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湖北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湖北文物保護系列圖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9577
- 條形碼:9787030719577 ; 978-7-03-07195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北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湖北文物保護系列圖書 內容簡介
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是清末民初“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是鄂南古鎮的典型代表,現有歷史遺存仍然較為豐富。羊樓洞明清石板街、新店明清石板街于2002年同時被列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羊樓洞與新店分別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錄。本書簡述了羊樓洞與新店古鎮的歷史發展概況,以其現有的歷史遺存為基本物證,較為全面、深人地分析了羊樓洞與新店古鎮的總體空間、各類公共空間、各類建筑特征,并分析了其中較為獨特之處,如天斗、類天斗、亮斗等,并對這兩處古鎮保護的基本現狀進行了闡述。 本書適合建筑學、建筑遺產保護、考古學、城鄉規劃學等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研究機構或勘察設計機構的專業人員,古建筑、古村鎮愛好者閱讀參考。
湖北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湖北文物保護系列圖書 目錄
緒言 羊樓洞與新店古鎮的文化遺產價值 1
**章 羊樓洞古鎮概述 5
1.1 羊樓洞古鎮概況 5
1.2 羊樓洞古鎮發展歷史 7
1.2.1 發展因素 7
1.2.2 歷史沿革與發展歷程 8
1.3 羊樓洞古鎮的不可移動文化遺產 12
1.3.1 歷史建筑 12
1.3.2 古石板路與古橋 16
第二章 羊樓洞古鎮總體及公共空間 18
2.1 總體空間特征 18
2.1.1 總體空間概貌 18
2.1.2 總體功能布局 19
2.1.3 總體空間結構 21
2.1.4 總體空間形態 22
2.1.5 總體景觀特征 24
2.2 街巷空間分析 26
2.2.1 街巷基本構成 27
2.2.2 街巷空間尺度 27
2.2.3 街巷空間界面 30
2.2.4 街巷空間活動 37
第三章 羊樓洞古鎮的歷史建筑 39
3.1 建筑類型 39
3.1.1 商住混合建筑 39
3.1.2 居住建筑 39
3.1.3 公共建筑 40
3.1.4 工業建筑 41
3.2 建筑特征 41
3.2.1 功能布局 42
3.2.2 建筑空間類型 42
3.2.3 建筑平面軸線關系 46
3.2.4 建筑內部空間特征 46
3.2.5 建筑立面特征 49
3.2.6 建筑構件與裝飾 54
3.2.7 建筑風水 72
3.3 建筑技術與建筑材料 74
3.3.1 建筑結構體系 74
3.3.2 建筑材料與構造 76
3.3.3 建筑排水 80
3.3.4 適應當地氣候的建筑設施 80
3.4 道路與橋梁 89
3.4.1 道路 89
3.4.2 橋梁 92
3.5 代表性建筑案例 92
3.5.1 雷家大屋 92
3.5.2 鄧家大屋 95
3.5.3 德之氏藥鋪 98
3.5.4 廟場街72-74號 100
第四章 新店古鎮 103
4.1 新店古鎮基本狀況 103
4.1.1 新店古鎮概況 103
4.1.2 新店古鎮發展概況 103
4.2 新店古鎮歷史遺跡 107
4.2.1 歷史建筑 107
4.2.2 古交通設施 107
4.3 新店古鎮總體空間特征 110
4.3.1 總體功能布局 110
4.3.2 總體空間結構 113
4.3.3 古鎮總體空間要素 114
4.3.4 總體空間意象 116
4.3.5 街巷空間界面與尺度 118
4.4 新店古鎮建筑特征 119
4.4.1 建筑類型 120
4.4.2 建筑空間特征 121
4.4.3 建筑立面特征 125
4.4.4 建筑構件與裝飾 128
4.4.5 建筑結構、材料及構造 134
4.5 古橋梁與港口設施 136
4.5.1 古橋梁 136
4.5.2 古港口設施 136
4.6 代表性建筑案例 138
4.6.1 勝利街26號 138
4.6.2 勝利街53號 140
4.6.3 建設街39號 141
第五章 羊樓洞與新店古鎮保護基本狀況 143
5.1 羊樓洞與新店古鎮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143
5.2 羊樓洞古鎮文物建筑修繕基本狀況 146
5.2.1 羊樓洞文物建筑修繕原則 146
5.2.2 羊樓洞文物建筑修繕通用要求 147
5.2.3 羊樓洞明清石板街總體修繕效果 149
5.2.4 羊樓洞文物建筑具體修繕狀況——以德之氏藥鋪為例 152
參考文獻 169
湖北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湖北文物保護系列圖書 節選
緒言 羊樓洞與新店古鎮的文化遺產價值 羊樓洞與新店古鎮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部(詳見后文),皆為“萬里茶路”(也稱萬里茶道、茶葉之路)前端的重要節點,目前仍然保有較為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獨*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與藝術價值。 1.歷史文化價值 1)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是“萬里茶路”的重要節點,記載著與“萬里茶路”密切相關的重要歷史文化信息。 “萬里茶路”是中、蒙、俄三國之間從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以茶葉貿易為主的一條重要的國際貿易通道,起源于中國南方,橫貫中國的八個省區,經由蒙古國直抵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圖0-1)。