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孔子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9570
- 條形碼:9787568079570 ; 978-7-5680-79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孔子的故事 本書特色
1.入選2020年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中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百班千人讀寫計劃”五年級共讀書目。 2.全新修訂,精心校勘。了解孔子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入門之書。 3.李長之直系親屬,女婿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于天池、女兒九三學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書親自作序推薦。
孔子的故事 內容簡介
《孔子的故事》是李長之先生專門寫給大眾讀者的一部通俗讀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筆法講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書截取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片斷,以故事的形式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書中的孔子有十五歲便“志于學”的少年意氣,有夾谷會齊時牛刀小試的喜悅,有見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嘆,有率領眾弟子奔波輾轉的艱辛,有命懸一線卻不改從容的氣魄,有至死不渝追尋理想的執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讀物,李長之并沒有因此減弱他斟酌史料的嚴肅性,相反,他對史料的取舍揀擇都有根有據,一絲不茍。《孔子的故事》不到十萬字,而腳注多達239條,引書幾十種之多,可稱言必有據,其中凝鑄著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茍的精神。本書是一部集學術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體的很好讀物。
孔子的故事 目錄
孔子的故事
引子 002
一 沒落的貴族和孤苦的幼年 005
二 孔子幼年時代的魯國文化空氣 008
三 在挫折中前進 011
四 教育事業的開端 016
五 孔子和老子的會見 018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021
七 孔子在齊國政治活動的失敗 023
八 孔子在齊國的收獲和影響 027
九 孔子在混亂的魯國中的寂寞 030
十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033
十一 從中都宰到司寇 038
十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勝利 040
十三 孔子和魯國貴族的斗爭 043
十四 孔子終于出走 046
十五 在衛國受到監視 050
十六 過匡城被拘留 052
十七 到了晉國的邊界上 055
十八 仍然回到衛國——不愉快的三年 057
十九 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 062
二十 孔子停留在陳國 064
二十一 孔子絕糧 067
二十二 孔子勾留在楚國的邊緣 072
二十三 孔子再到衛國和歸魯 078
二十四 孔子歸魯后的政治言論和政治態度 082
二十五 專心從事教育工作 087
二十六 編寫《春秋》 095
二十七 整理詩歌和音樂 099
二十八 弟子顏淵和子路的死 108
二十九 孔子*后的歌聲 115
后記 121
附錄
從孔子到孟軻 128
孔子可談而不可談 155
孔子與屈原 157
孔子和《論語》 189
司馬遷和孔子 192
儒家之根本精神 232
長之自訂年譜 253
李長之傳略 262
孔子的故事 節選
