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型的學術(shù)史追溯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332407
- 條形碼:9787521332407 ; 978-7-5213-324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型的學術(shù)史追溯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高等院校語言專業(yè)碩士及博士學生一個核心術(shù)語就是一段學術(shù)史,要切實理解一個術(shù)語必須要熟悉它的歷史語境。《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的學術(shù)史追溯》圍繞比較語言學、普遍語法、語言類型學、應(yīng)用語言學、西方社會語言學、語義學以及西方漢語文法學史、漢語古音學史、漢語親緣關(guān)系等進行展開,得出了很多西方學者都沒有意識到的發(fā)現(xiàn)和看法。作者研治西方學術(shù)史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以及嚴謹生動的文筆,深得沈家煊先生的認可。
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型的學術(shù)史追溯 內(nèi)容簡介
《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的學術(shù)史追溯》由“比較方法論和文化總體觀”“西方語言學史論”和“西方中國語言學史論”三部分構(gòu)成。**部分,通過對“比較語言學、普遍語法、對比語言學及語言類型學、世界文學、‘新歐洲’總體—比較文學”等一系列學術(shù)思想的追溯,梳理清楚了17—19世紀的歐洲文學史。第二部分,對西方三代社會語言學、語義學著作、當代語言學理論等進行了追蹤溯源。第三部分,對西方漢語文法學史、西方漢語古音學史、西方漢語親緣關(guān)系學史等的產(chǎn)生、流變等進行了綜述、辨析。
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型的學術(shù)史追溯 目錄
目 錄
比較方法論和文化總體觀
比較語言學的"比較"從何而來 ...................................................... 3
一、語言親緣關(guān)系的早期研究 ............................................................. 5
二、語言親緣比較方法論的闡明 ....................................................... 10
三、為語言親緣關(guān)系研究加冕 ........................................................... 13
四、"比較語法"的流傳和變化 ......................................................... 20
普遍語法、對比語言學及語言類型學的由來 ................................ 30
一、13 世紀德英先驅(qū)的"普遍語法"理念 ...................................... 31
二、17—18 世紀德法學者提出的比較語法 ...................................... 40
三、19 世紀德國學者發(fā)展的比較語法 .............................................. 47
四、20 世紀上半葉學者的比較研究理論 .......................................... 61
五、對比語言學的形成軌跡及其階段 ............................................... 68
六、自立門戶的語言結(jié)構(gòu)類型學研究 ............................................... 70
哥廷根—魏瑪:揭開"世界文學"之謎 .......................................... 80
一、歌德(1827)Weltliteratur:具有世界價值的文學 .................... 81
二、施萊格爾(1803)Kosmopolitismus:普遍的世界主義文學 .... 86
三、赫爾德(1796)Literatur aller Welt:綜合體的世界文學 ......... 92
四、福斯塔(1791)談過同樣話題:文化世界主義 ....................... 96
五、維蘭德(1790)Weltlliteratur:國際都會的精致文學 ............. 100
六、施勒策爾(1773)Weltlitteratur:世界各地的文學 ................. 104
七、德國世界文學與荷蘭學派的總體歷史觀 ................................. 106
比較方法的傳播與"新歐洲"總體—比較文學的軌跡 ................ 119
一、荷蘭親緣語言學的總體觀和比較法 ......................................... 120
二、肇始于 17 世紀末的德國總體文學 ........................................... 122
三、比較解剖學的形成及其發(fā)展 ..................................................... 133
四、比較方法向人文學科的滲透 ..................................................... 137
五、19 世紀的比較文學和總體文學 ................................................ 141
六、語言學的比較與對比:文學的關(guān)系和平行 .............................. 156
現(xiàn)代語言學史論
博杜恩?德?庫爾特內(nèi)(1870)創(chuàng)立應(yīng)用語言學 ...................... 177
一、博杜恩關(guān)于應(yīng)用語言學的論述見于何時、何處、何文? ..... 180
二、博杜恩論述的具體內(nèi)容為何? ............................
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型的學術(shù)史追溯 作者簡介
李葆嘉,籍貫江蘇省鎮(zhèn)江市,出生地江蘇省東臺市。章黃學派第四代傳人、語言科技新思維的倡導者、“新文科”教育的先行者、南京語義科技學派的奠基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退休教授,現(xiàn)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