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浮躁》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27209
- 條形碼:9787569527209 ; 978-7-5695-272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躁》研究 本書特色
賈平凹歷來是陜軍東征的一面旗幟,更是中國當代首屈一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大師,他用作品撐起了中國新文學的一片天空。數十年間,中國當代學術界和評論界對其研究層出不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賈平凹研究資料匯編”叢書便是對這諸多成果系統而完備的一次總結。希望通過這項工作,能為廣大賈平凹研究者提供手的權威研究資料,從而提高中國當代知名作家專人專題研究的現有水平,并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提供具有文學史意義的參考。
《浮躁》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部分: 自述與對話、文本分析和比較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浮躁》序言之一 ; 《浮躁》序言之二 ; 時代心理的整體把握 —— 賈平凹長篇小說《浮躁》討論會紀要 ; 長篇小說《浮躁》縱橫談 ; 由“浮躁”延展的話題 —— 與賈平凹病榻談等。
《浮躁》研究 目錄
自述與對話
002 《浮躁》序言之一/賈平凹
004 《浮躁》序言之二/賈平凹
006 時代心理的整體把握
——賈平凹長篇小說《浮躁》討論會紀要
012 長篇小說《浮躁》縱橫談/王 愚 賈平凹
027 由“浮躁”延展的話題
——與賈平凹病榻談/金 平 賈平凹
031 在美孚飛馬文學獎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賈平凹
文本分析
034 混沌世界中的信念和藝術秩序
——《浮躁》論片/李 星
042 成功地解剖特定時代的民族心態
——賈平凹《浮躁》得失談/董子竹
053 談《浮躁》/費秉勛
058 《浮躁》的聯想/陳駿濤
060 《浮躁》疵議/邢小利
066 《浮躁》:時代情緒的一種概括/李其綱
075 主體立場:現代理性與傳統倫理的糾結
——賈平凹《浮躁》新論/劉一秀 孟繁華
083 賡續傳統:現實主義的成長敘事
——再論賈平凹的《浮躁》/劉一秀
089 積極入世·禪思凈化·天地人和
——《浮躁》蘊涵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趙虹博
094 不必為了理解……
——金狗、雷大空論/劉思謙
104 “前現代”與“后現代”的奇妙拼貼
——賈平凹《浮躁》新探/范家進
111 詩意的州人與州城
——《浮躁》的三重審美意蘊解讀/劉玉婷 鐘思遠
比較研究
118 中國鄉土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浮躁》《廢都》《高老莊》的精神癥候分析/陳國恩 王 俊
126 論賈平凹的憂患意識
——以《浮躁》《廢都》《高老莊》《懷念狼》為例/張連義
132 是孝子賢孫,還是逆子貳臣?
——《浮躁》《白鹿原》合論/方維保
138 俯瞰和參與
——《古船》和《浮躁》比較觀/王彬彬
145 浮躁時代的“浮躁”書寫/張文諾 余 琪
159 《浮躁》英譯本的生態翻譯學解讀/劉 鋒 胡琰琪 張惠玲
167??附錄:研究總目
《浮躁》研究 節選
混沌世界中的信念和藝術秩序 李 星 在平凹的小說、散文創作中,我們能感覺到一種濃重的民族審美意識同當代生活的結合。他筆下的人物命運線索的起承轉合,讓你想到中國的傳統戲曲,他對自然的熱愛和親切迷人的感覺,也讓人感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本自然、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哲學情致。他藝術結構和藝術表現中那種重精神、重感情、重氣韻的審美境界,常使我們看到同中國文人詩畫的內在聯系。縱觀賈平凹早期和近期(特別是1984年以后)創作風格的變化,我們又能看出他在借鑒學習中國傳統藝術方面選擇重點的不同。如果說在早期作品中,他看重的是宋元明清詩畫和小說中的自然意境、浪漫氣質的話,那么到《商州初錄》以后,他更癡迷于恢宏博大、古樸渾厚的秦漢之風。他認為:“在整個民族振興之時振興民族文學,我是崇拜大漢之風而鄙視清末景泰藍一類的玩意兒的。” 《浮躁》的整體結構確類似于霍去病墓前的漢石刻《臥虎》《蟾蜍》,其中的生活本事就像取之于山野的一塊自然之石,序言、祭文就像作家出之于心,從蹈大方所大筆勾勒出的線條,有了他們石頭就如龍、似虎,獲得了藝術的大氣象、大生命。 “在這里所寫到的商州,它已經不是地圖上所標志的那一塊行政區域劃分的商州了,它是我虛構的商州,是我作為一個載體的商州,是我心中的商州。”序言一中的這段話和關于州河氣象的描寫,在《浮躁》的藝術結構中確有畫龍點睛的整體意義。就像漢代藝術家在一塊極不規則的片石一角打出幾個象征咀眼的線條,它就不再是一塊石頭,而成了一個穩重有力的生命的蟾蜍一樣,這篇序,也是混沌的州河世界的咀眼,有了它整個石頭就有了生命,沒有它,它只能是旁邊游人不屑一顧的石頭。如果沒有序言,《浮躁》也是一篇小說,但它的氣度規模將比現在小得多,如果把它放在作品后邊,則就成了一段不能進入藝術結構的純說明文字。