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當代英美文學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51115
- 條形碼:9787305251115 ; 978-7-305-2511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英美文學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內容簡介
本人多年來主要從事當代英美文學作品,尤其是布克獎得主作品的翻譯與研究。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思考,并形成了一些文字,遂有此書。書中網羅了對大大小小數十位作家及其作品的評析。其中既有已經囊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庫切和石黑一雄、備受布克獎青睞的麥克尤恩和阿特伍德,也有尚不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印度作家因德拉·辛哈、新西蘭作家勞埃德·瓊斯等人,所論及的作品在主題、內容、形式、風格上也不受,呈現出當代英美文壇自由而多元的生態。本書以學術論文、書評為主,同時也收入了本人部分譯作的譯后記和接受過的訪談實錄。雖形式不同,但均與英美文學緊密相關,希冀可以和讀者分享本人多年來躬耕文學翻譯事業的一些收獲。
當代英美文學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目錄
目錄
一
003 踽躅紐約城,吁噓少年事
——淺析霍爾頓“守望夢”的實質
007 薇拉·凱瑟女性人物性格刻畫藝術管窺
018 穿行于歷史與故事之間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說簡述
037 黑白世界的苦果
——讀艾奇麥·丹戈《苦果》
043 直擊人性弱點
——評庫切新作《慢人》
053 論《盲刺客》中的存在主義介入觀
067 “宿命”下的自由生存
——《別讓我走》中的生存取向
080 在藝術與生命交匯處
——試論翁達杰的力作《遙望》
092 以小說呼喚人間真情
——評因德拉·辛哈的《動物的人民》
100 新婚之夜的悲劇
——評伊恩·麥克尤恩《在切西爾海灘上》
108 超越故事的故事
——評勞埃德·瓊斯的小說《皮普先生》
115 殘缺的救贖
——評瑞秋·塞弗特的名作《暗房》
122 歷史與記憶
——讀塞巴斯蒂安·巴里獲獎小說《秘密手稿》
129 大城小事
——評2002年布克獎入圍小說《家事》
137 小說家的濫觴: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短篇小說主題簡論
151 刮痧
——評阿拉溫德·阿迪加的《兩次暗殺之間》
159 “看不見的人”
——析《泳池圖書館》中的同性戀亞文化
171 《糖果店主》中的交換模式
184 理想的迷失與堅守
——評亞當·福爾茲新作《不斷深陷的迷惘》
191 《碧翠絲與維吉爾》中的元小說特質
202 追尋與失落:孤寂心靈的低吟淺唱
——評《在一個陌生房間》
208 從“審父”到“釋父”
——父子倫理視角下普倫蒂斯的心智成長
224 女性寫作的非凡時代
——2019年布克獎短名單一覽
二
239 《卡斯特橋市長》譯后記
246 《胡狼嗥叫的地方》譯后記
252 《黑犬》譯后記
257 《愛無可忍》譯后記
264 《罌粟海》譯后記
270 《無可慰藉》譯后記
277 《月亮虎》譯后記
283 《童年往事》譯后記
三
293 翻譯,是歷史的奇遇
——郭國良、許鈞教授關于文學翻譯的對談
309 趙國月、周領順、郭國良:當譯者遇上作者
——郭國良教授訪談錄
318 時間、記憶和自我欺騙
——浙江大學郭國良教授訪談錄
331 讓翻譯照進文學,文學點亮翻譯
——郭國良教授訪談錄
當代英美文學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節選
