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極花》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27575
- 條形碼:9787569527575 ; 978-7-5695-275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極花》研究 本書特色
賈平凹歷來是陜軍東征的一面旗幟,更是中國當代首屈一指、具有靠前影響力的文學大師,他用作品撐起了中國新文學的一片天空。數十年間,中國當代學術界和評論界對其研究層出不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賈平凹研究資料匯編”叢書便是對這諸多成果系統而完備的一次總結。希望通過這項工作,能為廣大賈平凹研究者提供手的非常不錯研究資料,從而提高中國當代知名作家專人專題研究的現有水平,并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提供具有文學史意義的參考。
《極花》研究 內容簡介
《<極花>研究》是“賈平凹研究資料匯編”叢書的一本。**部分自述與對話,收集的是小說后記和專家學者的交流訪談;第二部分從思想內蘊、敘事結構、語言書寫等不同理論層面和視角對作品進行了充分解讀;第三部分是綜合比較,將《極花》與賈平凹的其他小說以及當代作家鐵凝、格非、林白、陳忠實等作家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極花》研究 目錄
自述與對話
002??《極花》后記/賈平凹
010??賈平凹談《極花》:像刀子一樣刻在心里/陳曉明 別 鳴
013??虛實相生繪水墨 極花就此破天荒
——《極花》訪談/賈平凹 韓魯華
028??“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賈平凹 丁帆等
041??賈平凹:我不喜歡太情節化的故事/賈平凹 盧 歡
053??警惕“男才女貌”的敘事之“窯”
——關于《極花》的意象、女性形象及現實意義的討論/申霞艷 羅曼瑩 劉德飛等
064??賈平凹:寫胡蝶,也是寫我自己的恐懼和無奈/舒晉瑜
文本分析
068??賈平凹長篇小說《極花》:中國城鄉“紅與黑”的水墨風俗畫/丁 帆
071??鄉村書寫與藝術的反轉
——關于賈平凹長篇小說《極花》/王春林
082??寫出鄉村背后的隱痛
——《極花》閱讀札記/韓魯華
096??賈平凹與《極花》/吳義勤
100??回不去的田園:《極花》之痛/孔令燕
104??《極花》:是豐厚的,也是輕逸的/施戰軍 何 晶
107??從逸事到敘事
——論《極花》鄉土蛻變肌理的人性困境/金春平
116??男性霸權下的絕望抵抗
——論賈平凹小說《極花》/彭嵐嘉 楊 華
122??星光嘆蝶影 彩紙挽花魂
——論賈平凹長篇小說《極花》中的三個隱喻/魏晏龍
130??無處安放的靈魂
——評賈平凹長篇新作《極花》/王萬順
綜合比較
140??中國*后的農村
——《極花》論/何 平
156??真實性、現實感與糾結的文化心態
——讀賈平凹的《極花》/彭正生
165??賈平凹的“問題寫作”
——讀《極花》/蘇沙麗
175??打工妹生存轉向的文化隱疾與身份切問書寫
——以賈平凹《極花》為例/許心宏
184??《極花》的鄉村敘事與意義建構/孫英莉 陶 穎
194??沉重的命題 輕逸的敘述
——關于賈平凹的《極花》及其他/謝文芳 陳國和
203??關系視域下的空間認同
——評賈平凹的《極花》/朱 妍 趙 倩
210??在歷史與倫理的悖反中審視《極花》/昌 切
221??在現實與想象中糾葛:賈平凹《極花》的敘事藝術/程 華
229??《高興》與《極花》:左翼傳統下的另類底層寫作/周燕芬 李 斌
239??論《極花》與《望春風》的日常生活詩學/關 峰
249??附錄:研究總目
《極花》研究 節選