“萬里茶路”是“古絲綢之路”衰落之后,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偉大的國際商道。雖說“萬里茶路”開辟的時間晚于絲綢之路一千多年,但其經濟意義和巨大的商品負載量,卻遠高于絲綢之路。從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萬里茶路”不僅促進了中、蒙、俄三國的經濟發展,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同時,“萬里茶路”還促進了中國國內沿途相關地區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叭f里茶路”沿途遺存的歷史遺跡,見證了自古以來我國與蒙古國、俄國的包括茶葉貿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史,見證了當時我國相關地區的經濟與文化交流。羊樓洞古鎮作為“萬里茶路”茶葉加工與貿易的重要節點之一、新店古鎮作為羊樓洞茶葉北運的**個“陸路—水路”中轉站,皆是“萬里茶路”的重要節點,是“萬里茶路”重要的組成部分(圖0-2、圖0-3),因此,羊樓洞與新店古鎮,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2)羊樓洞與新店古鎮歷史遺跡豐富,代表性地記載著鄂南經濟與社會發展變遷的重要歷史文化信息。 羊樓洞古鎮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松峰綠茶的原產地,也是馳名中外的洞茶故鄉。羊樓洞地區的茶葉生產與貿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衰落于日本侵華戰爭以后。羊樓洞古鎮見證與記載了以羊樓洞及新店地區為代表的鄂南經濟與社會發展變遷史,因此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新店古鎮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也具有與羊樓洞古鎮類似的歷史文化價值。 在鄂南地區的古鎮中,僅此二鎮現存歷史遺存相對較為豐富(特別是羊樓洞古鎮的空間格局、歷史風貌保存相對完好,傳統建筑存量較多),是鄂南古鎮的典型代表,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獨*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羊樓洞與新店古鎮的古代與近代建筑遺產類型較為豐富,包括民居建筑、休閑娛樂建筑、辦公建筑、宗教建筑、倉儲建筑、客棧建筑、石板路、石橋、碼頭、避風港等,還包括“文革”前后建設的、具有傳統建筑特征的工業建筑、禮堂等。其中,傳統民居建筑*為豐富,按功能可劃分為純居住性民居建筑、商住混合建筑,按規模可劃分為中小型民居建筑、大宅民居建筑,按空間聚集方式可劃分為聯立的街屋建筑、獨立式建筑,按主要墻體材料可劃分為青磚墻體建筑、土坯墻體建筑,等等。 2.科學與藝術價值 羊樓洞古鎮、新店古鎮皆為鄂南古鎮的典型代表,其空間遺存是研究鄂南古鎮的珍貴案例。特別是新店古鎮,作為茶葉運輸及當地其他貨物的水運港口,其港口設施、布局、與古鎮空間的關系,是研究我國內陸水運港口集鎮空間的重要案例。羊樓洞與新店古鎮的傳統建筑,也是鄂南傳統民居的重要代表,其形式、空間、結構、材料、構造、裝飾工藝,皆具有較強的地域代表性,特別是其中的天斗、類天斗、亮斗等,是當地建筑應對春季多雨、夏季濕熱、冬季寒冷這類氣候的重要技術手段,也是我國長江流域傳統民居應對此類氣候的典型代表,且遺存數量與類型較多,是極為珍貴的地方建筑遺存,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羊樓洞古鎮、新店古鎮皆為鄂南商業集鎮的典型代表,其中,狹窄悠長而富有變化的古鎮空間、有機融合的建筑與自然環境、古樸滄桑的石板街路面、古樸平實的民居建筑等,歷史積淀深厚、氣氛悠然超脫,具有較為獨*的藝術價值。 **章 羊樓洞古鎮概述 1.1 羊樓洞古鎮概況 羊樓洞古鎮,是明清時期湖北蒲圻六大古鎮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周邊交通條件的變化,趙李橋鎮在羊樓洞古鎮西北方向興起,原羊樓洞鎮于2001年3月與趙李橋鎮合并為現今的趙李橋鎮,原羊樓洞鎮改鎮為村。目前一般所稱之羊樓洞,為羊樓洞村的簡稱,屬于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的一個自然村。羊樓洞古鎮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東南約3千米處(圖1-1-1),南接岳陽、東南隔通城與贛西北相望、東北望赤壁市區、西北距長江約30千米、北距武漢市約150千米,自古就是“陸扼瀟汀咽喉、水控江夏通衢”的交通要沖,也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 羊樓洞地區位于北緯29°~30°,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1900小時左右,日照率在25%~50%,年平均降水日111天,降雨量1300~1600毫米,平均氣溫一般在16.5~17℃,無霜期230~300天。該地區以丘陵地帶為主,其間嶺谷相間,溝壑縱橫,垂直高差顯著,排水方便,具有多樣性的生物小氣候。境內土層較為深厚,土質呈酸性,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活而不壯。這種獨*的氣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條件,卻十分適宜茶樹生長。自唐大和年間,羊樓洞地區就開始培植、加工茶葉,并逐漸成為蒲圻著名特產“松峰綠茶”的*早產地,F羊樓洞村村域面積16.2平方千米,村莊占地面積251畝,其中山林面積3萬畝,大多數村民居住在原羊樓洞古鎮及其周邊(圖1-1-2、圖1-1-3)。 圖0-1 “萬里茶路”路線示意圖 圖0-2 “萬里茶路”中國線路示意圖 圖0-3 “萬里茶路”湖北線路及羊樓洞與新店古鎮位置示意圖 圖1-1-1 羊樓洞古鎮區位圖(根據王風竹提供圖片改繪) 圖1-1-2 羊樓洞總體環境 圖1-1-3 羊樓洞典型茶園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