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26744
- 條形碼:9787030326744 ; 978-7-03-0326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篇) 內容簡介
錢老提出了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系統科學是這一體系的突出特點之一。本書從整個體系的宏觀視角,按照錢老對系統科學的分類,對其各部分內容分別進行了介紹,其中突出討論了錢老系統科學思想的特點,及錢老對系統科學發展乃至對整個科學發展的貢獻
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篇) 目錄
《錢學森科學技術思想研究叢書》序
前言
我對系統學認識的歷程1
西醫著名的臨床醫生可不是機械唯物論11
中醫是整體地辯證地來看問題,避免了機械唯物論14
研究人口問題要從實際出發18
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實際上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一個普庭的方法22
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25
利用系統學的思想研究社會系統,建立社會系統學29
社會是一個特殊復雜巨系統31
研究社會系統要分析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意識的社會形態三個方面34
處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不能簡單化39
我們叫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簡稱綜合集成44
關于將知識工程引入系統學的問題48
總體設計部是國家的決策咨詢機構51
要認識到metaanalysis方法的不足55
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也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方法59
建立總體設計部是我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64
社會主義要勝利,就要用綜合集成的方法來實現70
社會科學要與自然科學結合73
我們的方法還是叫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好77
要研究金融經濟學81
關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問題82
關于第五次產業革命與社會系統工程95
對老年問題不僅是養老,要發揮老年人的特殊作用99
21世紀是信息的競爭,我們現在就要抓信息網絡的建設101
我們要發展“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理論108
我們要了解國外對復雜性的研究111
總體設計部要經濟、政治、文化、精神文明一起抓119
社會主義建設要有長遠考慮123
建立總體設計部一定要有中央的支持127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指導科學研究137
關于系統學的產生與發展142
附錄:于景元在系統學討論班上的報告147
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篇) 節選
我對系統學認識的歷程 ——1986年1月7日在系統學討論班上的講話 錢學森:于景元同志要我今天講講為什么要研究系統學。我就按照他的要求,講講這個問題。 首先,什么是系統學?我想把系統學一詞的英文譯作systematology。講系統學也必然聯系到系統論,給系統論起一個英文名字,我想是不是可以叫systematics。這里稍微有一點混亂,就是systematics在法語里的意思是分類學。當然在英語中這個分類學并不叫systematics。關于分類學這個詞,我問過生物 學家,他們的習慣是用taxonomy。所以,要以英文表達,假使把系統學叫做 systematology,那么把系統論叫做systematics大概是可以的。 要講這個問題,我必須首先說一下人類的知識問題。我認為人類的知識包括 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所謂的科學。現在要說科學的話,應該把它認為是系統 的、有結構的、組織起來互相關聯的、互相匯通的這部分學問,我把它稱為現代 科學技術體系。但人類的知識還有許多是放不到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去的,經驗 知識就屬于這種。一年多前,我說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叫做前科學——科學之前的東西。那也就是說,人認識客觀世界,首先是通過實踐形成一些經驗,經驗也總結了一些初步的規律,這些都是前科學。進一步地提煉、組織,真正納入到現 代科學技術體系里面去,那才是科學。所以知識有這兩部分。當然這樣一種關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前科學慢慢地總結升華了,就進入到科學中去了。那么,前科學是不是少了呢?一點也不少,因為人的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所以又有新的前科學出現。因此,人的整個知識就是這樣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體系,也可以叫系統吧。 這就說到科學技術,或者科學本身的體系問題。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開始也是很零碎片面的。那時,我只知道自然科學技術,因為我原來是搞工程技術的。自然科學里好像有三個部分: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是工程技術;工程技術的理論像力學、電子學叫技術科學,就是許多工程技術都要用的,跟工程技術密切 相關的一些科學理論'再往上升,那就是基礎科學了,像物理、化學這些學科。