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塞林格作品:抬高房梁,木匠們(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8069
- 條形碼:9787544788069 ; 978-7-5447-880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塞林格作品:抬高房梁,木匠們(精裝) 本書特色
總有一個人,在你我的生命里——“他是我們藍條紋的獨角獸,我們燃燒著的雙透鏡鏡片,我們的天才咨詢師,抑或便攜式良心,我們的壓艙人! “麥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生前公開發表的*后一部作品,獻給困于精神十字路口的漂泊者的慰藉之書 村上春樹說,塞林格帶給我溫暖。 若你也曾對生活與周遭感到一絲厭倦,讀一讀塞林格! 《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為“麥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后一篇中篇結集,甫一出版即雄踞美國小說暢銷榜前三。它是《九故事》《弗蘭妮與祖伊》的有力補充,解密西摩生前往事,雕琢“格拉斯一家”群像。它同時是一部獻給困于精神十字路口的漂泊者的慰藉之書:與荒誕現實的對抗或許使人癲狂,但我們心中那個透辟的詩意世界永存不滅。
塞林格作品:抬高房梁,木匠們(精裝) 內容簡介
“我懷疑人們在密謀策劃要讓我幸福! 在塞林格的經典短篇《抓香蕉魚*好的日子》里,正在度蜜月的西摩莫名開槍自殺,留下巨大懸念:他為何會自殺?香蕉魚究竟暗示什么? 本書前篇濃縮了西摩婚禮當天下午幾個小時的時空。新郎西摩逃婚,導致弟弟巴蒂不得不尷尬面對新娘親屬;但恰因西摩的不在場,他的氣息和側影仿佛無處不在。閱讀本書,如同翻閱檔案卷宗,聰明的讀者也許會從中窺見西摩或塞林格本人,抑或是自己的靈魂的X光片……
塞林格作品:抬高房梁,木匠們(精裝) 節選
大約二十多年前,我們一大家子飽受流行性腮腺炎的折磨,某天晚上,我*小的妹妹弗蘭妮被連人帶床搬進了我那間貌似無菌的房間,那是我跟我大哥西摩合住的房間。當時我十五歲,西摩十七歲。凌晨兩點左右,我被這位新室友的哭聲吵醒了。我一動不動地躺著,聽她號啕大哭,幾分鐘后,我聽到,或許是感覺到,我旁邊床上的西摩有了動靜。那些日子里,在我們兩張床之間的案幾上一直放著一支手電筒,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我記得還從沒用過。西摩打開手電筒,下了床!澳唐吭跔t子上,媽囑咐過!蔽覍λf。“我剛剛喂過她,”西摩說,“她不是餓了!彼诤诎抵凶叩綍鴻贿叄瑢⑹蛛娡惭刂鴷苈貋砘貟咧。我從床上坐了起來!澳阋蓡?”我說!拔以谙牖蛟S我該給她念點什么。”西摩說,一邊取下一本書!袄咸,她才十個月大!蔽艺f。“我知道,”西摩說,“嬰兒有耳朵,他們聽得見。” 那晚西摩打著手電筒給弗蘭妮念了一個故事,那是他*喜歡的一個道家的故事。直到今天,弗蘭妮還發誓說她記得西摩曾經給她念過這個故事: 秦穆公對伯樂說:“你如今上了年紀。你家中是否有人能替你給寡人相馬呢?”伯樂答:“一匹好馬可憑其體態外形來挑選,但一匹絕塵彌轍的上乘駿馬卻稍縱即逝,縹緲如輕煙。我的兒子們才能平庸;他們見到一匹好馬固然能夠識別,卻識別不了上乘的駿馬。然則我尚有一友,名九方皋,是個賣劈柴和蔬菜的,但凡有關馬的事情,其眼力絕不在我之下。懇請陛下召見他。” 穆公遂召見九方皋,旋即派他前去尋找一匹坐騎。三個月之后,九方皋回來稟報已找到一匹。“如今馬在沙丘!彼值!按笋R何等模樣?”穆公問道。答曰:“呃,為一褐色母馬!贝么虬l人去取馬,卻發現是匹烏黑的公馬!穆公大為不悅,召見伯樂。“你那位朋友,”穆公道,“領我之命去尋馬,弄得一團糟。你道怎的,他連馬的毛色性別都分焉不清!關于馬他究竟懂些什么呢?”伯樂滿意地嘆了口氣!八斦嬉训酱说鹊夭搅藛?”他高聲嘆道,“哎,那他的價值不啻于一萬個我了。我實不能與他相提并論。皋放眼所見乃精神之機制。了然精華所在,故拋平常細節于腦后;既著眼于內在本質,外在特征則可視而不見。其所見即為其所欲見,而非其所不欲見。他只看他應看之物,至于不必看者一概不屑之。善相馬如皋者,確乎有本領相尤比馬更貴重之物也! 待馬來到,果然是匹上乘的駿馬。 