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49005
- 條形碼:9787214249005 ; 978-7-214-24900-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 本書特色
備受關注的女性史研究著作 獲美國伯克希爾女性史會議書籍獎“著作獎” 探究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與性別問題的經典之作 作者大大豐富了我們對那些令人不安的、有趣的現象的了解:一大批年輕女性發誓終身守貞,或以自殺的方式來紀念她們生病、精神錯亂或死去的未婚夫。作者闡明了那個時期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復雜性,并將廣泛的性別問題納入了關注范圍,遠遠超出了所調查的主題。 ——加拿大約克大學人文部女性研究院教授,季家珍(Joan Judge) 社會歷史學家面臨的重要也是挑戰性的任務之一,就是解釋那些在現代讀者看來令人困惑甚至震驚的行為。作者在這本優秀的書中抽絲剝繭地闡明了這個問題。 ——明尼蘇達大學歷史教授,王安(Ann Waltner) 作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封建末期,女性在意識形態、心理、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對社會的反應。作者收集的資料豐富,包括了貞女們自己的作品,以及生動的插圖、編年表和地圖,同時保持學術嚴謹。這本書對非專業人士和專家理解這個時期女性、家庭、社會的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歷史系,艾志端(Kathryn Edgerton-Tarpley) 作者整理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始檔案,細致入微地展現了中國封建末期的“貞女”這個被極度塑造的人群形象。她的書將這種對女性貞節的崇拜置于當時文化和知識討論的背景中,為研究女性生活和中國歷史增添了寶貴的內容。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學系教授,胡纓(Ying Hu)
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 內容簡介
中國封建末期的貞女現象引發了中國歷史上關于禮與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識形態論爭。 本書從家庭沖突、國家政策、地方歷史、學術論爭以及貞女個人的主觀觀點等角度,對中國封建末期貞女的生活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對貞女現象及其與當時社會制度、文化、經濟、思想變遷的關系進行全面的了解,探討女性與其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通過勾勒貞女現象之形成、發展軌跡以及國家和社會對它的反應,通過判析圍繞著貞女現象的矛盾沖突,揭示這種行為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本書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歷程,并由此解釋是什么影響了這一時期女性的性別身份,以及她們如何看待和表達尊嚴、責任和愛情,從而為了解中國封建末期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 目錄
目 錄
致 謝 1
引 言 1
貞女現象的背景與本文討論的核心問題 3
貞女現象與明清歷史 8
貞女與明清的家庭 11
“為什么”的問題 14
本書的資料問題 17
**部分 歷史 23
**章 道德英雄主義與崇尚極端:明朝(1368—1644) 25
“貞”和“貞女” 26
早期故事 28
話語變化:宋元時期 32
明朝的國家政策 37
追求新奇與極端的文化 44
政治動蕩與道德英雄主義 47
女性的忠貞與男性的忠誠 53
第二章 聚焦于貞女:17世紀 58
贊美殉死 59
清初文人對貞女的贊美 63
雪棠紀 64
宋典事件 65
王秀文傳奇 67
朝代危機和貞女象征 67
不合作者 69
復明分子在行動 72
效忠清廷 76
第三章 表彰貞女的國家和社會網絡:18—19世紀 79
旌表和滿族的民族身份 80
禁殉政策及其妥協 83
對貞女的旌表 87
地方政府的獎勵 95
文人歌詠和征文 100
建祠 105
地區差異 112
第二部分 選擇 119
第四章 勸阻:貞女的母家與夫家 121
守貞———唯一的出路? 122
貞女的階級與教育背景 125
父母—女兒的沖突 126
矛盾的責任:貞與孝 129
面對“抗命”的女兒 132
父母威逼的問題 136
應對不尋常的“兒媳” 140
立嗣 144
務實的新策略 148
第五章 為理念而獻身:選擇殉節 151
選擇死亡 152
風光的自殺:奔殉 159
為名而自殺? 161
自殺行為的文化象征 163
義:不容推卸的責任 169
幼年訂婚的心理影響 177
包辦訂婚中的“情” 179
相聚于另一個世界 185
“美麗的想法”從何而來 186
第六章 年輕的生命,漫長的旅程:貞女的生活 197
婚禮 198
特殊的兒媳 203
“處女母親” 207
貞女的行為規范 212
枯井波瀾 223
性的問題 229
伸張正義 234
當地精英和貞女的娘家 240
第三部分 意識形態 245
第七章 古禮與新解:關于貞女的爭論 247
歸有光與明朝的貞女爭論 248
清初的爭論 254
著名的乾嘉學者加入討論 261
在考據圈子之外 267
儒家經典注釋中的爭論 269
合葬的問題 273
中庸之道———平衡道義與禮儀 275
父兄筆下的貞女 278
結 論 287
附錄 《欽定大清一統志》中所錄的貞女 295
參考書目 299
索 引 317
譯后記 330
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 作者簡介
盧葦菁(Weijing Lu),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學士、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婦女史、清代社會和文化史。除本書外,還著有《游鑒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婦女生產》(Arranged Companions:Marriage and Intimacy in Qing China,2021)等。 秦立彥,現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學士、碩士,美國圣地亞哥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中美文學關系研究、中英文學關系、英美現代詩歌、中國電影。著有《理想世界及其裂隙——華茲華斯敘事詩研究》;譯有《我孤獨地漫游,如一朵云——華茲華斯抒情詩選》《華茲華斯敘事詩選》等;并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詩集《各自的世界》《可以幸福的時刻》《地鐵里的博爾赫斯》。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