這樣一個三層次的結構也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在人類歷史上,恐怕原 先只有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工程技術,或者叫技術,并沒有科學。科學是后來才 出現的。那時候,科學與改造客觀世界的工程技術的關系不是那么明確。科學或者叫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發生關系,那還是在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事,就是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才開始有技術科學,也就是這個中間層次。現在我們說,自然科學好像是這么三個層次:直接改造世界的就是工程技術;工程技術共用的各種理論是技術科學;然后再概括,成為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理論,也就是基礎科學。 后來,我把這樣的一個模式發展了,說它不只限于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是人從一定的角度認識客觀世界,就是從物質運動這個角度。當然,人還可以從其他 角度認識客觀世界,那就屬于其他科學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部門,還有原來在自 然科學里面的數學。數學實際上要處理的問題是很廣泛的,不僅僅限于自然科學,今天的社會科學也要用數學,所以我覺得應該把數學分出來,作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部門。后來又有了新的發展,比如說聯系到系統學、系統論,這就是系 統科學,是一個新的部門。還有思維科學和研究人的人體科學。到這個時候,我 說科學技術體系有六大部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系統科學、思維 科學和人體科學。后來看還不行,不是所有的人類有系統的知識都能納入這六大部門。比如說,文藝理論怎么辦?好像得給它一個單獨的位置。后來又看到軍事科學院的同志,我想軍事科學向來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應該是個單獨的部門,所以又多了一個軍事科學。那就從六個變成八個大部門了。這時候我感到,恐怕 將來還有新的部門,所以我就預先打招呼,說這個門不能關死,還可能有新的。 果然到了去年年初,我又提出了行為科學,行為科學好像擱到以前哪個部門里都 不合適。行為科學是講個體的人與社會的關系,既不是社會,也不是個體的人,所以又多了一個行為科學。到現在為止,我的看法是,科學技術體系從橫向來劃 分,一共有九個部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文藝理論、軍事科學、行為科學。而縱向的層次都是三個:直接改造 客觀世界的,然后是工程技術共同的科學基礎——技術科學,再上去,更基礎更一般的就是基礎科學。 這樣的結構是不是就完善了?恐怕還不行。因為部門那么多,總還要概括吧!怎么概括起來?我們常常說,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高概括是哲學,是馬克 思主義哲學。所以,*高的概括應該是一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每一個科 學部門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間應該還有一個中介,就把它叫做橋梁吧!每個部門有一個橋梁,自然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自然辯證法;社會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歷史唯物主義;數學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數學哲學;思維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認識論;人體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 的橋梁是人天觀;文藝理論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美學;軍事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軍事哲學,至于說行為科學,這個橋梁是什么?應該說是人與 社會相互作用的一些*基本的規律,可不可以叫馬克思主義的人學? 剛才剩下來沒有講的就是系統科學了,現在我要單獨講一下。系統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系統論,就是剛才一開始講的systematics,而不是現在 流行的什么三論,或者叫老三論,還有新三論等等。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 的。系統科學根本的概念是系統,所以應該叫系統論。系統論里面當然包括所謂 老三論里面控制的概念,也包括信息的概念,這些都應該包括進去了。至于說新 三論,那更怪了,實際上也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系統學里面的耗散結構、協同學、 突變論這些東西。其實,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并不是到新三論就截止了,不 會再有更新的東西了。現在不是還有混沌,還有好多新東西嗎?那么,到底有完 沒完呢?若按三論說發展下去,就成了老三論、新三論、新新三論、新新新三論 再下去只能把概念都搞亂了。所以,系統科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 我認為是系統論。 那么,系統科學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工程技術就是系統工程 了。現在看來恐怕還有自動控制技術,這些都是屬于系統科學的工程技術,而系 統科學里的技術科學,我開始認為是運籌學,后來看還要擴充一下,擴充到像控制論、信息論。實際上,真正的控制論、信息論就是技術科學性質的。系統科學的基礎科學是尚待建立的一門學問,那就是系統學。一會兒,我要仔細地講這個問題。