我在這里重述這個故事,不僅是因為我總不厭其煩地給十個月大的孩子的父母或哥哥們推薦一篇好文章來充當安慰奶嘴,而且另有一個原因。此后緊接的是關于1942年一次婚禮的記述。在我看來,這段記述獨立成章,有開始有結尾,以及必死的命運,獨具一格。不過由于我是一個當局者,我覺得有必要提一句,1955年的今天,那位新郎已不在人世。他于1948年自殺了,當時他正和妻子在佛羅里達度假……不過毫無疑問,我真正想說的是:自從新郎永遠地退居幕后,我終究也沒能想出我可以派誰代替他去尋馬了。 1942年5月下旬,潘塔奇斯馬戲團的退休雜耍演員萊斯·格拉斯和貝茜·蓋勒格的子女們——一共七個——夸張點說,遍布在美利堅合眾國的四面八方。我是這家的老二,當時正躺在佐治亞州本寧堡的部隊醫院里,害的是肋膜炎——十三個星期步兵基本訓練留給我的小小紀念品。雙胞胎沃特和維克一年前就被拆散了。維克在馬里蘭州一個拒服兵役者的拘留營里,而沃特隨著一支野戰炮兵部隊正待在太平洋上的某個地方——也許還在路上。(我們始終沒能完全搞清楚,在那段特殊時期,沃特究竟在哪里。他從來不怎么愛寫信,等他死后我們也沒了解到多少關于他個人的情況——幾乎可以說是零。1945年深秋,他在日本死于一場荒唐得難以形容的美國大兵事故。)我的大妹妹,波波,按出生年月算排在我和雙胞胎之間,她是海軍女子預備隊的少尉,斷斷續續地駐在布魯克林的一個海軍基地。那年春夏,波波一直用著我大哥西摩和我在紐約的那套小公寓,我們倆入伍后,那套公寓實際上就是空關著了。家里*小的兩個孩子,祖伊(男)和弗蘭妮(女),跟我們父母一起住在洛杉磯,我父親正在那里為一家電影公司當星探。那時祖伊十三歲,弗蘭妮八歲。他們倆每星期都參加一檔電臺的兒童智力問答節目,名為《智慧之童》,這名字中的刻薄諷刺倒是很典型,隨著電波傳遍東西海岸。我還是索性在這兒提一筆吧,我家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陣子——或者說,在某一年——是這檔每周一次的《智慧之童》節目聘用的“嘉賓”。西摩和我于1927年*早參加《智慧之童》,當時我們一個十歲,一個八歲,節目是從那家老旅館默里山飯店里的一間會議廳里“放送”出來的。我們七個,從西摩到弗蘭妮,都用化名參加過這個節目。這聽起來也許著實反常,我們都是雜耍演員的孩子,這個人群通常對公開揚名不抱反感,可是我母親有一回在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職業兒童都不得不背負精神上的小十字架——正常意義上的社交圈往往令人向往,而他們卻與之格格不入——因此母親在這一問題上采取了不屈的立場,從來沒有動搖過。(到底該不該把大多數,或者所有的“職業”兒童當作擾亂治安者,并相應地予以懲處、憐憫,抑或毫不留情地訴諸法律,這會兒根本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眼下,我只想作如下聲明:我們從《智慧之童》這個節目所得的收入支持我們中的六人念完了大學,如今正把第七個送進大學。) 我的長兄西摩——此時此地我幾乎就是一門心思地要寫他——1942年時是一名下士,所屬部隊當時仍叫空軍。他駐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B-17轟炸機基地。我相信,他在那里是做連隊代理秘書。我不妨加一句,這不是括號性質的補充說明,西摩是我家寫信*少的一個。我這輩子收到他的信也不到五封。
塞林格作品:抬高房梁,木匠們(精裝) 作者簡介
J. D. 塞林格(1919—2010) 青年人的精神守望者,傳奇的文學隱士。 20歲前,熱衷寫作和表演,編輯校報,在校劇團反串女角。三進大學,三度退學。 20歲后,開始發表短篇,參加諾曼底登陸、許特根森林血戰,反間諜,審訊納粹,解放集中營,獲總統嘉獎令和五顆戰星。 30歲前后,退伍后戰爭創傷應激障礙嚴重,以寫作和修禪療傷。陸續發表《九故事》中的短篇。其中一篇由好萊塢改編入圍奧斯卡獎,但塞林格觀影后大為光火,之后拒絕任何影視改編。 32歲出版《麥田里的守望者》,用首印稿費買下偏遠山鄉一處不通水電的老宅。 33歲,搬出紐約公園大道的公寓,隱居鄉村,開荒種地,結婚生子。 35到40歲之間創作《弗蘭妮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之后未再正式公開發行作品,聲稱只為自己而寫。 91歲逝世。全球讀者自發紀念,網絡朗誦塞林格作品。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