一 沒落的貴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在現在河南、江蘇交界的地方)的貴族,如果再往遠里說,他們還是殷代貴族的后代。孔子在臨死的時候也曾說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國統治集團的內部傾軋而逃到魯國(在現在山東東南部、江蘇西北部)避難的時候,這貴族的世家是日漸沒落了。 孔子的父親叫紇,字叔梁,是魯國一個職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氣。有一次,幾個諸侯國家去攻打一個叫偪陽(在現在山東嶧縣南)的小國,魯國也參加了。孔紇就在魯國的軍隊中。當他們攻入偪陽城的時候,守城的人把一種閘門放了下來,先入城的隊伍眼看就被隔斷在城里了,這時孔紇卻用雙手把閘門一掀,掀起來了,先入城的軍隊才得以完全退出來。這事發生在公元前五六三年,離孔子出生還有十二年吶。又有一次,孔紇和其他兩個魯國將領,率領三百武士,打退了齊國的侵擾。這事發生在公元前五五六年,離孔子出生只有五年。這就是我們所僅僅知道的關于孔子父親的事跡了。 孔子的母親姓顏,叫征在。當孔紇和她結婚的時候,她還很年輕,可是孔紇已經上了歲數了。他們的結婚是沒有經過當時社會上所通行的完備手續的,因此遭到了社會上的奚落。 孔紇和顏征在很希望得到一個兒子,他們曾在曲阜東南的尼丘山上禱告過。后來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便給這孩子取名叫丘,別名仲尼。這就是后人習慣上尊稱的孔子。“仲”是老二的意思,這說明孔紇在和征在結婚以前有過妻子,而且有過一個兒子了。 孔子生的這一年是公元前五五一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距現在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光景。 孔子父母的結合既不十分符合當時的禮制,而當時的禮制又特別沉重地約束著婦女,所以孔子的母親過著不很稱心的日子。孔子也就從小時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臉色,多感受到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養成一個謹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應付人,并習慣于遇事有所思索,總之,有點早熟吧。當然,由于孔子后來不斷地鍛煉,他并沒有因此而流入孤僻和冷酷。 可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歲,父親孔紇便亡故了。他母親因為輿論的壓迫,連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沒有告訴過孔子。那時,他家正從陬邑(在山東泗水縣東南)移居到魯國的國都曲阜。 孔子小時候得不到什么合適的玩具,他只是愛模仿祭祀,擺上小盤小碗,學著行禮玩兒。這就是他常做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游戲了。 二 孔子幼年時代的魯國文化空氣 在孔子八歲的時候,吳國那個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魯國。 季札在魯國有機會聽到魯國所特別保存著的較完備的周朝樂歌。那些樂歌大部分保留在現存的《詩經》里,連次序也和現存《詩經》中的大致相符。這說明魯國有比較完備的文化遺產。 季札是一個博學而有藝術修養的人,他對于聽到的樂歌都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評。他聽到《周南》《召南》兩部分樂歌時就說:“真好呵,這反映出周代建國的基礎已經有了,只是還有點草創的光景。其中表現著勤勞,可是沒有怨意。”以后又聽到鄭地(在現在河南新鄭市)的民歌,他對于鄭地民歌的批評是:“這種音樂為什么這么細弱?很有享樂的氣氛。——這個小國有些危險了。”又往下,便聽到齊國(在現在山東的中部和東部)民歌,他很滿意,說:“很舒緩,很深遠,真是大國的氣派,這個國家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呵。”再往下,是豳地民歌,秦國民歌,魏、唐二地民歌。他說:“豳地的民歌,愉快而不淫蕩。秦國民歌還保持周朝原先的歌調。魏、唐兩處的民歌,反映了儉樸而有遠慮的習俗。”鄶地以下的民歌,他是不滿意的,但因為身為外交使臣,就不好意思多加批評了。 他又聽了宮廷音樂《小雅》和《大雅》,也順便夸獎了幾句。他在魯國,除了周代音樂以外,還見識到了前代的音樂歌舞。他*滿意的是相傳為大舜樂歌的《韶》,這種音樂的樂器主要是簫。他說:“我已經聽到并看到*好的了,再有其他音樂,我也不想享受了。”后來孔子也是很欣賞《韶》樂的。 季札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個文藝批評家。就《詩經》說,他乃是**個予以系統的批評的人。 當季札到魯國的時候,孔子還很小,說不上立刻受到什么影響,但是后來孔子長大了,他是很佩服這個先輩的。孔子后來對詩歌的批評,也曾采取過季札批評豳地民歌“愉快而不淫蕩”的見解而加以應用。孔子在晚年曾經系統地整理過《詩經》的樂歌,無疑是在這種重視音樂的氣氛中得到了鼓舞,同時又是在魯國特別保有這些文化遺產的條件下展開了工作的。 魯國雖然是個小國,但文化遺產卻是很豐富的。并且不只這時吳國季札所見到的是如此,就是過了三年,晉國使臣韓宣子到魯國時,也因為見到魯國所保存的哲學書《易象》和魯國的史書《春秋》而恍然大悟似的說:“周代的政治法律都保存在魯國了,現在我才明白周公的本領以及周朝所以興起的緣故了。” 孔子所生長的魯國的文化空氣就是如此。 三 在挫折中前進 孔子慢慢長大了。 