斯威夫特的第四部小說《世外桃源》由三十五個零零碎碎、長短不一的內心獨白構成。獨白者是五十多歲的哈里??比奇和三十多歲的女兒索菲。索菲生性敏感、嬌弱、固執。她躺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家精神分析診所的榻椅上,向精神分析師克萊恩袒露心懷。他們的獨白交替進行,只有兩次在書末被打斷,一次被索菲的丈夫喬爾,另一次被哈里已故的妻子安娜。 小說以兩次世界大戰和英阿福克蘭群島之戰為背景,展示了哈里和索菲的人生沉浮及內心世界。哈里的母親早在1918年就死在產床上,哈里的父親羅伯特??比奇是“一戰”時的英雄,他的軍火工廠在“二戰”中為英國抗擊德國納粹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與兒子哈里的關系十分疏遠。哈里不想繼承父業,“二戰”時在國防部工作,成了一名戰地攝影記者,他的足跡遍及紐倫堡、阿爾及利亞、越南、貝爾法斯特等地,攝下了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在兵燹戰火的間隙,在紐倫堡審判戰犯期間,他邂逅了時任譯員的希臘姑娘安娜。他們很快墜入了愛河,不久就結了婚。1952年安娜生下女兒后不久就在一次空難中喪生。哈里奔波于世界各地,用手中的攝影機記錄下了許許多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然而卻冷落了家中的女兒索菲——她由爺爺一手撫養成長,爺爺成了她*親近的人。1972年4月,她的爺爺羅伯特被愛爾蘭共和軍安放在他車上的炸彈炸死,當時哈里和索菲目睹了這一慘禍。出于頑固的職業本能,哈里忙不迭地只顧拍攝這一慘劇場景,他的這一舉動令索菲大為光火,她憤怒、傷心至極,當下斷絕了與她父親的一切聯系。她身懷六甲后,與丈夫一道移居到了紐約。后來,哈里從軍隊退役,成了一名航空攝影師。他翱翔英格蘭上空,拍攝青銅時期的文明所遺留下的農業痕跡。他愛上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少女詹妮,在遠離城市的鄉村木屋里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和索菲斷絕音訊十年后,寫信給她,邀請她回英國參加他的婚禮。這就成了他們倆內心獨白的契機和催化劑。 “世外桃源”這一用語實指哈里??比奇的飛行體驗和態度。“飛行”這一意象在書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它的重要性不啻水在斯威夫特的其他小說中的地位。當他離開地面,凌空遨游時,他就能真真切切地鳥瞰自己的人生,觀視他人的人生,甚至一窺整個英國的歷史風貌。他每次沖入云霄,都激動不已,都看到了地上的人們所無法看到的過去。飛行不僅提供了一幅幅清晰可觸的歷史圖畫,也使得哈里能夠拋開過去進入未來。小說結尾處,哈里描述了一段經歷:他坐在那兒,感到仿佛“他(父親)推我向前,推進了空中美妙絕倫的景致,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抽身離開。我興許會凌空遨游,而他原地駐足……現在我終于明白,在那一次回家之旅中,他的雙腳一定依然立在地上,依然陷在泥中,而我正被騰空舉起,飄出他的世界,飄出塵泥時代,飄出褐黃的無名時代,飄進遙遠的空中”。 《世外桃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雙重**人稱敘述。哈里和索菲輪流講述的故事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比奇家族史畫卷。假如我們首先閱讀哈里的全部章節,再閱讀索菲的全部章節,我們就會覺得時間呈線性流動,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可是這樣做的同時我們也許不大看得清作者所精心安排的兩位敘述者的人生的交匯點。可以說,交替的敘述給小說增添了一層奇異的交談式的感覺,仿佛比奇父女正越過浩瀚的大西洋作一次推心置腹的精神交流。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這樣的敘述風格切入正題是要冒極大風險的。正如批評家約翰??貝姆羅斯所言,“哈里和蘇菲的**人稱回憶似乎太簡略單薄,不能給他們的過去賦予實質性的意義。因而,雖說《世外桃源》是一部描繪強烈情感的激發理智之作,然而它卻未能傳達這一強烈情感。” 《從此以后》是斯威夫特的又一部精心之作。主人公(也是敘述者)比爾??安溫(英文Unwin為作者杜撰語,意謂失敗)在自殺未遂后,對自己走過的人生歷程作了回顧。他的童年是在戰亂紛飛的英國和戰后的巴黎度過的。在巴黎時,他母親塞爾維婭與美國小伙子山姆??艾里森有染。他父親菲力普似乎并不知情,但后來不知怎么的自殺身亡。塞爾維婭把兒子帶回英國,與山姆結了婚,過上了安逸、舒適的生活。后來,安溫愛上一位女演員露絲??伏根,并與她結成秦晉之好。