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鄉村振興問題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視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6196
- 條形碼:9787520396196 ; 978-7-5203-961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振興問題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視域)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探究新時代鄉村振興問題,嘗試對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所關涉的主要理論問題作出考察、分析和探索,力爭為新時代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借鑒與參考。在書稿的主體部分,主要以鄉村振興問題為切入點,系統梳理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理論譜系,重點發掘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重要內涵;詳細分析鄉村振興問題作為一個歷史性課題的發展脈絡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闡述了鄉村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出來的不同景象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在具體歷史時段的生動體現。在此基礎上,從中觀層面論述鄉村振興進程中傳統性與現代性、內生動力與外源動力、城市與鄉村、鄉村振興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主要觀點如下:鄉村振興進程中傳統性與現代性之間的張力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在傳統和現代兩個維度上的不同體現,既表現為現代對傳統的批判繼承,又表現為現代從傳統中生發、傳統映射出現代的不足;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是內生動力和外源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既需要培育內生動力,也需要輸入外源動力;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是一個重塑城鄉關系的歷史過程,推動鄉村實現現代振興,需要采取有效舉措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體過程中需要堅持好人的全面發展原則,并將這一原則作為評價新時代鄉村振興實際效果的根本尺度。
鄉村振興問題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視域) 目錄
**章 作為研究視域的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
**節 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譜系
一 馬克思恩格斯鄉村發展思想的確立
二 列寧、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蘇俄化”改造
三 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歷史性貢獻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重要內涵
一 鄉村發展的本質:變革鄉村生產關系以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二 鄉村發展的基本趨勢:實現鄉村社會的現代轉型
三 鄉村發展的動力機制:內生動力與外源動力的共同發力
四 城鄉關系的新趨向:城鄉發展由對立走向融合
五 鄉村發展的根本目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章 鄉村振興的歷史邏輯和現實基礎
**節 鄉村振興的歷史邏輯
一 實現鄉村振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歷史性課題
二 新中國成立后鄉村發展的新突破和新變化
三 改革開放以來鄉村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四 實現鄉村振興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第二節 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振興鄉村提出新要求
二 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對振興鄉村提出新任務
三 從“三步走”到“兩步走”對振興鄉村作出新部署
第三章 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傳統性與現代性
**節 鄉村現代化進程中的傳統性與現代性
一 鄉村現代化進程中的傳統性
二 鄉村現代化進程中的現代性
三 鄉村現代化進程總趨勢:由傳統性主導向現代性主導轉變
第二節 鄉村振興的基本理路:由傳統型鄉村轉變為現代型鄉村
一 鄉村振興道路的實質是“三農”的現代化之路
二 消除阻滯鄉村振興進程的傳統性因素
三 合理利用現代文明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四 鄉村全面振興是鄉村從傳統到現代轉型的完成
第三節 鄉村振興進程中傳統與現代的辯證統一
一 繼承鄉村傳統人文精神與形塑鄉村現代人文精神的統一
二 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與建設鄉村現代文化體系的統一
三 利用鄉村獨特的傳統文化資源稟賦建設現代美麗鄉村
……
第四章 鄉村振興的外源動力與內生動力
第五章 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城鄉關系
第六章 鄉村振興與人的全面發展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鄉村振興問題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視域) 節選
《鄉村振興問題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視域)》: (二)強化技能培訓、科技法制知識教育,增強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自我發展能力 增強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是農民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的根基和源泉。農民是鄉村發展的真正主體,其自我發展能力直接關系到鄉村發展的速度、高度和深度。長期以來,廣大鄉村地區發展相對緩慢與農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是密切相關的,或者說,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弱質性是導致鄉村地區發展滯后的基本原因。這種弱質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多數農民掌握的鄉村產業(特別是農業)生產的專業知識非常淺顯,現代生產技能比較弱,生產能力不高;二是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未充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建設鄉村、發展產業的能力不強;三是法制意識淡薄、權利觀念缺乏,對如何實現發展致富的問題缺乏系統思考,從而制約了自我發展能力的正常發展。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弱質性與其自我發展主體意識淡薄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具體可以表述為:農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弱化了自我發展的主體意識,自我發展主體意識的淡薄削弱了自我發展能力的培育力度。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既要不斷培育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體意識,還要不斷增強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自我發展能力;僅僅是讓廣大農民認識到“要我振興”還不夠,還要讓廣大農民認識到“我能夠為鄉村振興做什么”。增強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自我發展能力,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人手。一是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廣大農民從事鄉村產業(特別是農業)的專業生產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推進鄉村振興,首先要推進鄉村的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既要強化和鞏固**產業即農業的基礎性、主導性地位不動搖,又要創造條件發展鄉村的二三產業,還需要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那么,鄉村產業的發展在客觀上對廣大農民的專業生產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馬克思指出,“為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加強各種產業技能培訓是提高農民專業生產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的基本途徑。二是強化科學技術知識普及教育,提升農民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發展鄉村產業的能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對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讓廣大農民充分掌握了現代科技成果,才能成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直接力量。讓廣大農民充分掌握現代科技成果,必須通過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教育才能實現。另外,不少農民自我發展能力比較弱的重要原因是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比較少,難以將先進的現代科技成果直接運用于鄉村產業的發展。因此,要扭轉這一困局,必須強化科學技術知識教育,使農民能夠充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并快速運用到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這也是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三是加強法制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農民的權利意識和法制觀念,為正確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提供保障。走向致富的道路多種多樣,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鄧小平早在1982年4月就提出“一手抓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以及“一手抓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的重要思想。由于不少農民權利意識淡薄、法制觀念缺乏,在實現自我發展時潛在地存在著超越法定權利規定的范圍而步人歧途的風險,這對實現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正常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在鄉村振興進程中,要采取措施強化法制知識教育,增強農民權利意識和法制觀念,為他們實現自我發展即在參與鄉村振興進程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走向正軌提供保障。總之,廣大農民是參與鄉村振興的直接主體,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增強與否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事業的成敗,提升和增強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將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
鄉村振興問題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的視域) 作者簡介
黃鑫權,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貴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黨史黨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和中共黨史。主持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等項目三項,主編21世紀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一部,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