人們談《浮躁》必先經過這個象征意義的眼,而后邊的生活都趨向于這個眼。這個眼是藝術家賦予的,它是藝術家自己的精神、觀點,它又賦予全作以精神生命。 過去人們習慣于將愛家鄉和愛祖國必然地聯系在一起,而忽視了鄉關、鄉土之情既可以通向愛國主義,又可以通向狹隘的地域觀點的反愛國主義。小說作品不能離開具體生活范圍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但是作家的鄉土之情之愛的大和小、偏狹與寬廣在審美效果中又是有差別的。這是胸懷的差別,是精神視野的差別,他們的差別必然造成藝術境界、氣象的差別。因此作家的鄉土感情也要升華,作品中的地域文化也要有面向歷史、時代的超越。在賈平凹的某些商州作品中確有升華、超越不夠的問題。《浮躁》表現出作者一種新的文化自覺,這是今天的他對昨天的他的自覺,是在家鄉在整個祖國中的地位的自覺,是在家鄉的文化裂變與變遷中把握整個中國古老文化的裂變與變遷的自覺,它終于從根本上改變了《浮躁》的藝術面貌。《浮躁》中自然會有剪不斷磨不掉的家鄉之情和個人經歷烙印,但他們卻比作者以往作品中的鄉戀鄉愛更為擴大充實。一種對我們偉大祖國的愛和時代的激情,一種源于這種愛和激情的歷史信念,形成作品的內在沖擊力。 在賈平凹以往的作品中自有其寫出了時代大廈的一雕梁一畫棟,現實生活大樹的一枝一葉,歷史長河的一瓢一脈,社會心理的一角一面的意義,但還從未有像《浮躁》這樣敞開胸懷,直面生活、擁抱時代,以一種恢宏的氣度概括在發展中的廣闊現實的作品。因此這對于他,創作決心的下定是一種痛苦的選擇,在藝術表現上也從未如此幾易其稿,煞費苦心。他有許多話要說,他有極深的意旨要表達,原有的表現方法、藝術經驗顯然不夠用了,而對新方法之是否能為廣大讀者所接受、社會所容納,他似乎又缺乏必勝的信心。可貴的是,賈平凹不想掩飾自己藝術把握上的這種惶惑之情并且真誠地將自己創作過程中的矛盾心理作為序言二推到作品的前面,極狀自己構寫這部長篇的無信心。真誠的東西,發自作家靈魂深處的東西,不論是以形象的形式還是以觀念的形式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總是能夠被接受和理解的,正像虛假的東西,沒有內在靈魂作依托的東西,不論是以什么形式出現都不能被接受、被理解一樣,賈平凹的執拗和坦誠也收到了積極的審美效果。序言二不僅和序言一一樣成為全作的有機構成之一,而且從另一面顯示出《浮躁》在賈平凹全部創作中的意義。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具有對于時代對于讀者雙重責任感的作家,在祖國前途、人民命運和個人藝術前途、命運之間的痛苦的選擇。 1980年以后的中國文學,在藝術自覺到自身,擴大著藝術的功能的同時,也出現了不能直面現實矛盾的偏頗,它從另一面又削弱著藝術的功能和力量。正如某些論者所指出的,這似乎已形成了一種以超脫為粉飾的怯懦的文化傾向。這種傾向也在賈平凹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迷亂,他不自覺地向某些有偏頗的輿論認同了。在關于自己藝術前途和藝術生命力的選擇上,他也以為自己以往的成功是在技巧的出新和形式的別致,而作為他成功因素的深層原因,他與人民、與現實、與時代的生命感應的一面,也被他自己忽略了,沒有被推到創作意識的前臺。然而中國的歷史到了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改革政策的貫徹和實踐,在勝利地推進了一段以后,又出現了十分復雜微妙的態勢,構成中國改革阻力的原因比預想的要深刻復雜得多,中國的改革也比原來預想的要艱難得多。當然,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在《臘月·正月》等作品中,賈平凹也描寫了改革的阻力,但現在看來,那種以為極少數商品生產帶頭人只要在經濟上強大起來,他的榜樣的力量就會成為一面面飄揚的旗幟,人們都會奔著他來的描寫,實在太輕松了。(這種理想主義的思維模式也保留在《浮躁》中)但是,而今的中國改革竟又到了另一個十字路口,改革的前途生命、中國的前途生命的重要和影響已經放不下一個藝術至上主義者的書桌。精心裝扮起來的新田園詩的框架也已經裝不下現實的苦惱和憂慮。“寫《浮躁》,作者亦浮躁呀!”如果說以前的賈平凹的藝術是非自覺地感應著現實的脈搏,而現在他不得不睜大眼睛看現實,在迷惘中沉思,在沉思中求答案,全身心地回答生活和現實的挑戰。然而他以往的創作心理錯覺和藝術定勢、又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紛至沓來的現實感覺和復雜心理,于是陷入一種似乎是舍“高”就“低”、舍雅就俗的矛盾和苦惱之中。他似乎認定這部作品在藝術上是低的,是一種倒退,所以他才一再申明“我再也不可能還要以這種框架來構寫我的作品了”,他認為這種寫實的辦法,對自己“不那么適宜”,對自己是“一種束縛”,他反復談到自己的審美理想、藝術追求,又自我寬慰地把寫《浮躁》的受苦當作一次修性練筆的手段。這是何等真實的坦白!又是何等沒有自信心的自我辯解!而這種明知挨罵也要寫下去的創作沖動,卻也使一個藝術家的執著與在心靈深處和人民的聯系暴露無遺!
《浮躁》研究 作者簡介
劉婷,陜西商洛人。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地域文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魏丹丹,陜西臨潼人。發表論文數篇,現從事中小學教育。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