*后,他放棄了大學里的教職,成了她的經理。他和露絲恩恩愛愛,生活美美滿滿。不幸的是,露絲終因得了不治之癥而命赴黃泉。露絲死后,她那從事塑料生意的義父山姆在一所極有名望的大學(暗指斯威夫特曾就讀過的劍橋大學)為他買了一個教職。就這樣,無可奈何的安溫又重新踏入了學術界。不久,他母親也死了。比爾繼承了母親一直保存的一位維多利亞時代的祖先馬修??皮爾斯的筆記本和信函(寫于1854—1860年間)。這些筆記本和信件成了比爾的研究重點。他要弄清楚為什么馬修??皮爾斯愿意放棄他的幸福婚姻——他為何“讓一個大問題攪擾了他那安寧的小世界?” 山姆去世前曾向安溫透露,菲力普??安溫并不是他的親父,他的親父是一位死在戰亂中的火車司機。他還告訴安溫,菲力普??安溫并非因山姆而自殺。他自殺的真正原因是塞爾維婭說比爾其實根本就不是他的兒子。這一切變故促使安溫重新思考他的整個人生。在絕望中,他吞下大量的安眠藥,希望了結此生。 死亡!死亡!你以為它在別處,可是它就像一團濃霧、一股洶潮似的突然包圍著你;它就像蘑菇,一夜間就冒將出來;它像載著特工的降落傘,幽魂般地降落在地,悄然地隱沒在敵后線上。 耐人尋味的是,安溫終于從死神手中掙脫開來,他的回憶錄以樂觀的基調收了尾。他終于明白,正是他與露絲的愛才給了他的人生以形式和意義。從某種角度上說,這本書是他確證這一人生而做的努力。 《杯酒留痕》是繼《水之鄉》之后的又一部杰作, 它被牛津大學教授約翰??凱里評為五十本“20世紀*令人愉悅的書”之一。它結構嚴謹,構思精巧。表面上,它講述的是一個十分簡捷的故事:三位工人階級家庭出身的老人——保險員和賭徒雷、殯儀員維克和拳擊手萊尼——遵從他們共同的好友杰克??道茲的*后遺愿,乘著他的養子文斯駕駛的梅賽德斯牌汽車,從倫敦南部百慕德賽的一家酒館出發,向肯特郡的瑪該特進軍,把他的骨灰撒向大海。像《世外桃源》一樣,《杯酒留痕》由七十五個長短不一——長的多達數頁,短的只有寥寥兩字——的獨白構成。小說主要由杰克的三位好友敘述,其中雷的聲音尤為重要。他不僅敘述自己的故事,而且敘述了以旅行途中經過的地名為標題的章節。其他敘述者包括文斯、杰克的妻子艾米、文斯的妻子曼黛和杰克本人。眾多的敘述聲音儼然構成了一部高低起伏的交響樂。 雷??約翰生是杰克的摯友,他們在戰爭中結下了深摯的友誼。他是一個賽馬賭家。目光敏銳的他幾乎百賭百中。四個人中雖然他個子*小,但他*為堅強。他成了小說中希望的象征。正如艾米所言,他是“一小束陽光……一線希望”。杰克的去世,他承載了大部分的情感重負,因為他不僅代表了過去,也代表了未來。由他來敘述大部分的故事,可謂順理成章。 四十歲的文斯是這支為死者而舉行的宗教儀式隊伍中*年輕的一位。他離經叛道,沒有子承父業,從事宰豬殺羊的行當,而是干起了買賣舊汽車的營生。從物質層面上來說,他是*為成功的。他與繼父杰克之間錯綜糾纏的恩怨關系加強了家庭關系這一主題,尤其是父子間的聯系。這一聯系在莊重、拘謹的維克身上仿佛得到了有力的印證。他的兩個兒子循規蹈矩,秉持家業,接過了父輩的衣缽,因此,維克一家的日子還算過得安穩。 萊尼??泰特是一位蔬菜、水果商。他家庭*貧困,脾氣*暴烈。他生性好斗,在肯特郡的威克農場——俗稱“英格蘭花園”——與文斯揮拳相向。正如雷所說,萊尼是個“攪亂者”。他把潛沉于朋友間的緊張關系一一捅出水面。 小說中的艾米頗似《水之鄉》中的瑪麗,是一位神話般的人物。她是人類墮落前后夏娃和圣母瑪利亞的混合體。她是引誘杰克、雷和萊尼的妖婦。但是,作為一位母親,她寧愿犧牲自己的婚姻,也要忠誠于自己的女兒朱恩。雖然艾米沒有加入旅行的行列,但她在書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當代英美文學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作者簡介
郭國良 浙江東陽人,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翻譯協會理事,浙江省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浙江省作家協會文學譯介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翻譯學研究所所長。迄今已翻譯出版50多部文學作品,其中《斯蒂芬·哈珀在讀什么——揚·馬特爾給總理和書蟲薦書》《兒童法案》《堅果殼》《童年往事》《唯一的故事》等登上多個圖書排行榜。代表譯作有《贖罪》《水之鄉》《被釋放的祖克曼》《無可慰藉》《終結的感覺》《月亮虎》等。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