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山本》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27223
- 條形碼:9787569527223 ; 978-7-5695-272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本》研究 本書特色
賈平凹歷來是陜軍東征的一面旗幟,更是中國當代首屈一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大師,他用作品撐起了中國新文學的一片天空。數十年間,中國當代學術界和評論界對其研究層出不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百Z平凹研究資料匯編”叢書便是對這諸多成果系統而完備的一次總結。希望通過這項工作,能為廣大賈平凹研究者提供手的權威研究資料,從而提高中國當代知名作家專人專題研究的現有水平,并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提供具有文學史意義的參考。
《山本》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部分: 自述與對話、文本分析、宏觀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山本》后記 ; 天地之間: 原本的茫然、自然與本然 —— 關于《山本》的對話 ; 究天人之際: 歷史、自然和人 —— 關于《山本》答楊輝問 ; 聲音在崖上撞響才回蕩于峽谷 —— 關于長篇小說《山本》的對話等。
《山本》研究 目錄
自述與對話
002 《山本》后記/賈平凹
006 天地之間:原本的茫然、自然與本然
——????關于《山本》的對話/賈平凹 韓魯華
028 究天人之際:歷史、自然和人
——????關于《山本》答楊輝問/賈平凹 楊 輝
045 聲音在崖上撞響才回蕩于峽谷
——????關于長篇小說《山本》的對話/賈平凹 王雪瑛
052 賈平凹:寫作是需要純粹的/賈平凹 傅小平
文本分析
060 歷史旋渦中的苦難與悲憫/王春林
080 秦嶺傳奇與歷史的幽靈化
——????評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山本》/孟繁華
085 賈平凹的內心是有悲哀的/謝有順
090 文學版圖的新拓展
——????談賈平凹長篇小說《山本》/陳思廣 李雨庭
096 “念頭”無數生與滅
——????讀《山本》/郜元寶
107 *具“中國性”的個人寫作如何同時面對兩個世界/宋炳輝
112 原本的茫然
——《山本》閱讀札記之一/馬英群 韓魯華
124 關于《山本》的閱讀筆記/王 堯
133 俊逸 疏朗 傳奇
——????論賈平凹《山本》的藝術特色/欒梅健
145 山之本相,史之天窗
——????論《山本》/張曉琴
156 歷史敘事與寫意山水
——《山本》論之一/吳義勤 王金勝
175 《山本》的死亡敘事及其文學史意義/韓 蕊
184 論《山本》中聲音的混響與和鳴/張英芳
192 論《山本》的動植物描寫及其文學意義/王 菊
201 寫出“一地瓷的碎片年代”
——????賈平凹長篇小說《山本》的敘事結構/楊劍龍
206 論賈平凹《山本》中的神秘主義敘事/程娟娟
214 《山本》:意象建構與空間書寫/吉 平 胡晉瑜
宏觀研究
224 試論賈平凹《山本》的民間性、傳統性和現代性/陳思和
247 歷史主義抑或自然主義:評賈平凹《山本》的敘事史觀/谷鵬飛
264 民間化歷史敘述中的“感傷”/王光東
269 以山為本:作為一種象征的晚期風格/楊 揚
274 隨物賦形與晚期風格/王宏圖
278 素材如何進入小說,歷史又怎樣成為文學/劉 艷
285 回歸中國敘事傳統的諸種可能
——????論小說《山本》的文化追求/江臘生
299??附錄:研究總目
《山本》研究 節選
賈平凹的內心是有悲哀的 謝有順 秦嶺并不僅僅是《山本》的背景,它就是小說的主角。要寫真正的秦嶺志,秦嶺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就都是角色,它們才是秦嶺的肌理和血肉;而生活于山里的人,反而是過往云煙,他們或強悍或懦弱或善良或兇殘或智慧或奸詐,終究本于塵土而又歸于塵土。小說的*后寫道,“這是有多少炮彈啊,全都要打到渦鎮,渦鎮成一堆塵土了!陳先生說:一堆塵土也就是秦嶺上的一堆塵土么”。 這就是“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的秦嶺,中國*偉大的山脈。它無聲地接納著一切,包容著一切,它撫平人心的溝壑、歷史的褶皺,當春天來臨,百花盛開,太陽照常升起,萬物生生不息。秦嶺是一切生命的舞臺,也是如上帝般的觀察者,人與物的榮辱興衰,盡在它的眼底。 《山本》寫出了一座大山的肅穆、莊嚴與敬畏,所謂悲憫,正是由此而來。 麻縣長以他的風物志,表達了他對秦嶺中那些渺小生物的有情,多少人忙著革命、斗爭、奪取,而他只為這些默然的生命立言。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樣的立言,有點像文人在亂世的際遇,更多是一種無奈、一種軟弱人生的余緒而已,但它使無名者留名,于無聲中發聲,反而體現了秦嶺的胸襟和氣象。 沈從文曾說,“對人生‘有情’,就常和在社會中‘事功’相背斥,易顧此失彼”。與麻縣長的“有情”相比,更多的人追求“事功”,確實,連綿的戰爭帶來生靈涂炭,權力的追逐免不了漠視生命,那些豐功偉績、英雄主義的背后,是百姓的疾苦,是人性悲劇的盛大演出。