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復旦哲學講堂:認識自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906814
- 條形碼:9787551906814 ; 978-7-5519-06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旦哲學講堂:認識自我 內容簡介
《復旦哲學講堂》是一套面向大眾的哲學普及叢書。自2019年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每年7月都會舉辦一個面向全國中學生的暑期哲學課堂,由來自哲學學院的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等多個學科的資深學者擔任主講,深受學生們的歡迎,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本套叢書的內容就來自這些年舉辦的中學生暑期哲學課堂。叢書分為《認識自我》《科學與哲學》《為學與成.人》三冊,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的孫向晨教授、林暉教授擔任主編,邀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近二十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通過講座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中西哲學的經典問題和前沿問題,培養讀者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讀者樹立批判性思維、建立人生坐標,讓讀者學會用哲學的觀點去看待和分析我們的世界,處理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本書語言簡潔,以輕松簡明的形式呈現艱澀復雜的哲學問題,很好適合大眾閱讀。
復旦哲學講堂:認識自我 目錄
自我同一性之謎
從“我思”到“自我”
自我與他人——一些哲學思考
什么是自我
泛談心靈哲學基本問題
科學哲學與科學學習
知識變革與批判性思維
復旦哲學講堂:認識自我 節選
“美國”顯然不是指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一個人,因為好像當時有很多美國人都生氣了。這樣一來,“美國的憤怒”這個表達式便非常明顯地牽涉到了集體意向性。換言之,我們已經把“憤怒”這種意向性狀態指派給了一群屬于一個集體的人,而不是一個人。 但是分析到這一步,好像還有一個問題要討論:“集體”到底是什么?是類似于“在同一個電影院里一起看同一部賀歲片的觀眾”那樣的松散集體,還是像一支久經考驗的足球隊那樣內部關系非常緊密的集體?或者說,當我們分析集體意向性的時候,需要將其中的哪一類集體作為我們的典型性樣本呢? 一部分哲學家傾向于認為,即使是足球隊這樣的堅實的集體,其所產生的意向性,還是能夠被還原為那些松散的集體(如看臺上的觀眾)所具有的意向性的。甚而言之,那些松散的集體的意向性,*終還是還原為個體的意向性。 那么,究竟這種還原是怎么產生的呢?以一群人排隊買電影票為例,為何這群人會產生“我們一定要排好隊,不能插隊”這樣的集體意向性呢?背后的產生機制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排隊,你看到我也在排隊,這時候,我就會對你產生這樣一種想法:我相信你具有這樣的信念,即排隊對于你自己來說是有利的。而你也應該對我產生這樣的想法.即你相信我相信排隊對我是有利的。就這樣,不同的人對于對方信念的猜測彼此交織,就構成了集體意向性。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套機制得以運作的起點,依然是個體的意向性,或者是個體對別人所采取的意向解釋姿態。 但這樣一來,問題就很容易被復雜化了。按照上面的理論,如果有很多人在一起排隊,并產生“要排隊”的集體意向,那么背后發生的故事就是:A要相信B相信排隊對自己是有利的,同時B也會認為A有這個信念,C有這個信念,D有這個信念……這實在是太麻煩了。這套理論與常識產生*明顯的沖突地方就在于,我們平常在排隊的時候,顯然不會對隊伍中的任何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做出如此復雜的推理。 面對這樣的指責,那些主張要把集體意向性還原為個體意向性的人,還有進一步的說辭。他們說:“我們用不著把隊伍里每個個體的名字全部列出來,但是我們至少得相信,大多數人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但是,有些哲學家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意見就是,如果你僅僅是相信別人也會和你做同樣一件事情,你就會遺漏集體意向性中的意圖,特別是“把事情做好”這個意圖。 我再來舉一個例子:假設我和你都是同一個足球隊的成員,我們都在綠茵場上奮力搏殺,并彼此產生了很好的默契與協同,而這一默契與協同本身又有一個更深的目的指向,即球隊的整體利益。 很顯然,倘若這種默契感的產生,僅僅是因為我相信我協助你對我有利,并相信你相信你去協助我對你有利,而你也相信我幫助你對我有利……那么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何整支球隊的運作會如此高效(很明顯,利益計算的環節越多,整個團隊的運作就會越低效)。這也就是說,為了解釋默契感的產生,我們還需要求助于某種精神黏合劑,即某種不可被還原掉的、作為集體運作之基礎的集體意圖。如果我們不預設這一集體意圖存在的話,我們也就難以解釋如下現象:在很多情況下,很多人的確是為了集體的利益不加思索地奉獻自己的,而這樣的集體也會顯得比較有戰斗力;與之相比較,那些個體成員一直各懷鬼胎的松散集體,則一遇風吹草動,便會作鳥獸散。 順便說一句,上述關于集體意向性不能被還原為個體意向性的論證,乃是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所給出的。他在心靈哲學與語言哲學領域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根據上面的討論,大家可能已經知道了,集體意向性是一種不可被還原的、具有基礎地位的意向性,這種意向性是強大的社會團體得以形成的基礎。 集體意向性在現實世界中的形成,乃是一個社會學、心理學和政治學的話題。其形成既需要教育系統長期的灌輸,同時也需要相關利益機制的積極反饋。比如,一個人所在的集體若要讓其成員覺得它自己是真實存在的,而不僅僅是一個名號,那么,該集體就要將各種各樣的保障措施做到位,比如經濟保障措施、勞動保障措施、醫療保障措施,等等。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