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82312
- 條形碼:9787532182312 ; 978-7-5321-823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沈從文鑒賞文物心得與對美的感悟 玉、瓷、鏡、錦、繡、服飾、民俗藝術 探尋沈從文離開文學圈后的生命軌跡 將千百年來的文物娓娓道來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 內容簡介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為沈從文先生的研究隨筆集,所選篇目為沈從文研究的精華之作,內容涵蓋玉器、陶瓷、銅鏡、錦繡、服飾和民俗藝術。研究對象多為喜聞樂見的日常用品,從中不僅可以飽覽豐富多彩的文物考古技術,還能探尋沈從文離開文學界后的生命軌跡。 沈從文結合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而總結出的經驗,值得文物愛好者借鑒,為文物鑒定和鑒賞提供了重要參考。本書視角專業,行文活潑,同時配以精美圖片,直觀呈現不同時代的文物風貌。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 目錄
文史研究必須結合文物
中國古玉
玉的應用
玉的價值判斷色澤問題
中國古代陶瓷
景泰藍
青瓷之認識
談瓷器藝術
扇子史話
鏡子的故事(上)
鏡子的故事(下)
明代的燈市和燈
談輦輿
談車乘
談錦
織金錦
談刺繡
我國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
宋元時裝
從文物中所見古代服裝材料和其他生活事物點點滴滴
漆工藝問題
中國漆器工藝
螺甸工藝試探
談金花箋
說“熊經”
龍鳳藝術
魚的藝術
獅子在中國藝術上的應用及其發展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 節選
七月十八日《文學遺產》,刊載了一篇宋毓珂先生評余冠英先生編《漢魏樂府選注》文章,提出了許多注釋得失問題。余先生原注書還未讀到,我無意見。惟從宋先生文章中,卻可看出用“集釋法”注書,或研究問題,評注引申有簡繁,個人理解有深淺,都同樣會碰到困難。因為事事物物都在不斷發展和變化,文學、歷史或藝術,照過去以書注書方法研究,不和實物聯系,總不容易透徹。不可避免會如紙上談兵,和歷史發展真實有一個距離。這里涉及的是一個“方法”問題。古代鴻儒如鄭玄,近代博學如章太炎先生假如生于現代而治學方法不改變,都會遭遇到同樣困難;且有可能越會貫串注疏,越會引人走入僻徑,和這個時時在變化的歷史本來面目不相符。因為社會制度和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更,不同事物相互間又常有聯系,用舊方法搞問題,是很少注意到的。 例如一面小小銅鏡子,從春秋戰國以來使用起始,到清代中葉,這兩千多年就有了許多種變化。從裝鏡子的盒子、套子,到擱鏡子的臺子、架子,都不斷在變。人使用鏡子的意義又跟隨在變。同時它上面的文字和花紋,又和當時的詩歌與宗教信仰發生過密切聯系。如像有一種“西王母”鏡子,出土僅限于長江下游和山東南部,年代多在東漢末年,我們因此除了知道它和越巫或天師教有聯系,還可用它來校定幾個相傳是漢人作的小說年代。西漢鏡子上面附有年款的七言銘文,并且是由楚辭西漢辭賦到曹丕七言詩兩者間唯一的橋梁(記得冠英先生還曾有一篇文章談起過,只是不明白鏡子上反映的七言韻文,有的是西漢,有的是三國,因此談不透徹)。這就啟示了我們的研究,必須從實際出發,并注意它的全面性和整體性。明白生產工具在變,生產關系在變,生產方法也在變,一切生產品質式樣在變,隨同這種種形成的社會也在變。這就是它的發展性。又如裝飾花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格;反映到漆器上是這個花紋,反映到陶器、銅器、絲綢,都相差不多。雖或多或少受材料和技術上的限制,小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彼此相似的。這就是事物彼此的相關性。單從文獻看問題,有時看不出,一用實物結合文獻來作分析解釋,情形就明白了。
在歷史中尋找美--舊時風物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物研究專家。1902年生于湖南鳳凰縣,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192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鴨子》,1949年后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物特別是服飾史的研究。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從文一生著述頗豐,代表作有《邊城》《從文自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其文學作品享譽世界,其文物研究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