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5985
- 條形碼:9787515365985 ; 978-7-5153-6598-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 本書特色
1.心是一切的關鍵,真正能治愈我們的,只有我們的內心,《每日斯多葛》選輯斯多葛哲學的經典段落,配合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心靈恢復安靜、沉著、穩定。 2.本書從感知、行動、意志三個方面解析斯多葛派哲學家的思考,每天一篇短文,每月一個主題,可按日期每天閱讀一篇,也可以自主選擇喜愛的主題閱讀。 3.本書能夠幫助你做出清晰的判斷,堅持正確的行動,成為有品格的堅毅、善良之人,接受并熱愛自己的生活。 4.自出版以來,《每日斯多葛》的原版書盤踞《華爾街日報》暢銷榜11周。 5.這是一本能夠啟發你思考如何利用生命的經典哲學著作。閱讀中,你會發現:天地之間有許多事情,是你的哲學里所沒有夢想到的呢。
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 內容簡介
如果選擇權在你,那么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需要自己決定如何去做的時候,何必遲疑?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路,高高興興地走下去,不要轉向;如果你看不明前方的路,可以先停下來,聽聽斯多葛派哲學家的思考。《每日斯多葛》選輯斯多葛哲學的經典段落,配合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心靈恢復安靜、沉著、穩定。每天一篇短文,每月一個主題,可按日期每天閱讀一篇,也可以自主選擇喜愛的主題閱讀。你會發現:天地之間有許多事情,是你的哲學里所沒有夢想到的呢。
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 目錄
引言
**輯 感知的原則
1月 清晰的頭腦
2月 心態與情感
3月 意識
4月 公正的思想
第二輯 行動的準則
5月 正確的行動
6月 解決問題
7月 職責
8月 實用主義
第三輯 意志的訓練
9月 堅毅與韌性
10月 美德
11月 接受并熱愛生活
12月 對死亡的沉思
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 節選
3月1日 哲學開始的地方 一個人開始哲學之旅,有個重要起點 :對自己的主要原則有個清晰的認知。 ——愛比克泰德《哲學談話錄》, 1.26.15 說起哲學,有點讓人望而卻步。從哪里開始呢?書籍?演說?變賣身外之物? 這些都不是。愛比克泰德說,一個人開始踐行理性判斷,開始質疑別人眼中理所當然的情緒、信仰甚至語言時,就成了哲學家。人們認為,倘若一個動物能在鏡子里完全認出自己,那它就有自我意識。那么,或許可以說,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具備分析自我思想的能力時,就開啟了哲學旅途。今天你能從這一步開始嗎?一旦做到,你會發現自己真的活躍起來,生活,用蘇格拉底的話說,也成了真正值得的模樣。 3月4日 意識即自由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是自由的,無論是被迫、被阻,又或受限制,都不會妨礙其選擇,渴望也能達成,不會陷入逆流之中。誰愿意生活在欺瞞之中,被人使絆子、誤解,沒規沒矩,在一成不變之中怨天尤人呢?沒人愿意。不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是可鄙的 ;也正因如此,可鄙之人皆不自由。 ——愛比克泰德《哲學談話錄》, 4.1.1–3a 許多人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都在做“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工作或家庭中本沒必要做卻因虛榮心或無知作祟接過來的無用活計,想想就悲哀。還有為了給人留下好印象而做的事兒,或是為了滿足欲望,甚至沒有質疑的渴望花費的時間。在他一封著名的信中,塞涅卡評論 道,有權勢之人常常被財富、地位、女人甚至是奴隸(在當時的羅馬是合法的)所奴役。