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問道——周韶華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212957
- 條形碼:9787571212957 ; 978-7-5712-129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問道——周韶華訪談錄 本書特色
周韶華,1929年10月出生于山東榮成市石島,現居武漢。1941年參加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1950年畢業于中原大學美術系。2008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終身成就藝術家”稱號。2015年獲評2014年度“中華文化人物”。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
問道——周韶華訪談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經,以周韶華先生藝術事件和思想觀念為緯,采用訪談錄的形式,將先生所經歷的時代風云和心路歷程一覽無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書稿分為“我的人生入場券(1929—1949)”“怕有什么用(1950—1979)”“掀起‘85思潮’(1980—1989)”“探索現代語言(1990—1999)”“點亮心靈之光(2000—2009)”“革新仍在路上(2010至今)”等6個時間節點,全面詳盡地展示了周韶華先生個人生平事跡,呈現了中國畫發展演進的時代圖景。
問道——周韶華訪談錄 目錄
我的人生入場券(1929-1949)
把藝術當作自己心靈情感的投影
愛好是*好的老師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連環畫燃起了我畫畫的熱情
為人生而塑造自己
怕有什么用(1950-1979)
讀書拓展了我的思維空間
我一生中*感激的是她
我畫畫沒有條條框框
他倆都是我心儀的老師
十年間唯一一張參展作品
絕不放下武器
掀起“’85思潮”(1980-1989)
一次精神尋根之旅
“大河尋源”讓我有了話語權
別怪我挖你的墻腳
為解放思想鼓與呼
給中國畫創新提供依據
我和劉國松有很多相似之處
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你的閱歷和真情實感
應該含有大于美術的使命
總不能一棍子把他打死
我從不背包袱
探索現代語言(1990-1999)
藝術作品需要多面支撐
藝術家還是要扣住藝術本體
一掃筆墨線條柔弱之風
藝術創造是心靈的閃光
作品要有文化內涵
我去的目的就是給吳冠中解圍
點亮心靈之光(2000-2009)
經歷本身就是財富
再難總得有人做
不是翻譯,而是藝術轉換
要把失落的輝煌找回來
呈現物的精神之光
做一個有文化的學者型藝術家
這也是我的人生三部曲
跳出三界九天外
革新永在路上(2010至今)
出全集是為了還原歷史的真實
一點一線通乾坤
藝術與我的人生是血融一體的
藝術是沒有國界的
找回中國的文化
不忘民族文化身份
我把*好的東西都捐獻出去
做自己的上帝
作品就是話語權
附錄
附錄一:周韶華《橫向移植與隔代遺傳——1985年1月3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
附錄二:周韶華《再論全方位觀照》
附錄三:周韶華藝術年表
后記
問道——周韶華訪談錄 節選
把藝術當作自己心靈情感的投影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名震畫壇的宗師巨匠燦若繁星,不可勝數。但能夠將天地大觀、文化史觀、人文之助和藝術革新集于一身者,卻極為少見。周韶華就是這樣一位有膽識的中國現代水墨的奠基人和領航者,一位有情懷有擔當的藝術大家。在他身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牢籠古今的大師風范,更為他無所畏懼的創新欲望所動容。幾十年來,他全心致力于中國畫轉型,建構中國畫的新時代坐標,用自己的探索精神震撼了文化界,也震撼了每一顆熱愛藝術的心。 [黃:黃誠忠;周:周韶華] 黃:周先生,現在是2017年,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明年就是您的九十華誕。從1949年南下來到武漢,至今也已六十八年。回顧您的一生,什么讓您*滿意? 周:*滿意的有兩件:一是當小八路,寫寫畫畫,說說唱唱,打游擊,驅日寇,很受戰士與領導們的青睞;二是掀起“”85思潮”,解放思想,藝術革新。*大的收獲是使一代美術青年崛起,使得一批杰出青年畫家和理論家涌現出來,成為當今美術舞臺的主角。我自己也是創作、理論雙豐收。 黃:那么,什么又是您*大的遺憾呢? 周:*大的遺憾也有兩個:一是所有的前輩、親人、長者都不在世了,沒有機會行孝:二是由干號到客觀的陽力和壓力,未能把一些杰出人才提拔到相應的崗位。 黃:在您的生命中可能遇見過很多“貴人”,有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沒有這個人就沒有后來的周韶華? 周:我一生*幸運的是,一路走來都有人給我發力與推力,這種條件更要靠自己去創造,并非老天爺所賜。我覺得是一個時代的文化大背景在支撐我,是一群人在幫助我,在*困難的時刻,只能說他們是暗中保護,與落井下石者完全不同。 黃:張曉凌說您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先知先覺”式的人物。他還說——讓我在這里引用他的原話:“中國畫一直面臨現代性的轉換問題,而周先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代水墨的奠基人和拓荒者,是開宗立派式的大師之一。” 周:把中國畫向現代轉型,是我的破題之舉的核心話語。首先是看到了文人畫傳統的缺失與短板,其次,我針對其缺失與短板提出理論根據,并且拿出解題方案,端出踐行效果。 黃:在您看來,文人畫的缺失與短板表現在哪些方面? 周:文人畫至少有兩大短板:**,它是個封閉系統,拒絕別的東西滲透,拒絕開放包容,反對跨界超越。沒有跨界超越,藝術只會越搞越窄、越搞越小、越搞越死。老子講大象無形,大方無隅,意思是*大的形象沒有形跡,*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棱角,其核心是兼容百態。大象無形就好比宇宙,大方無隅好比是地球。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地球和時間是無始無終的,從什么時間開始到什么時間結束都很難說。思維和視野只有這個樣子,才能不拘泥于一定的事情和格局,而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和場景。第二,從王維提出來“畫道之中,以水墨為*上”之后,筆悉開始一統天下,拒絕色彩,反對色彩,排斥色彩,特別是到了元明清,中國畫完全走向一個單一的道路,形成了一個公式化、概念化、單一化的東西。其實,唐朝鼎盛時期的繪畫是金碧輝煌、五光十色的,宮殿、廟堂輝煌無比,展現的是盛唐氣象。安史之亂以后,唐代開始走下坡路,文人們仕途無望,心態非常消極,對廟堂表現冷落,并排斥色彩。孟子講“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光輝與色彩是分不開的,沒有色彩哪來的光輝?表現大美,沒有色彩怎么能行呢? 此外,文人畫的媒材都是軟性的,沒有硬度,沒有鋼鐵一樣的東西,比如,毛筆的頭是軟的,水是柔和的,宣紙也是軟的。我為什么會有這個感覺?因為每到一個大型展覽會,*搶眼的是雕塑,它是立體的,是硬質材料的,所以它非常突出。其次就是油畫和版畫,它的結構講塊面,塊面也是有力度的。而中國畫在里面是軟飄飄的、灰溜溜的,不管畫多大,都沒法與雕塑和油畫相比,因為中國文人畫中缺少強度和力度。 黃:對您而言,繪畫意味著什么?或者說,藝術家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質? P7-9
問道——周韶華訪談錄 作者簡介
黃誠忠,原名黃承忠,筆名晨鐘,1962年生于山東范縣(后劃屬河南),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曾供職軍區機關,授上校軍銜,現為湖北省周韶華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者長期從事藝術創作,并注重理論研究,在專業報刊發表文章近百篇,著有《鄭板橋與范縣詩書畫集》《畫壇大家——眾家評說周韶華》《吳冠中與周韶華——藝術作品比較鑒賞》《民族記憶——中國抗日愛國將士翰墨集》《俯仰天地間——鄭板橋十二年為官生涯》等。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