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鳳凰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6098
- 條形碼:9787515366098 ; 978-7-5153-660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鳳凰琴 本書特色
中篇小說《鳳凰琴》,1992年首發于《青年文學》。小說以大別山深處某貧困山村界嶺小學為背景,反映了一群鄉村民辦教師的故事。民辦教師,是新中國成立后支撐起農村教育啟蒙的骨干力量,也是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種特殊身份:在學校,他們是教師,肩負傳道受業解惑的責任;離開了學校,他們就像普通的農民一樣,為了生活苦苦耕耘。本書內容十分感人,讀者很容易記住這樣一幅畫面:清晨,余校長領著十幾個農家孩子升國旗,兩位老師用笛子吹奏著國歌。晨風大而涼,孩子們赤腳踩著露水,注目國旗與太陽一起緩緩上升……小說寫到了這些鄉村教師為爭取一個民辦教師轉正指標、為改變個人命運所經歷的不為人知的苦澀和艱辛,更寫到了他們在艱苦生存環境下的堅守,他們無比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是一曲鄉村教師的贊歌。 小說發表后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小說對貧困鄉村教育現狀的描寫,正好與當時全中國普遍開展的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為中心內容的“希望工程”相呼應,讓民辦教師群體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2020年4月,一位前中央領導觀看央視一套節目《故事里的中國》第八輯“奏響鳳凰琴”后,給劉醒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當年我還用這一作品推動解決拖延了多年的民辦教師轉公和待遇問題……有的事單靠曉之以理還解決不了,還要動之以情才能解決。優秀文藝作品的感染力是巨大的。”2009年,作者在《鳳凰琴》基礎上續寫的長篇小說《天行者》,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21年11月,在《鳳凰琴》發表二十九年后,湖北誕生了一個與文學作品同名的“鳳凰琴村”……三十年,時間、時代和人民,共同見證了一部小說走向文學經典的過程。
鳳凰琴 內容簡介
《鳳凰琴》發表后,產生廣泛共鳴,很快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全社會以熱情關注起民辦教師這一特殊社會群體。《鳳凰琴》的發表對民辦教師的轉正工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斗轉星移,現如今,“民辦教師”的說法早已成為了歷史,《鳳凰琴》的小說篇名變成了地名,湖北正式有了一個基層的社區組織——“鳳凰琴村”。 一部當代文學作品,能夠藝術地影響社會發展的某個側面、某個局部,隨著時間的推移,還能夠物化為實體性、生活化的社會存在,這是文學的功績,同時也無疑是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的有力佐證。 收在書中的另一部中篇小說《挑擔茶葉上北京》,與《鳳凰琴》異曲同工。《鳳凰琴》寫的是鄉村教師的遭遇,而前者聚焦的是鄉村如何脫貧,以及脫貧過程中的難處和困境。有意味的是,它們的主體意象,一個是“鳳凰琴”,一個是“冬茶”,可見劉醒龍體察事物之深之細。近30年后,再來讀《挑擔茶葉上北京》,不能不讓人深感脫貧攻堅這一歷史壯舉的艱辛和不易。 《鳳凰琴》和《挑擔茶葉上北京》,都是劉醒龍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代表性作品。所不同的是,《鳳凰琴》發表的時候還沒有魯迅文學獎,而《挑擔茶葉上北京》正逢首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當在情理之中。 2019年,央視的重頭欄目“故事里的中國”,要拍《鳳凰琴》的故事。在節目錄制現場,我見到了心儀已久的鳳凰琴。琴不大,長不到兩尺,寬也就手掌大小,琴面上是三兩排有彈簧支撐的按鍵,可以平放在膝上或是桌面進行彈奏。這是一位熱心的讀者專程送給劉醒龍的。而正是這樣一件簡樸無華的樂器,給當年的鄉村少年們傳來了鄉村之外的文化氣息,帶來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如今要找到“鳳凰琴”這樣一件過往的樂器,肯定不很容易。但有《鳳凰琴》的小說在,還有一個以“鳳凰琴”命名的鄉村在誕生,我們可以在依稀可辨的歷史情形中感同身受,去體味人性的幽微和生命的光亮,從而獲得應有的啟示和領悟。
