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與結構鑒定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4787
- 條形碼:9787030714787 ; 978-7-03-07147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與結構鑒定 內容簡介
有毒中藥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與結構鑒定》選定了40種常用有毒中藥材,共包含47個單體化合物!冻S弥兴幎拘猿煞址治雠c結構鑒定》簡要介紹了這些有毒中藥材的基原、產地、功效與主治,對這些有毒中藥材的毒性成分進行了薄層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并采用波譜分析法對這些毒性成分進行了結構鑒定 , 展示了毒性成分的色譜、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和質譜圖。
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與結構鑒定 目錄
第1章 根類藥材 1
1.1 青木香 1
1.2 廣防己 5
1.3 川烏 7
1.4 草烏 17
1.5 附子 20
1.6 雪上一枝蒿 21
1.7 防己 24
1.8 苦參 28
1.9 山豆根 34
1.10 兩面針 38
1.11 雷公藤 42
1.12 狼毒 45
第2章 莖、皮類藥材 51
2.1 虎杖 51
2.2 八角蓮 56
2.3 延胡索 61
2.4 重樓 65
2.5 仙茅 75
2.6 土荊皮 79
第3章 藤類藥材 87
3.1 天仙藤 87
3.2 關木通 89
3.3 青風藤 91
3.4 黃藤 95
第4章 花果類藥材 99
4.1 洋金花 99
4.2 馬兜鈴 106
4.3 罌粟殼 109
4.4 吳茱萸 112
4.5 鴉膽子 119
4.6 川楝子 124
4.7 喜樹果 128
4.8 蛇床子 131
第5章 種子類藥材 139
5.1 苦杏仁 139
5.2 郁李仁 143
5.3 桃仁 145
5.4 馬錢子 147
第6章 全草類藥材 155
6.1 麻黃 155
6.2 尋骨風 162
6.3 細辛 165
6.4 長春花 171
第7章 動物類藥材 177
7.1 蟾酥 177
7.2 斑蝥 186
附錄 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和結構鑒定儀器配置表 191
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與結構鑒定 節選
第1章根類藥材 1.1 青木香Aristolochiae Radix 【基原】 本品為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和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的根。青木香原植物及藥材見圖1.1.1、圖1.1.2。 【產地】 主產于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功效主治】 平肝止痛、解毒消腫。用于眩暈頭痛、胸腹脹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主要毒性成分】 馬兜鈴酸A(aritolochic acid A)。 【色譜分析】 (1)薄層色譜分析 樣品制備:取干燥原藥材粉碎至粉末,過三號篩,取粉末約3 g,加無水乙醇約50 mL,加熱回流1 h,過濾,將提取液減壓濃縮得提取物,將5 mL乙醇加入提取物中,使其溶解,制得所需供試品溶液[1]。另取對照品馬兜鈴酸A適量,加乙醇制成濃度為0.5 mg/mL的對照品溶液。 薄層層析板:硅膠G板。 展開系統:苯-丙酮-甲酸(8∶2∶0.1)[2]。 顯色方法:日光下觀察。 檢測方法:將配制的展開劑放入展開缸后,密閉預飽和30 min穩定,展開,取出,晾干,在日光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對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見圖1.1.3。 (2)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樣品制備:①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干燥原藥材粉碎至粉末,過三號篩,取藥材粉末約1 g,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甲醇25 mL,直接加熱回流2 h,放冷,搖勻,取適量上清液經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所得濾液即為供試品溶液。②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對照品馬兜鈴酸A適量,加體積分數為70%的甲醇溶解配制成濃度為0.1 mg/mL的對照品溶液。 色譜條件: 色譜柱:BDS HYPERSIL C18,250 mm×4.6 mm,5 μm。 流動相:以甲醇為流動相A,以體積分數為1%的冰醋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照表1.1.1的時間程序進行梯度洗脫[3]。 表1.1.1 青木香流動相時間程序 流速:1.0 mL/min。 檢測波長:319 nm。 進樣體積:10 μL。 柱溫:25℃。 分析結果見圖1.1.4。 圖1.1.4 青木香高效液相分析譜 A. 馬兜鈴酸A,RT(保留時間)=19.460 min;B. 青木香 【波譜分析】 (1)馬兜鈴酸A紫外光譜:見圖1.1.5。 圖1.1.5 馬兜鈴酸A紫外光譜 (2)馬兜鈴酸A紅外光譜:見圖1.1.6。 圖1.1.6 馬兜鈴酸A紅外光譜 (3)馬兜鈴酸A核磁共振譜 1)1H NMR譜(600 MHz,DMSO):見圖1.1.7。 圖1.1.7 馬兜鈴酸A 1H NMR譜 2)13C NMR及DEPT譜(600 MHz,DMSO):見圖1.1.8。 圖1.1.8 馬兜鈴酸A13C NMR及DEPT譜 (4)馬兜鈴酸A質譜:見圖1.1.9。 圖1.1.9 馬兜鈴酸A質譜 注:本書中質譜圖原始數據均只保留到個位,小數點后數值已舍去 參考文獻 [1] 常朝霞, 聶桂華, 陳匯強, 等. 薄層掃描法測定青木香中馬兜鈴酸的含量. 