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手抄經典 : 《傷寒論》經方歌訣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61258
- 條形碼:9787513261258 ; 978-7-5132-612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手抄經典 : 《傷寒論》經方歌訣筆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手抄經典》系列圖書之一。通過抄寫與誦讀的形式,加深對中醫經典的理解,強化重點章節的記憶,扎實中醫基礎,傳承傳統文化,使中醫的學習回歸經典之路。本書對院校師生研習中醫學經典具有積極的意義。
手抄經典 : 《傷寒論》經方歌訣筆記 目錄
手抄經典 : 《傷寒論》經方歌訣筆記 節選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白虎湯方 白虎加人參湯方 【方歌】 陽明白虎辨非難, 難在陽邪背惡寒, 知六膏斤甘二兩, 米加六合服之安。 【方歌】 白虎湯用石膏偎,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參者, 躁煩熱渴舌生苔。【應用指征】 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8)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9)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176)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219)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22)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70)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350)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6) 【藥物組成】 白虎湯: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白虎加人參湯: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粳米六合 【服用方法】 白虎湯: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加人參湯: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凜冷,亦不可與服之,與之則嘔利而腹痛。諸亡血虛家,亦不可與,得之則腹痛利者,但可溫之,當愈。 【變證及預后】傷寒熱少微厥,指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后必便血。(339) 豬苓湯方 【方歌】 澤膠豬茯滑相連, 咳嘔心煩渴不眠, 煮好去滓膠后入, 育陰利水法兼全。 【方歌】 豬苓湯用豬茯苓, 澤瀉滑石阿膠并, 小便不利兼煩渴, 利水養陰熱亦平。【應用指征】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224)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319) 【藥物組成】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 【服用方法】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手抄經典 : 《傷寒論》經方歌訣筆記 作者簡介
趙娜,女,中西醫結合碩士研究生,在讀博士研究生,講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工部教師,專長:中西哲學比較。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