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敘事中的政治——當代敘事學論著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4697
- 條形碼:9787520394697 ; 978-7-5203-946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敘事中的政治——當代敘事學論著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敘事政治學角度對20世紀以來的重要成果進行清理。全書共分四輯,每一輯由若干篇有內在關聯的論文構成。**輯致力于對于當代敘事政治學主要學者的學術思想進行概要性清理,主要有結構敘事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巴赫金和后經典敘事學重要學者的成果掃描。第二輯到第四輯分別對普羅普、格雷馬斯、托多羅夫、盧卡契、詹姆遜、巴赫金等重要的敘事理論家的代表性著作進行深入閱讀和清理,尤其重點研究了詹姆遜和巴赫金的代表性著作,對他們的敘事政治學和小說政治學構成的主要方面進行研究和評析,以展示他們成果的洞見、價值和啟示,同時也揭示他們理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就此提供作者的思考。本書作者長期研究敘事文化學和敘事政治學,對有關問題有自己深入的思考,也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見解,所以,本書不僅是一部客觀清理研究對象的著作,同時也充滿內在的反思性和對話性。
敘事中的政治——當代敘事學論著研究 目錄
**輯 當代敘事政治學主要成果概觀
**篇 形式-結構敘事學的政治無意識概述
一 普羅普:故事形態中的倫理無意識
二 格雷馬斯:行動元模式隱含的倫理無意識
三 列維-斯特勞斯:神話故事深層結構的歷史無意識
四 布雷蒙與托多羅夫:故事語法中的政治無意識
五 對敘事中政治的意識:普羅普、什克洛夫斯基、烏斯賓斯基
第二篇 西馬學者敘事政治學主要成果概述
一 盧卡契:敘事形式與世界的總體性
二 戈爾德曼:文本形式世界觀與社會經濟結構的同源性
三 詹姆遜:敘事中的政治無意識——生產方式
四 本雅明:“講故事的人”與經濟生產方式
五 幾個需要面對的問題
第三篇 巴赫金敘事政治學概述
一 經典敘事理論史回避的巴赫金
二 對話主義與體裁政治學
三 小說話語與情節模式中的政治
第四篇 后經典敘事政治學概述
一 海登·懷特:歷史故事模式后的意識形態
二 女性主義敘事學:敘事中的性別政治
第二輯 結構敘事學政治無意識研究
**篇故事形態中的倫理潛素
——弗·普羅普《故事形態學》評析
一 普羅普角色類型命稱和組織中的倫理潛素
二 普羅普功能組合中的倫理潛素
第二篇 故事形態歷史分析的價值與困難
——弗·普羅普《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評析
一 《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的學術目標
二 《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故事結構歷史分析主符碼
三 《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對民間故事歷史起源探索的洞見
四 《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對故事形態歷史起源分析的啟示與困難
第三篇 行動元結構的政治潛素與歷史基礎
——格雷馬斯《結構語義學》《論意義》評析
一 敘事文本三層次結構中的行動元模式
二 行動元范疇與結構的倫理政治意涵
三 格雷馬斯行動元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困難
四 作為行動元模式基礎的二元對立原則問題
五 行動元三極鼎立模式及其歷史文化基礎
第四篇 敘事語法的歷史前提與文化邏輯
——托多羅夫《散文詩學》評析
敘事語法理論種種
二 《十日談》與《歡喜冤家》敘事語法的差異
……
第三輯 盧卡契與詹姆遜敘事政治學研究
第四輯 巴赫金小說政治學研究
附錄一 召喚與應答
——文藝與政治關系新論
附錄二 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批評中形式與意識形態
關系的演變
附錄三 本書內容前期公開發表的論文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敘事中的政治——當代敘事學論著研究 節選
巴赫金敘事政治學的理論基礎,是他的對話主義,而對話主義的基礎,又是他的超語言學。20世紀30年代前后,巴赫金在《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哲學問題》等多部論文論著中提出了他的對話主義理論,這一理論建基于對于語言活動的研究。他超越了當時風頭正盛的結構語言學,致力于對結構語言學不甚關注的言語交際活動的研究,因此,言語、話語、表述、交際、對話、語調、語境等基本范疇成為他研究的核心對象。從西方語言學發展歷史看,這些基本屬于語用學的范圍,而語用學,是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被西方語言學界特別注意并獲得發展的領域。由此可見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的超前性。巴赫金對言語交際活動的研究,使他得出一個結論,人類所有的言語交際活動都是對話活動,對話性內在于所有言語活動之中,所有的表述都內在地針對已有的表述而發,都是與他人的對話,所有的表述也一定會或遠或近地引發他人的表述和對話。這也意味著,所有的表述既內在地回響著自己所針對的他人話語的聲音,也都預設了可能引發他人的多種異議和反駁,因此,所有的話語都內在地充滿對話性,多聲性。語言只能在這種對話活動中存在,脫離了對話活動的語言是死語言。而對話雙方和多方,盡管存在同意和反對等多種立場,但*基本的是基于差異和對立的反對立場。因此,對話活動,主要是通過話語進行爭辯、反駁、反對、對抗的交流活動。