因為窮困生活的磨煉,因為父親原是體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壯,這是他日后所以能經受得起各種困難,而精力始終充沛的緣故之一。 孔子是有志氣的。據他的自述,在十五歲已經立下了要好好學習各種知識和本領的志愿。 孔子在十七歲上,死了母親。依照當時的習俗,母親是應該和父親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親葬在哪兒,他于是把母親的棺材暫且停在一條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個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現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 這時一位老太太——一個名叫曼父的人的母親——便走來指點給孔子說:“你父親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防。”防是指防山,在現在山東曲阜縣東面,孔子因此才知道了父親的墳地,便把母親也葬在一起。 孔子這時還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青年,雖然小心謹慎,但人事經驗是不多的。他單純地想到有機會就該出一出頭,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已經有一些本領了。有一次,魯國的貴族季氏歡宴名流,這位十七歲的居喪的孔子便穿著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陽虎向他喝道:“我們請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來。 經過這一番挫折,孔子更發憤了。 過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養和各種才能,一天比一天進步,雖然年輕,卻已出了名。他在十九歲結了婚,二十歲得了一個兒子。魯國的國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條大鯉魚來。孔子為了紀念這樁事,便給孩子取了個名字叫鯉,號伯魚。伯是老大的意思,因為這是孔子的**個兒子呵。——可是孔子也只有這一個兒子。 由于刻苦學習,孔子逐漸成了博學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條街叫達巷,達巷里的一個老百姓就這樣說過:“孔子這么淵博,他會的玩意兒我們簡直叫不上名堂來。”孔子聽見了,便謙虛地說:“我會什么呀?我會趕車罷了。”原來在這時有六種本領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這就是:禮節、音樂、射箭、趕車、識字、計算。在這六種本領里頭,趕車是被認為*低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 孔子后來曾經告訴他的門徒說:“我往日沒有得到從政的機會,可是我因此有了學會各種本領的工夫。” 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歲的時候,才做了一兩回小官。他擔任的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具體的工作。一回是當“乘田”,這是管牛羊的官,孔子說:“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養得肥肥大大的。”果然他養的牛羊都很肥壯。另一回是當“委吏”,這是一種會計工作,孔子說:“叫我管會計,我就要讓賬上不會出錯兒。”果然他管的賬都是一點岔兒也沒有。他在青年時期工作就是這樣踏實,這樣負責的。 在孔子三十歲這一年——公元前五二二年,執政二十年以上的鄭國大夫子產逝世了。子產是使鄭國秩序得到安定的人,是使鄭國雖處在晉楚兩大國之間而外交上常常獲得勝利的人。子產是十分博學的。他也熟悉當時的詩歌。子產并且善于組織人才,使用人才。他決定國家大事的時候,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國情況的公孫揮探詢一番,再同善于出計謀的裨諶到郊外去一起研究,同時征求一下老百姓的意見,然后又請善于判斷的馮簡子加以決斷,*后才讓長于外交的游吉去辦外交,既然經過這樣審慎的步驟,所以子產執行的政策便很少失敗了。鄭國在公元前五三六年,即孔子十六歲時,把刑書鑄在金屬制的鼎上,這是中國有記錄的、*早的成文法,這是子產在法律上的一個貢獻。子產*初執政的時候,鄭國流傳著這樣一首歌: 提倡節儉,提倡節儉, 人有好衣服也不能穿; 整頓軍事,整頓軍事, 人要種地也沒法子干; 誰殺子產, 我們心甘情愿! 可是過了三年,便流傳起另一首歌: 我們子女, 是子產教育; 我們田地, 是子產開辟; 子產可別死! 死了誰繼續? 子產一死,鄭國人便都哭了。孔子聽見這消息,也哭了。孔子稱贊子產是對人們有著惠愛的人。在思想上,子產也是比較開明的。鄭國有了火災,別人都說要去求神,但是他說:“天的道理是渺茫的,人的道理是切近的,我們是講人不講天的。”鄭國有了水災,又有人以為是龍神作怪,但是他說:“我們無求于龍,龍也無求于我們,不相干的。”