他諷刺說 :“比起這些自甘于此的人,奴隸都沒這么低賤。”這種奴役很常見,比如拖累朋友、幫不上什么忙卻在其失敗后大撈一筆的人,對員工管頭管腳、每一分錢都不放過的老板。數不清的原因、事情、社交聚會,明明很忙,沒空應酬,卻答應參加。不時地列列清單,把自己的“債務”一一寫下來。有多少是自己強加的?有多少是真正必要的?你的自由,如你所愿嗎? 3月11日 無拘無束地生活 無拘無束的人,做什么事都按照自己的心意,這樣的人是自由的。還有些人,做什么事兒都受人限制、壓制或推擠,違背自己的心意,這樣的人是奴隸。 ——愛比克泰德《哲學談話錄》, 4.1.128b–129a 看看世間一些*有權勢、富有和出名的人,別看他們成功的華服和有能力買到的東西。看看為了得到這些,他們被迫拿什么交換,也 就是看看他們為成功付出的代價。 大部分是什么?自由。工作要求他們穿正裝,成功仰賴于參加某些聚會,討好不喜歡的人。還有一條不可避免的是,要清楚自己不能 說真實的想法。更有甚者,要求他們變成不同類型的人,又或做惡事。 誠然,薪酬很可觀,但他們從未真正審視過這種交易。如塞涅卡所言 :“奴隸居于大理石和黃金之下。”太多的成功人士,淪為自制監獄里的囚徒。那是你想要的嗎?你努力奮斗就是為了那個嗎?希望不是吧。 3月13日 終有一天,一切都會有意義 不管你何時發現自己在抱怨天命,換個角度想想,你會發現,一切果皆有因。 ——愛比克泰德《哲學談話錄》, 3.17.1 我們之所以與所發生之事對抗,一部分是因為太過專注自己的計劃,而忘了可能還存在一個不了解的大計劃。有多少次,本以為倒霉透頂的事兒,卻時來運轉,成了好事兒,對嗎?除此,我們還忘了自己不是唯一重要的人,而我們的“失”有可能成了別人的“得”。這種被不公正對待的感覺,不過是個意識問題。我們要記住,世間一切皆循著因,只是這個因很大,涵蓋萬物,沒辦法總能看到。突如其來的颶風,可能是由半個地球之外的一只蝴蝶扇動翅膀送來的,我們所經歷的不幸,只是一首序曲,預示著一個愉快、令人欽羨的未來。 7月13日 幫助別人 **類人,一旦對別人好,就會立刻期待對方回報。第二類人,不期待對方那么快回報,但會把對他的這份人情記在心里,想著他得還。第三類人,對別人好,像是沒有意識到,感覺就像葡萄藤結了葡萄,不會再有別的要求,或像一匹馬跑完比賽,一條狗陪主人散完步,一只蜜蜂默默釀完蜜一樣。這樣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不會在屋頂上大喊大叫,而只是繼續做下一件事情,就像葡萄樹在對的季節結出了另一串葡萄一樣自然。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5.6 你有沒有聽別人復述過你的想法,就像是他們自己的想法一樣?你有沒有注意到某個弟弟或妹妹或親戚模仿你的行為,也許是你的穿著打扮或聽的音樂?或許你搬到了一個新社區,一群趕時髦的人還在追隨你。在我們年輕且缺乏經驗時,對這些可能會做出消極的反應。 別再抄襲我了!我先這么做的! 隨著日益成熟,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他們。我們理解了,改進和幫助別人,是領導者為世界提供的服務。事無大小,這是我們的職責。如果想要成為領導者,必須看到做這類事會伴隨著徒勞無益的服務。必須做領導者所做的,因為這是領導者應該做的,不是為了榮譽,不是為了感謝,也不是為了認可,而是責任。 7月15日 做對的事情就夠了 當你做得很好而別人也從中受益時,為什么要像個傻瓜一樣冠上加冠呢,也就是指望別人稱贊你的善行或回報你的恩惠呢?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7.73 “你為什么做了對的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始終是“因為這么做是對的”。畢竟,當你聽到或看到另一個人這樣做的時候,尤其是當他們可能因為做了對的事情而承受了艱難困苦時,你難道不認為,本該這樣嗎? 既然如此,那你做對的事,為什么要別人的感謝和認可呢?這就是你該做的。 7月18日 你的領地,你說了算 我的理性選擇之于鄰居的理性選擇,就像之于他的呼吸和身體一樣,是無關緊要的。無論為相處付出了多少,我們每個人的主導理性都是做好自己的事。如果不這樣,別人身上的邪惡就會成為我的傷害, 而上帝并不想讓別人來控制我的不幸。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8.56 一個自由國家的基礎是 :你有揮拳頭的自由,但不要碰到別人的鼻子。