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20世紀前期中國現代設計的本土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32707
- 條形碼:9787568932707 ; 978-7-5689-327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前期中國現代設計的本土化 內容簡介
《20世紀前期中國現代設計的本土化》為“弘深·藝術文庫”中的一本,聚焦從清末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以對中國晚清西學的引進、新文化運動及新式教育的研討為基礎,探究月份牌廣告畫、書籍裝幀設計、報刊插圖設計、新式設計教育等中國早期現代設計的“西化”特征與本土化探索,分析闡釋這種轉變在中國設計尋求現代化歷程中的作用和意義。本書分為六章,**章“西學東進與中國早期設計”,主要探討西方工業、科技和文化的傳入與設計的發展,西方美術在中國的傳播與設計藝術,中西設計意識的沖突與消解。第二章“商業美術的繁榮”主要探討藝術生產的市場化,大眾美術的流行,廣告藝術的繁榮。第三章“月份牌的崛起”主要探討月份牌廣告與中西繪畫,月份牌畫家的創作實踐以及月份牌的中西混合與市民審美。第四章“平面設計的藝術化”,主要探討報刊廣告設計與書畫藝術,報刊漫畫與廣告圖畫以及書籍裝幀設計的新發展。第五章“設計先驅者的探索”主要探討張光宇、陳之佛和鄭可的設計藝術實踐及其本土化探索。第六章“本土現代設計之路”,從設計產業的興起、新式設計教育體系的探索以及“西化”傾向與設計藝術的“本土化”選擇研討中國設計現代轉型的可能性。
20世紀前期中國現代設計的本土化 目錄
**章 西學東漸與中國早期藝術設計
**節 西方近代文化、科學和先進工業技術的傳人與藝術設計的發展
第二節 西方美術在中國的傳播與藝術設計
第三節 中西設計意識的沖突與融合
第二章 商業美術的繁榮
**節 藝術生產的市場化
第二節 大眾美術的流行
第三節 廣告藝術的繁榮
第三章 月份牌的崛起
**節 月份牌與中西繪畫
第二節 月份牌畫家的創作實踐
第三節 月份牌的中西混合與市民審美
第四章 平面設計的藝術化
**節 報刊廣告設計與書畫藝術
第二節 報刊漫畫與廣告圖畫
第三節 書籍裝幀設計的新發展
第五章 設計先驅者的探索
**節 從裝飾到設計:張光宇的藝術設計
第二節 從圖案到設計:陳之佛的藝術設計
第三節 包豪斯理念的本土實踐:鄭可
第六章 現代設計的本土化之路
**節 設計產業的興起
第二節 新式設計教育體系的探索
第三節 “西化”傾向與現代設計的本土化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專著
二、報刊
三、期刊和學位論文
20世紀前期中國現代設計的本土化 節選
《20世紀前期中國現代設計的本土化》: 16世紀后期,一些歐洲傳教士遠涉中國,帶來了眾多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以“自上而下”的文化傳教方式逐步改變了中國人的美術觀念。此時,西方傳人中國的繪畫作品主要有油畫、素描、水彩、水粉畫、版畫等,不少從事外銷畫創作的廣東民間畫家學習借鑒西洋畫的表現手法,對推動傳統中國畫的變革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在新文化潮流的推動下,以油畫為主體的西洋畫得到廣泛傳播,新式美術學校多以傳授西方繪畫為主,美術青年多以學習西方繪畫為時尚,傳統中國畫被看作舊文化、舊藝術而遭受冷落。當時人們對西洋畫的理解比較簡單,以為西洋畫便是寫實畫法,以實物作為描繪對象,以逼真描摹實在物象為能事。強調寫生、推崇科學寫實的方法固然具有矯正傳統文入畫一味摹古仿古和任意涂寫弊病的積極作用,卻未能真正革除刻畫模仿的積習,這一時期的西洋畫創作和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 近代中國的留學潮起自19世紀中期,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清政府派遣留學生赴日本、歐美國家學習。隨著留學海外的中國美術家相繼回國,他們將以油畫為主的西洋畫創作和教育模式引進中國,結束了此前國內美術發展徘徊摸索的狀態。日本和歐美國家的美術教育傳入中國,新的西洋畫教學改變了中國傳統繪畫臨習范本的方法,許多美術學校相繼開設了畫實物、石膏模型素描和風景寫生課程。時代潮流推動以油畫為主體的西洋美術在中國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水彩畫是較早傳人中國的西方繪畫。水彩畫因為工具材料簡單,畫法自然生動,應用范圍廣泛,并且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相通之處,所以能得到迅速的發展。早年學習西洋畫的美術青年往往從學習水彩畫入手。西方傳教士在上海開設的土山灣畫館較早地向中國畫家傳授水彩畫技法,任伯年、周湘、徐詠青、張充仁等人曾在此學習。一些留學日本和歐美國家的中國美術家也將水彩畫技法帶回中國,如關廣志早年曾入沈陽美專學習水彩畫,畢業后曾在上海、北平等地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31年關廣志赴英國留學,進入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學習水彩畫和水粉畫,1934年回國,曾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從事水彩畫教學。 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歷史淵源深厚,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頗有相通之處,所以,日本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學習西方的“**站”。20世紀前期,留學日本學習西洋畫或訪問日本、考察西洋畫的中國美術家人數眾多。 隨著中國留學熱潮的不斷高漲,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前往歐美等西方國家學習美術。留學歐美的中國學生將西方美術直接傳人中國,避免了轉道日本學習產生的弊病。這些早期留學、深受西方美術影響的藝術家中有不少投入藝術設計或設計教育行業,“如中國早期接受西方美術影響的美術家周湘,曾開設私人美術學校,教授學生繪制照相館和戲劇舞臺的布景畫;李叔同曾從事書刊的封面設計;李毅士留學英國期間曾從事廣告、布景和報刊插圖的繪制工作,回國以后他于1925年創辦上海美術供應社,供應各種美術用品,并提供廣告制作,裝潢設計等服務,他還開設培訓班培養了多名實用美術工作者;黃潮寬留學美國,回國后在上海從事室內外裝飾藝術和壁畫繪制工作,他曾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南京中國銀行和一些私人住宅繪制壁畫;李有行曾留學法國學習裝飾藝術,1931年回國后在上海美亞印染廠從事織物設計;龐薰栗在巴黎留學時曾從事藝術設計活動,1930年回國以后開辦工藝美術社,承擔廣告和商業美術設計;1924年在上海組織白鵝畫會的潘思同、陳秋草等人都曾從事報刊美術編輯、出版公司書籍裝幀、替商行繪制廣告和月份牌等工作;著名漫畫家張光宇、葉淺予等人,曾在上海從事藝術設計,畫月份牌和廣告、作插圖、配布景、設計紡織品圖案和服裝款式,30年代初張光宇還曾為上海國際飯店創作壁畫《龍女》;在中國畫創作領域取得很大成就的畫家蔣兆和、李可染早年都曾從事商業美術設計。此外,還有魯迅對書籍裝幀的關注,孫福熙、陶元慶、豐子愷、司徒喬、錢君匐等人的封面設計,聞一多的書籍裝幀和插圖設計,葉靈鳳的書籍裝幀和插圖,張愛玲的封面設計和服裝設計……”他們深厚的藝術修養、創作的藝術設計或商業美術作品以及對早期設計人才的培育活動為當時藝術設計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