而所有的表述活動,都是特定對話雙方在特定語境中展開的,必然攜帶著對話雙方所處社會歷史環境的歷史文化信息,這使得語言的對話活動必然攜帶不同社會階級、集團、階層、職業群體中的文化觀念、意識形態、社會立場和態度等因素。人們通過對話來表述、爭斗、互動。在這個意義上,話語交際必然充滿政治色彩。語言交際是不同社會個體交往互動的場所和形式,這意味著這種交際內在地充滿政治性。相當的意義上可以說哪里有對話,哪里就有政治。 由于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連接生活和文學的橋梁甚至是溝通的基礎,這使得巴赫金的超語言學以及建基于其上的對話主義也特別適合于文學,尤其是敘事文學,巴赫金有關敘事問題的所有理論,都與超語言學、對話主義密切相關。 首要的是敘事體裁的理論。巴赫金從話語體裁角度切人體裁問題的研究,他專門研究了日常生活話語體裁的特征,同時也研究了文化體裁如文學、哲學、科學等體裁的特征,尤其是小說這種敘事體裁的特征,指出兩者之間的區別與關聯。他強調日常生活話語體裁產生于各種不同的日常生活交往領域,各種日常生活話語體裁都內在地有自己的話語體裁規定,所有的人都只有習得各種日常生活話語體裁,才能合適地進入社會交往領域順利交往。而作為文化體裁之一的敘事體裁如神話、史詩、小說、傳奇、戲劇、民間傳說等,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話語體裁基礎之上的,后者經過改造后進入敘事體裁,因此兩者既有區別更有根本的聯系。社會歷史生活的信息,必然隨著日常生活話語體裁進入敘事體裁之中。這樣,巴赫金的話語體裁理論就在根本上確認了現實社會生活與包括敘事文學在內的所有文化體裁的內在脈通關系。這與他的理論對手俄國形式主義只強調文學語言對生活語言的背離、破壞、陌生化要辯證得多(當然,形式主義理論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文學語言陌生化理論,邏輯上也以前者對后者的否定方式潛含著文學語言與現實生活語言關聯性的認知)。巴赫金認為,日常生活言語體裁中攜帶著參與者、表述者的“生活意識形態”及世界觀,這些進入包括敘事體裁在內的文化體裁之后經過改造選擇形成了特定體裁潛含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所以體裁積淀著內在的政治內涵。 其次,在巴赫金的敘事體裁理論成果中,小說體裁理論是中心。不僅他有關文學、審美問題的理論主要是以小說為研究對象或例證的,就是他的對話主義哲學、狂歡化理論、超語言學等,也主要是以小說為對象或例證展開表達的。在西方各種敘事理論中,小說是*重要的敘事體裁和分析對象,這種共同選擇說明*近幾個世紀小說在文學乃至整個藝術符號世界具有*大的影響和成就以及文化地位。巴赫金選擇小說作為自己研究的主要對象,除了這些原因外,還因為小說的體裁特征與他的社會政治理念有高度的吻合性。小說有哪些重要的體裁特征呢?在他的論述中,小說是*具有多聲性、對話性的體裁,小說是*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的體裁,幾乎人類社會的任何現象、任何話語、任何體裁、任何手法都可以在小說中存在,被小說容納,要么鑲嵌進小說成為小說的一個組成部分,要么融化進小說成為小說豐富的元素構成。小說不同于已有和現有的任何體裁,其他體裁都有自己穩定的特征,它們都主要是獨白性、封閉性的,不具有充分的對話性、開放性和包容性。所以,巴赫金說小說是“體裁的百科全書”、是“超體裁體裁”。其他體裁都有自己的體裁規范和邊界,所以都逃不脫僵化和邊緣化的命運,唯有小說,永遠保持活力。小說不僅對其他體裁保持著強大的壓力,逼迫它們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小說化”,小說也對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革新的精神,這是使它永遠不封閉和不僵板的動力。就此,巴赫金提出了“小說性”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指的是小說具有的開放性、未完成性、包容性、對話性、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的意識等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特征。小說性,這是巴赫金將小說提升到他對話主義哲學高度而提煉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其內在的政治性是顯而易見的。
敘事中的政治——當代敘事學論著研究 作者簡介
張開焱,男,1955年9月生于湖北省新洲縣張北南灣。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教授,中文學科帶頭人,福建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語言應用與敘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前,長期擔任湖北師范大學文藝學和中文省重點學科帶頭人,二級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兼任中國敘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長期致力于文藝學、神話學、敘事學研究,在上述領域以本名或筆名(星舟)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其中近半發表在CSSCI刊物,被《新華文摘》、《中國文學年鑒》、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刊物全文轉摘、摘載近30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先后承擔國家、教育部和省級研究項目十多項,學術成果獲全國專業學會、省、市政府及主管部門優秀人文社科獎勵十余項。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