也就是說,別人可以自由地做喜歡的事情,但不能侵犯你的身體和空間。這句話也可以當作是一條偉大的個人哲學。 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需要兩個重要的假設:首先,你應該過自己的生活,這樣才不會給別人帶來負面影響。其次,你必須心胸開闊,接受足夠多的東西,讓別人也這樣做。你能做到嗎?即使你真的、真的不贊同他們的選擇呢?你能理解別人的生活是別人的事情,而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事情嗎?你有足夠的時間全力以赴且不打擾別人嗎? 7月27日 哪里有更好的 其實,若你發現人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勝過正義、真理、自制、勇氣,總之,比你自己的思想更充足,可以讓你按照真正的理性要求行事,并接受命運給你自己選擇的權利。告訴你,如果你能看到任何比這更好的東西,就要全身心地充分利用這更大的好處。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3.6.1 我們都追逐過自認為重要的事情,某個時刻,人們都認為金錢就是答案,成功是*高的獎賞,一個美好的人給予的永恒之愛*終會讓 我們感到內心的溫暖。當我們真正得到這些神圣的東西時,會發現什么呢?并不是說它們是空虛的或沒有意義的,只有那些從未擁有過的人才會這樣想,而是說,我們發現光有它們還不夠。金錢帶來了問題。攀登一座山,會發現另一座更高的山。愛,永遠都不夠。 還有比之更好的東西 :真正的美德。這是對它自己的獎賞,美德是一種善行,比我們所期望的要多,是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無法擁有的東西。我們要么擁有它,要么沒有。這就是為什么美德由正義、誠實、紀律和勇氣構成,它是唯一值得爭取的東西。 7月30日 斯多葛學派的快樂 相信我,真正的快樂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你覺得有人可以用迷人的表情去輕松地面對死亡嗎?或者打開貧窮之門、約束快樂,或者冥想對痛苦的忍耐力?一個能自如地把這些想法翻來覆去的人,確實充滿了快樂,但這并不快樂。這正是我希望你所擁有的一種快樂,因為一旦你擁有了這種快樂的源泉,它將永遠不會枯竭。 ——塞涅卡《道德書簡》, 23.4 人們用“快樂”這個詞,隨意得很。“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快樂”“和她在一起我很開心”“這是一個快樂的時刻”,但這些例子都沒有觸及真正的快樂。相比別的什么,更接近于“歡呼”,快樂是表面的。對塞涅卡來說,快樂是一種深沉的存在狀態,它是我們內心的感受,與微笑或大笑無關。所以當人們說斯多葛哲學家是陰沉或抑郁的時候,其實并未抓到重點。誰會在意一個人在形勢好的時候是否有活力呢?那是什么樣的成就? 但是你能完全滿足于你的生活嗎?你能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嗎?你能在不失一步的情況下從各種逆境中恢復過來嗎?你能成為周圍人的力量和靈感之源嗎?這就是斯多葛派的快樂,是來自目標、責任,嚴肅的快樂。
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 作者簡介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暢銷書作家,著有《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每日斯多葛日報:關于生活藝術的366天寫作和反思》《失控的自信》等書,作品曾譯為二十八種語言,文章散見《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創業家》《快公司》等報刊雜志。美國斯多葛推動者,曾受邀前往谷歌、匯豐銀行等企業演講。 史提芬·漢賽蒙 (Stephen Hanselman)資深出版人,哈佛神學院碩士,亦深入鉆研哲學。暢銷書作家,著有《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每日斯多葛日報:關于生活藝術的366天寫作和反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