鳳凰琴 目錄
鳳凰琴
挑擔茶葉上北京
跋:更好的小說
鳳凰琴 節選
天黑下來時,張英才坐在垸邊的大樟樹下,看完手里拿著的那本小說上的*后一頁。這本小說名叫《小城里的年輕人》,是縣文化館的一名干部寫的,他很喜歡它。七月初高中畢業回家時,他把它從學校圖書室里偷來了。那次偷書是較大的行動,共有六個人參加,都是些高考預選時篩下來的,別人盡挑家電修理、機械修理、養殖種植等方面的書,他只挑了這一本,然后就到外面去望風放哨。張英才不記得自己已看過幾遍,聽說舅舅要來,他就捧著這書天天到垸邊去等。一邊等,一邊看,兩三天就是一遍,越看越覺得死在城里也比活在農村好。近半個月,他至少兩次看見一個很像舅舅的男人在遠遠地走著,每每到前面的岔路口便變了方向,走到鄰垸去了。今天是第三次,太陽下山之前,他又見到那個像是舅舅的人在那岔路口上,和他的目光分手了。張英才閉上眼睛,往心里嘆氣。天一暗,野蚊子都出動起來,有幾只很敏捷地撲到他的臉上,叮得他肉一跳,一巴掌扇去將自己打得生痛。他爬起來,拿上書往家里踱去。 進門時,母親望著他說:“我正準備喚你挑水呢。” 張英才將書一撂說:“早上挑的,就用完了?” 母親說:“還不是你講究多,嫌塘里的水臟,不讓去洗菜,要在家里用井水洗。” 張英才無話了,只好去挑水,挑了兩擔水缸才裝一小半,他就歇著和母親說話:“我看到舅舅到隔壁垸里去了。”母親一怔:“你莫瞎說。”張英才說:“以前我沒作聲。我看見他三次了。”母親怔得更厲害了,說:“看見也當沒看見,不要和別人說,也不要和你父說。” 張英才說:“媽你慌什么,舅舅思想這樣好不會做壞事的。” 母親苦笑一聲:“可惜你舅媽太不賢德。不然,我早就上他家去了,免得讓你天天在那里苦盼死等。” 張英才說:“她還不是仗著叔叔在外面當大官。” 母親說:“也怪你舅舅不堅決,他若是娶了隔壁垸的藍二嬸,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在女人面前抬不起頭來。人還是不高攀別人為好。” 張英才很敏感:“你是叫我別走舅舅的后門?” 母親忙說:“你這孩子怎么盡亂猜,猜到舅舅頭上去了。” 張英才咬咬牙說:“我可不怕攀高站不穩。我把丑話說在先,你不讓舅舅幫我找個工作,我連根草也不幫家里動一動。”說著他操起扁擔,挑著水桶出門去,在門口,腳下一絆險些摔倒,他罵了一聲:“狗日的!” 母親生氣了:“天上雷公,地下母舅,你敢罵誰?” 張英才說:“誰我都敢罵,不信你等著聽。”果然挑水回來時他又罵了一聲。 母親上來輕輕打了他一耳光,自己卻先哭了起來,嘴里聲稱:“等你父回來了,讓他收拾你。‘ 張英才因此沒吃晚飯,父親回來時他已睡了。躺在床上聽見父親在問為什么,母親說剛才他突然頭疼起來了。 父親說:“屁,是讀書讀懶了身子。”說著氣就來了,“十七八的男人,屁用也沒有,去年預選差三分,復讀一年反倒讀蝕了本,今年倒差四分。” 張英才蒙上被子不聽,還用手指塞住耳朵。 后來母親進房來,放了一碗雞蛋在他床前,小聲說:“不管怎樣飯還是要吃的,跟別人過不去還可以,跟自己過不去那就比苕還苕了。”又說:“你也真是的,讀了一年也不見長進,哪怕是比去年少差一分,在你父面前也好交代些呀?” 悶了一會兒,張英才就出了一身汗,他撩開被子見母親走了,就下床,閂上門,趴到桌子上給一位女同學寫信,他寫道:我正在看一本《小城里的年輕人》,里面有篇叫《第九個售貨亭》,寫得棒極了!
鳳凰琴 作者簡介
劉醒龍,湖北黃岡人,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文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鳳凰琴》《分享艱難》等。出版長篇小說《黃岡秘卷》、長篇散文《上上長江》、長詩《用胸膛行走的高原》等各類單行本約百余種。有作品翻譯成英法日韓越南印地阿拉伯黑山等語言。長篇小說《圣天門口》獲中國小說學會第三屆長篇小說大獎,散文《抱著父親回故鄉》獲第七屆老舍散文獎,長篇小說《蟠虺》獲《人民文學》2014年度優秀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挑擔茶葉上北京》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長篇小說《天行者》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