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技術融合創新驅動下PPP+EPC重大工程的價值共創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71443
- 條形碼:9787112271443 ; 978-7-112-2714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技術融合創新驅動下PPP+EPC重大工程的價值共創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5章。第1章緒論,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建造與運營兩方面長期存在的低質量問題展開。第2章PPP+EPC重大工程項目管理概述,從公共空間價值意義的視角特別約定了PPP+EPC模式的具體內涵。第3章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PPP+EPC重大工程管理技術創新,將重大基礎設施作為一個系統進行項目建造管理研究是學界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根據系統的基本概念,工程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個系統綜合過程,而工程產物則是過程結束后形成的一個實體系統。第4章基于價值共創的PPP+EPC重大工程治理體系設計與運作,在管理組織視角下,不管是哪一類型的工程復雜性,都源于各主體對項目實體的目標追求。第5章PPP+EPC重大工程的深度融合技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PPP+EPC模式下由設計方建構一種多主體、多尺度、跨領域的技術深度融合的價值發生機制,主要體現在生產領域、行業交叉領域和消費領域三個方面,并且三方面相互交融促進,形成有機整體的制度性安排。第6章總結與展望,對全文內容進行分析總結。PPP+EPC重大工程的價值共創旨在擺脫PPP模式的發展困境和公共產品的價值困境,從關注工程質量轉向產品品質,重構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價值內涵。
技術融合創新驅動下PPP+EPC重大工程的價值共創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時期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采用PPP模式的現實困境
1.1.2 社會轉型期城市公共產品的價值失范
1.1.3 “十四五”規劃的“新基建”將重塑公共產品的價值意義
1.1.4 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復雜性挑戰
1.2 研究現狀
1.2.1 PPP+EPC模式的研究現狀
1.2.2 城市公共產品價值意義的研究現狀
1.2.3 復雜性科學在工程管理領域應用的研究現狀
1.3 概念界定
1.3.1 PPP+EPC模式的概念
1.3.2 多功能合建項目的概念
1.3.3PPP+EPC模式下的價值共創
1.4 本書技術路線
第2章 PPP+EPC重大工程項目管理概述
2.1 PPP和EPC管理模式概述
2.1.1 PPP管理模式概述
2.1.2 EPC管理模式概述
2.2 PPP+EPC管理模式概述
2.2.1 PPP+EPC模式的概念辨析
2.2.2 PPP+EPC模式內涵的一般性解讀
2.2.3 重大工程應用PPP+EPC模式的優勢與存在的困難
2.3 PPP+EPC模式的內涵解構與價值實現路徑
2.3.1 PPP+EPC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價值意蘊
2.3.2 PPP+EPC模式的制度合規性保障邏輯
2.3.3 PPP+EPC重大工程價值共創實現路徑
2.4 PPP+EPC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面臨的挑戰
2.4.1 組織復雜性
2.4.2 技術復雜性
2.4.3 環境復雜性
第3章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PPP+EPC重大工程管理技術創新
3.1 復雜適應系統理論
3.1.1 系統與系統性
3.1.2 復雜工程系統的一般規律
3.2 復雜系統深刻相似性的引入
3.2.1 深刻相似性概念的引入
3.2.2 復雜系統深刻相似性的定義及性質
3.3 可視化項目復雜性分類
3.3.1 一種識別項目復雜性的宏觀定性方法
3.3.2 工程管理模式的復雜性臉譜
3.4 PPP+EPC模式下項目復雜性降解技術
3.4.1 復雜系統結構的型式(網絡型式)
3.4.2 復雜性系統的降解原理
3.4.3 PPP+EPC模式下項目復雜性降解路徑
第4章 基于價值共創的PPP+EPC重大工程治理體系設計與運作
4.1 PPP+EPC項目管理模式的目標管理體系設計
4.1.1 傳統PPP項目的目標管理體系
4.1.2 一體化目標管理體系設計
4.1.3 結構化目標設計基本步驟
4.1.4 以價值共創為核心的項目整體目標設計
4.1.5 從整體到局部的分解、融合
……
第5章 PPP+EPC重大工程的深度融合技術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技術融合創新驅動下PPP+EPC重大工程的價值共創 作者簡介
俞建強,男,1978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中國地質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房建、市政),杭州市危大工程專家庫成員,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間與開發方面的課題研究和工程實踐。有近20年的工程建設管理實踐經驗,主要負責完成了杭州紫之隧道BOT工程、商城大道隧道PPP工程等大型復雜工程項目。 謝琳琳,女.1974年12月生于廣西貴港,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注冊造價工程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參與了多個大型復雜工程項目實踐,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西軟科學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項目、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項目、企業委托橫向項目多項。近年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檢索論文40余篇,完成專著《重大工程社會責任行為選擇與演化》;譯著《再造建筑——如何用制造業的方法改造建筑業》;參編教材《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項目前期策劃》《工程經濟》。 李海林,男,1975年12月生于河北遷安,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專業,正高級工程師,水利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評審專家庫成員、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咨詢專家、浙江省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評審專家庫成員,任浙江華東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規劃、設計、監測、驗收及水資源與環境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工程建設管理。有20余年的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管理實踐經驗,涉及水利水電、交通、鐵路、碼頭、核電、火電、風電等各行業。主要負責完成了山東泰安、浙江桐柏、安徽績溪等抽水蓄能電站;雅礱江錦屏二級、金沙江白鶴灘等常規水電站;浙江省沿海高速工程、杭黃高速、杭甬高鐵、杭寧高鐵、三門核電、六橫電廠等大型復雜工程項目。 奚靈智,男,1982年7月生于浙江臺州,福州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正高級工程師,浙江華東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杭州D類人才。主要從事大跨度組合橋梁、城市地下空間與開發方面的課題研究和工程實踐。有17年的設計咨詢和工程建設管理實踐經驗,主要負責完成了杭州大江東基礎設施PPP+EPC項目,良睦路(文二西路至綠汀路)工程EPC項目等大型復雜工程項目。 王建望,男,1981年9月生于陜西咸陽,華南理工大學在讀工程博士,延安大學高級工程師,延安圣地人才。主要從事隧道及地下空間工程方面的工程管理實踐與教學科研。有16年的工程建設管理實踐經驗,參建過公路、市政、城市軌道交通等多項PPP、EPC模式大型復雜工程項目。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