這種開明思想在當時原是一般有頭腦的人都抱有的,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子產正是一個代表人物;而孔子的一些健康的見解,無疑正是由于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并在同一社會基礎上產生的。 四 教育事業的開端 孔子博學的名氣越來越大,有很多人愿意把孩子送來給他做門徒。孔子后來曾說:“我到了三十歲的時候,仿佛對任何事都有個主意了。”就在孔子三十歲左右吧,他有了**批弟子。其中包括孔子后來的著名弟子顏淵的父親顏路、曾參的父親曾點。 孔子另一個著名弟子子路,也是屬于這**批門徒中的。子路只比孔子小九歲,開始接受孔子的教育時大約二十一二歲。子路那時喜歡把公雞毛插在帽子上,把雄豬的皮裝在寶劍上,為的是表示英武。他欺凌過孔子,但孔子雍容的態度終于折服了他,他于是誠心誠意地做了孔子的學生。子路是一個坦白直爽、忠實可靠的人。他后來跟隨孔子差不多有四十年,他是對孔子事業*熱心的支持的人之一,同時也是和孔子*沒有師生距離的門徒之一。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多半是屬于“士”這一社會階層的。孔子是**個把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普及給一般人的人。當時的社會條件也已經容許他這樣做,并且要求他這樣做。孔子曾說:“只要誰拿十條干肉來作入學禮,我沒有不教他的。”自然,能備得起十條干肉的,絕不是*窮的人,所以能夠獲得教育的人,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但是比起以往來,這就是個大進步了。 自然,貴族中也有送子弟來求學的,比如魯國大夫孟僖子臨死時就曾囑咐他的兩個兒子說:“孔丘是圣人(指商湯)的后代。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國被一個叫華督的大將殺了,他的五世祖才遷到魯國來。孔父嘉的高祖父是弗父何,弗父何的父親就是宋國的國君宋愍公。弗父何是大兒子,本來有資格繼位的,可是他讓給了弟弟宋厲公。弗父何的曾孫正考父,曾經輔佐過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可是他地位越高,卻越謙恭。孔丘的祖先是有美德的。現在孔丘年紀不大,就懂得這么些事情,并且熟悉禮節,恐怕又要出圣人了吧。我是眼看要死的人了,我死了,你們一定要拜他做老師呵。”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后來果然做了孔子的弟子。這時孔子三十四歲了。但是孔子門徒中像這樣的貴族子弟究竟還不是多數。 五 孔子和老子的會見 南宮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向魯昭公建議派他和孔子一塊到周的京城洛陽去觀光。魯昭公答應了,便給他們一輛車子、兩匹馬,還派了一個仆人,打發他們到洛陽去。 好學的孔子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老子這時擔任保管文物的工作,職位相當于現在的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院院長。 老子聽說孔子來了,便套上車,到郊外去迎接,又叫他的僮仆把路打掃干凈。孔子也依照當時的禮節,從自己車上下來,把作為見面禮的大雁捧著,送給了老子。 老子比孔子年紀大得多,經驗閱歷也豐富得多,他所接觸的文物史料也遠比孔子這時所已接觸到的廣博得多。因此,這一次會見,對孔子是極其有益的。這時孔子還在壯年,在求知和修養方面,積極和熱情有余,但是還不免有些急躁、粗枝大葉,仿佛還需要更闊大的胸襟,需要在精神內容上更加豐富一些,還需要從更高的眼界對自己所已經獲得的學識技能加一番審量。而在這些方面,老子恰是有資格對孔子有所助益的。從老子方面來說,他似乎缺乏孔子那樣的積極和熱情,好像缺少什么朝氣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湊合起來,卻就可以構成一種寶貴的東西了。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極其杰出的人物,他們的會見是燦爛的古代文化史上饒有意義的一頁。
孔子的故事 作者簡介
李長之,原名李長治、李長植,筆名何逢、方棱、棱振、張芝、梁直。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城區莊科村人,生于書香門第,清華大學畢業。師從著名哲學家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是中國著名的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迎中國的文藝復興》《苦霧集》《夢雨集》等。建國后一直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有《陶淵明傳論》《中國文學史略稿》《李白》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