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模擬、機理與防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747963
- 條形碼:9787548747963 ; 978-7-5487-479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模擬、機理與防控 內容簡介
地震下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的動力性能及行車安全研究是保障高速鐵路安全運營的關鍵技術。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模擬方法、震致失效機理和災變防控措施,內容涵蓋地震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性能數值模擬方法、地震下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物理試驗模擬方法、地震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實時混合模擬試驗方法、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機理、地震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性能評估以及地震下高速列車-軌道-橋梁減震防控措施。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模擬、機理與防控 目錄
1.1 概述
1.1.1 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歷程
1.1.2 我國高速鐵路建設特點
1.2 地震對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的影響
1.3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和橋梁
1.3.1 電力動車組
1.3.2 無砟軌道
1.3.3 高速鐵路橋梁結構
1.4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計算模型及其動力耦合
1.4.1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計算模型
1.4.2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動力耦合及求解方法
1.4.3 輪軌幾何接觸關系
1.4.4 輪軌力接觸關系
1.5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動力性能
1.5.1 行車性能研究現狀
1.5.2 動力性能評估標準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地震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性能數值模擬方法
2.1 概述
2.2 地震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數值模擬研究現狀
2.2.1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動力學數值分析方法
2.2.2 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耦合振動數值模擬方法
2.2.3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精細數值模擬方法
2.3 輪軌接觸法向找點法
2.3.1 法向找點法的原理
2.3.2 輪軌接觸點求解
2.3.3 法向找點法計算步驟
2.3.4 空間輪軌接觸關系可視化
2.3.5 算例及驗證
2.4 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系統仿真CS技術
2.4.1 CS技術原理
2.4.2 耦合計算流程
2.5 基于OpenSees平臺的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系統仿真
2.5.1 OpenSees簡介
2.5.2 原理闡述
2.5.3 數值算例
2.6 基于Simpack平臺的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系統仿真
2.6.1 SOTTB程序框架
2.6.2 列車學分析模型
2.6.3 橋梁與軌道模型
2.6.4 數值算例
2.7 基于移動單元模型的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系統仿真
2.7.1 移動單元模型
2.7.2 輪軌移動單元集成到OpenSees平臺
2.7.3 數值算例
2.8 本章小結
第3章 地震下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物理試驗模擬方法
3.1 概述
3.2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一橋梁系統模型試驗相似設計
3.2.1 相似設計理論
3.2.2 相似設計參數
3.2.3 相似設計有效性驗證
3.3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試驗系統架構
3.3.1 模型車設計
3.3.2 橋梁模型等效設計
3.3.3 試驗系統組成
3.4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試驗系統測試
3.4.1 試驗工況
3.4.2 軌道不平順測量
3.4.3 試驗數據采集
3.4.4 試驗與仿真對比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實時混合模擬試驗
4.1 概述
4.2 高i速鐵路橋上行車混合試驗方法
4.2.1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實時混合試驗框架
4.2.2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實時混合試驗
4.2.3 高速鐵路橋上行車離線迭代混合試驗
4.3 實時混合試驗算法
4.3.1 SSMEDV算法
4.3.2 SSMEDV算法特性
4.3.3 算法的混合試驗應用
4.4 數值模型實時計算技術
4.4.1 移動荷載積分法
4.4.2 移動荷載積分法非線性修正
4.4.3 其他實時計算技術
4.4.4 實時混合試驗中的移動荷載積分法驗證
4.5 時滯補償技術
4.5.1 自適應狀態反饋控制
4.5.2 插值一預測算法
4.5.3 試驗驗證
4.6 混合試驗數值算法評估平臺
4.6.1 平臺簡介
4.6.2 計算流程
4.6.3 軟件架構
4.6.4 有限元分析模塊
4.6.5 評估指標
4.6.6 應用實例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機理
5.1 概述
5.2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數值模型
5.2.1 列車模型
5.2.2 軌道一橋梁模型
5.2.3 自振特性分析
5.3 軌道一橋梁系統主要構件的力學性能
5.3.1 橋墩
5.3.2 主梁與摩擦板
5.3.3 支座
5.3.4 滑動層與CA砂漿層
5.3.5 剪力齒槽和剪切鋼筋
5.3.6 扣件
5.3.7 底座板、軌道板、鋼軌
5.4 高速鐵路橋墩震致破壞彎剪強度模型
5.4.1 抗剪承載力理論公式
5.4.2 三折線抗剪強度模
5.5 高速鐵路橋墩震致破壞分析
5.5.1 Pushover分析方法
5.5.2 橋墩損傷評估指標
5.5.3 橋墩易損性評估方法
5.5.4 不同高度橋墩易損性分析
5.5.5 不同場地橋墩易損性分析
5.6 遠場地震下軌道-橋梁系統災變機理
5.6.1 有限元模型
5.6.2 震致破壞機理
5.6.3 基礎失效造成的附加軌道不平順
5.6.4 軌道結構等效非線性彈簧模型
5.7 近斷層地震下軌道-橋梁系統災變機理
5.7.1 近斷層地震動記錄選取
5.7.2 順橋向損傷特征及原因分析
5.7.3 橫橋向損傷模式與損傷特征
5.8 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系統災變機理
5.8.1 列車-軌道-橋梁系統模型
5.8.2 地震下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動力響
5.8.3 橋梁破壞對震后行車安全的影響
5.9 本章小結
第6章 地震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性能評估指標
6.1 概述
6.2 地震下大跨度鐵路橋橋上行
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橋梁系統地震災變模擬、機理與防控 作者簡介
余志武,1955年生。中南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土木工程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鋼結構協會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副理事長, 《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主編。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高科技計劃項目(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20余項。率領研究團隊形成了現代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理論、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和工程結構動力學理論及工程應用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