這樣,系統科學的工程技術就是系統工程、自動控制等;技術科學層次的 是運籌學、控制論、信息論;將要建立的基礎科學是系統學'系統科學到馬克思 主義哲學的橋梁就是系統論。系統科學就是這樣一個體系。 *近,我看到哲學家們在講哲學的對象,或者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象問 題,搞得挺熱鬧的。在哲學家里面我認識的一個,就是吉林大學哲學系的教授高 清海,高清海教授在去年的《哲學研究》第八期上有一篇文章,就是討論哲學的 對象問題。這篇文章我覺得挺好的。后來我給高教授寫了一封信,說:一方面你 寫了一篇好文章,但另一方面,我也覺得,你討論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早就解決 了?我說的這個科學技術體系從九大部門到九座橋梁,然后到馬克思主義哲學。 這就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全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系統科學、 思維科學、人體科學、文藝理論、軍事科學、行為科學這九大部門的關系。如果 這個關系明確了,那么哲學是研究什么對象的,那不是一目了然了嗎?也就是我 常常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然要指導科學技術研究,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必然 會發展、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死的,它一方面指導我 們的科學技術工作,另一方面科學技術工作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必然會影響到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深化。我這個想法也許有點怪,哲學家們一下子還接受 不了。高清海教授已經好幾個月還沒有復我的信了。*近,我又找了一位教授,北京大學的黃楠森,又給他提這個問題。我說,我給高清海寫信了,他沒有復我,我現在又向你請教。你看怎么樣?同志們,學問是一個整體的東西,實際上不能分割。我們談一部分,也必然影響到其他部分,恐怕這就是系統的概念吧。 這就說明,所謂的系統學是一門什么學問。在我的概念里,它是一門系統科學的基礎科學。我們講基礎科學就是技術科學更進一步深化的理論。我必須說,這樣一個認識,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得到的,中間有一個很長的過程。 第二點,講一講我對系統學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也粗略地在紀念關肇直同志的會議上講過,今天再講得仔細一點吧。 我必須說,在1978年以前,對于什么系統、系統科學、系統工程,什么運籌學這些東西,我也是有些糊涂的,并不清楚,僅僅是感到有那么一些事要干。所以那時候在七機部五院宣傳這個事,但是沒有一個條理,1978年以前就是這 么一個狀態。開始稍微有些條理是在1978年9月27日,在《文匯報》上我和許國志、王壽云合寫了一篇東西。這篇東西的基礎,今天向同志們交心,那并不是 我的,而是許國志同志的。因為在那年,可能是7月份,也許更早一點,5月 份,許國志給我寫了一封信。他說,什么系統分析、系統工程,又是運籌學,還 有什么管理科學,在國外弄得亂七八糟,分不清它們的關系是什么。他建議把那個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技術系統叫系統工程,有各種各類的系統工程。比如,復 雜的工程技術的設計體系,今天在座的很多人所熟悉的總體部的事就叫系統工程。至于說企業的管理就是屬于管理系統工程等等,有很多這種系統工程。然后 他說各種系統工程都有一個共同需要的理論,他那個時候說,這個理論是運籌 學。運籌學就是一些數學方法,是為系統工程具體解決問題所需要的。這就是當 時在國外弄得很亂的一種情況。比如說,二次大戰中先有operations analysis, 后又變成operations research,把這些東西用到工業管理方面,就變成management science。 然后還有專門分析系統間、系統內部的關系的,叫做systems analysis。我覺得systems analysis好像就是應用的。其實不然,名詞很怪。在維 也納還有一個單位叫 IIASA。IIASA 就更怪了,叫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systems analysis 本來就是 applied,怎么還有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所以,外國人也是不講什么系統的,說到哪兒是哪兒。誰舉一面旗幟,他就在那里舉起來,可以舉一陣子。所以,在1978年9月27日《文匯報》上的文章中,我們試圖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把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一些工 程技術,叫各種各樣的系統工程。這些系統工程共用的一些理論或者叫技術科 學,就是運籌學。我在1978年秋天的認識就停留在這里。歸納起來是兩點:一 個是我們那時考慮的系統,還只限于人為的系統,自然界的系統我們沒有考慮進去;二是這些人為的系統里,并沒有考慮到自動控制,所以對控制論到底如何處理,也沒有講清楚。根據這兩點,今天看來,當時我們對于系統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 第三點,大概過了一年,1979年10月份在北京召開了系統工程學術討論 會。那次討論會是很隆重的,許多領導同志都去了,給系統工程的工作以很大的推動。在那個討論會上,我個人才把系統的概念擴大到自然界,也就在那個時候 才提出系統這樣一個思想是有哲學來由的,并追溯到差不多一個世紀以前。恩格 斯在總結了19世紀科學發展的時候講了一些話。他說:“客觀的過程是一個相 互作用的過程”,這就是說,過了一年,我的眼界才有所擴大。也就在那個會上, 我的發言就把系統科學的體系問題提出來了,但這個體系是有缺點的。那時候認 識的這個體系只有一個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工程技術——系統工程,再加上這些 系統工程所需要的共性理論——技術科學,就是運籌學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