中成藥, 2000, (3): 229, 230. [2] 蘇瑛, 熊英. 廣防己及其混偽品的薄層色譜鑒別. 時珍國醫國藥, 2002, 13(9): 533, 534. [3] 韓娜, 路金才, 畢開順, 等. RP-HPLC法測定14種中藥材中馬兜鈴酸A的含量.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08, (2): 115-118. 1.2 廣防己 Aristolochiae Fangchi Radix 【基原】 本品為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 C. Wu ex L. D. Chou et S. M. Hwang的根。廣防己原植物及藥材見圖1.2.1、圖1.2.2。 【產地】 主產于廣東、廣西。 【功效主治】 祛風止痛、清熱利水。用于濕熱身痛、風濕痹痛、下肢水腫、小便不利。 【主要毒性成分】 馬兜鈴酸A。 【色譜分析】 (1)薄層色譜分析 樣品制備:取干燥原藥材粉碎至粉末,過三號篩,取粉末約3 g,加無水乙醇約50 mL,加熱回流1 h,過濾,棄去濾渣,所得濾液即為所需供試品溶液[1]。另取適量馬兜鈴酸A,加乙醇制成濃度為0.5 mg/mL的對照品溶液。 薄層層析板:硅膠G板。 展開系統: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0∶10∶1∶1)[1]。 顯色方法:日光下觀察。 檢測方法:將配制的展開劑加入展開缸后,密閉預飽和30 min穩定,展開,取出,晾干,在日光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相同Rf值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見圖1.2.3。 (2)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樣品制備:①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干燥原藥材粉碎至粉末,過三號篩,取藥材粉末約1 g,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甲醇25 mL,直接加熱回流2 h,放冷、搖勻,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濾液,即得所需供試品溶液。②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對照品馬兜鈴酸A適量,加體積分數為70%的甲醇配制成濃度為0.1 mg/mL的對照品溶液。 色譜條件: 色譜柱:BDS HYPERSIL C18,250 mm×4.6 mm,5 μm。 流動相:以甲醇為流動相A,以體積分數為1%的冰醋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照表1.2.1的時間程序進行梯度洗脫[2]。 表1.2.1 廣防己流動相時間程序
常用中藥毒性成分分析與結構鑒定 作者簡介
徐宏喜,現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國家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教授,上海市首批特聘專家。1994年獲得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國立和漢藥研究所藥學博士學位,并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及加拿大Dalhousie大學微生物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先后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中藥研究中心科學主任、香港和記黃埔(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不錯醫藥顧問、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開發總監。2001~2010年擔任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副總裁兼中藥研究室主任。至今已發表SCI論文200多篇,H指數為43,入選2014、2015及2016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擁有1項PCT以及8項美國研究發明。 主要社會兼職包括: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實驗藥理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分析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鑒定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中藥教育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靠前現代化中醫藥學術會議聯席主席、上海市僑界知識分子聯誼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藥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靠前和國內十余種學術刊物的編委及現代化中醫藥靠前協會創會董事等。先后應邀前往我國臺灣地區、香港、澳門等地以及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巴西、加拿大、奧地利、印度等國家做學術報告。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藥活性成分及藥效評價研究、中藥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以及中藥新藥開發等。重點進行病毒感染、腫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及耐藥菌的中藥防治與藥效評價研究,闡明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及相關產品。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