一個苦難過去了,另一個苦難又接踵而來;為制止一次由權欲泛濫所帶來的殺戮,迎來的往往是更大一次的殺戮;這邊剛剛塵埃落定,那邊又開始暗潮洶涌。歷史總是在重蹈覆轍,普通小民卻如波濤中的一葉小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隨著世事的浮沉而顛沛、寂滅。 麻縣長對那些無辜生命的憑吊,寄寓著作者面對歷史的傷慟之情。 《山本》里的這種哀矜和悲憫是深沉的。革命的紛亂,渦鎮的興亡,人事的虛無與實有,是一種生活常態。但賈平凹也看到,歷史中有多少善美,就有多少丑陋;有多少堅韌的生,就有多少罪惡的死。他不再簡單地寫鄉土的質樸、重義,更不會輕信傳統文化的救世情懷,而是很早就看穿了人世破敗的真相。 《山本》之前的《老生》,以四個故事呈現百年鄉土社會的變局,從鄉紳階層的落寞,貧苦大眾翻身做主,到*后,鄉村在改革浪潮中發家致富之后又淪為空村——傳統和現代的價值觀都顯露出了自身的亂象。更早以前的《古爐》,寫的也是鄉村,村民從丟鑰匙這樣的小事,到“破四舊” “文革”,他們的起居生活及思想意識都被迫卷入政治運動的旋渦之中,如小說中的善人所說,維系人與人、人與自我,社會、國家的綱常倫理已經失序,鄉村也就不復有一種正常運轉的經緯。 《古爐》《老生》都寫到,一群小人物在歷史的動亂中,或隱忍慈悲,受盡欺侮與傷害,仍倔強地活著;或被自己都還不甚了了的各種革命理念所劫持,拔刀向更弱者砍去,以善的名義不斷制造新的惡。 以暴力和惡來推動的歷史,只會產生更多的暴力和惡,歷史的荒謬正在于此。 《山本》也多是寫小人物的群像,重在以小民的生活史來考辨歷史的事功與情義。但比之以前的小說,《山本》還塑造了井宗秀這樣的亂世梟雄。以井宗秀、井宗丞、阮天保為代表的這幾種武裝力量之間的爭斗,也是小說敘事的重要線索。井宗秀成長的故事,原本是一個英雄的故事,他堅忍、能干,不斷做大自己,夢想造福渦鎮。應該說,他身上寄托著作者的某種理想,但權力、財富、美色使一個英雄失去了魂魄,人性失去了光彩,他終究成了另一個人。 井宗秀崛起和墜落的過程,體現的正是人性的復雜和悲哀。他并非全然的惡,他多方示好,他心念兄長,善待縣長,尤其對女性知己陸菊人更是敬稱為“夫人”。只是,這點殘存的善念已經無法拯救他朽壞的靈魂,*后落個死得不明不白的下場。他死之后,陸菊人在井宗秀尸體前看了許久,默默地流淚,然后用手去抹井宗秀的眼皮,喃喃道:“事情就這樣了宗秀,你合上眼吧,你們男人我不懂,或許是我也害了你。現在都結束了,你合上眼安安然然去吧,那邊有宗丞,有來祥,有楊鐘,你們當年是一塊耍大的,你們又在一塊了。”井宗秀的眼睛還是睜得滾圓。他有不甘,但權力和英雄的神話終究還是破滅了。 陸菊人與井宗秀是有對照意味的。 他們之間無關情愛,她是一個男人成長與衰敗的見證者,也是他的哀戚者。這個女人寬闊、平靜、有智慧,承受著生活的重負卻毫無怨言,認命但又不屈從于現實的安排。在井宗秀面前,她獨立,有自尊,常常犧牲自我來成全他,這份隱忍的大愛,暗藏著她對家族、對一個男人的美好想象。本著這種善良和慈悲,她將茶行打理得井井有條,將花生調教成理想中的樣子后許配給井宗秀,鼓勵、培育井宗秀,希望他造福百姓;她也屢次諫言井宗秀,對預備旅的暴行表達不滿;她心系蒼生,對人常懷體恤之情,她是《山本》里的奇女子,一個光彩奪目的人物。 對陸菊人的理想化,可以看作是賈平凹為中國文化、為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點亮了一盞小小的燈火。 這也是賈平凹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地方。他寫這塊土地如何藏污納垢,寫歷史背后的罪與惡時,總是對人性懷有一種良善的企盼,對尋常巷陌的煙火氣有一分親近感,對小老百姓向往安寧生活的愿望感同身受。不管革命或戰爭如何侵擾人心,惡與暴力如何摧毀美善,賈平凹的筆下總會有這么幾個人物,他們不屈或高潔的精神如同燈火,在那些晦暗不明的歲月里閃爍。如《帶燈》里的帶燈,《古爐》里的蠶婆、善人,又如《山本》里的瞎眼郎中陳先生、廟里的地藏菩薩,他們都像是《山本》里寫到的那面銅鏡,照出歷史的榮光,也照出歷史的齷齪,照出人性的丑惡,也照出人性殘存的光亮。 作者看著這一切的發生,痛苦著,憐憫著,茫然,彷徨,有一種無所適從,但也不知該歸罪于誰,不知該審判誰。 作者在后記里說:“《山本》里雖然到處是槍聲和死人,但它并不是寫戰爭的書,只是我關注一個木頭一塊石頭,我就進入這木頭和石頭中去了。”書寫一種精神的來與去,辨析歷史中的人過著怎樣的日子,有怎樣的靈魂質地,這背后又蘊含著多大的悲愴和代價,這才是賈平凹寫作《山本》的真正用意。牟宗三說,一個有文化生命的民族,不顧其文化生命,是一種悲哀,但一個民族如果有其*原初的*根源的文化,而我們又不信,也無從信,則是另一種悲哀。 《山本》沒有掩藏這種悲哀,它還告訴我們,在廢墟之上思索和相信,遠比空泛的悲哀更有意義。
《山本》研究 作者簡介
韓魯華,主要從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多部,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持各項課題多項。 郭娜,陜西榆林人,西安思源學院教師,講師,主要從事小說美學及審美教育方面的研究,在《西部學刊》《藝術品鑒》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與省級、市級科研課題多項。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