟詩作對,被稱為“麒麟神童”。 P3-13
風俗百圖 作者簡介
沈泓,湖北江陵人,畢業于武漢大學新聞系,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理事、中華門神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等。擔任多項國家級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主創,擔任多項國家重大出版項目主編、編審等。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民間美術、收藏鑒賞。 舒惠芳,筆名千秋雪、愚婦,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督導。出版有《門神文化》《人造天書》《凡塵俗子》《中國名著剪紙經典》《中國藏書票藝術鑒賞》《愚婦戲語》等30多本著作;擔任多本全國高校教材主編和編審,擔任多項省市社科研究項目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中國民間美術中的神像研究》《紙上寶石:中國藏書票的源流與藝術價值研究》負責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