中國城鄉“紅與黑”的水墨風俗畫 丁 帆 無疑,三十年來的中國鄉土人口大遷徙,給農村帶來的是一些有災難性征兆的后果:荒蕪、空巢、女人、兒童……一幅幅失序畫面構成了時代與社會的長鏡頭,更重要的是傳統宗法倫理的顛覆和農耕文明秩序的喪失,往往讓作家在中國經驗的書寫中失位和迷茫。因此,這些年來我們的許多作家總是習慣于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上代底層窮苦大眾進行社會控訴,這種自“五四”以來自上而下的“同情與憐憫”的美學抒情風格幾乎成為百年來中國作家寫作經驗的宿命。能否打破這種慣性與魔咒,更進一步去思考那些不被眾人所注意的暗隅里的人性吶喊呢?顯然,賈平凹試圖在《極花》這部作品中給出一個新的答案——在中國城與鄉的輪回之中,寫出一部人性深處自我搏戰與修復的信史才是作家的終極目標。 我不能猜度作者起名“極花”的真實意圖,但是我能夠從這部作品中聽到作者對異化了的人性進行反諷禮贊的陰冷笑聲,直至發出真心的地下笑聲。這種對惡之花的禮贊,在人性的層面上與司湯達的《紅與黑》有著某種暗通之處,同時又與“五四”鄉土小說的扛鼎之作《為奴隸的母親》有著一定的血緣關系。但是,與上述兩部名著所不同的,恰恰是鄉土的巨變在這兩部中外名著所沒能表現出來的時代內涵——人在兩種文明的格斗中呈現出的是一種失重的狀態。打個比方,就像“極花”這種由植物變成動物,再變回植物的二次蛻變的過程,不正是小說“極花”的象征意義嗎?如果將農村人比喻成植物,把城市人比作蟲子般的動物,那么主人公胡蝶進行的兩次蛻變,*終開出的那朵絢爛的極花,就分明預示了對人性的另一極的深刻反思和褒揚,而非陷入了那種非此即彼的平面化的人性書寫之中。這就是作者將主人公胡蝶分離成客觀的第三人稱“他者”胡蝶和主觀的**人稱的“我”的真實目的——讓人物脫離作者和讀者預設的軌道,在“莊生”與“胡蝶”之間游弋徘徊,才真正廓大了主題的內涵,向著哲學的高度攀升。這又不得不想起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創作的《廢都》,如果那里的男主人公還在“莊生”與“胡蝶”中找不到那個可以抵達彼岸的自我,作者只得將人物進行“文化休克”,那么,在《極花》中,作者似乎找到了社會文化的病灶,為這鄉土文明的末世開出了一副無可藥救的偏方。 賈平凹在處理藝術與現實人生關系時往往是隱晦地表達他自己的文學價值觀,這次他卻明確地闡釋出了他對文學創作觀念的價值立場:“我們弄文學的,尤其在這個時候弄文學,社會上總有非議我們的作品里陰暗的東西太多、批判的主題太過。大轉型期的社會有太多的矛盾、沖突、荒唐、焦慮,文學里當然就有太多的揭露、批判、懷疑、追問,生在這個年代就生成了作家的這樣的品種,這樣品種的作家必然就有了這樣品種的作品。卻又想,我們的作品里,尤其小說里,寫惡的東西都能寫到極端,而寫善卻從未寫到極致?很久很久以來了,作品的一號人物總是蒼白,這是什么原因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賈平凹實際上要解決的是百年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問題,明明已經向舊有的傳統農耕文明舉行了告別儀式,卻又為何始終擺脫不了現代性給我們帶來的文化困惑呢? 我并不以為賈平凹在《極花》中很好地完成了他所預設的對人性黑暗面的揭露,相反,我們在僅有的簡單故事情節的描述中,甚至看到的是作者在黑色的主色調中調和出了具有反諷意味的紅色色系,他把自己稱之為的“水墨畫”浸染在一種濃厚的鄉土風俗之中,透露出的是一種使人煩躁焦慮的色塊。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充滿著鄉土民俗的細節描寫,往往使人陷入閱讀的審美疲勞之中,然而,當我們將這些啰唆的細節描寫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學層面時,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在完成一種外在與內在合一的文化作用力的塑造。 我始終在胡蝶的兩種生活狀態中進行著這樣一種思考:一邊是窮困、野蠻、原始、寧靜的農耕文明;一邊是奢華、文明、現代、喧囂的城市文明。那個從農村進入城市的少女胡蝶,哪怕是在收破爛的貧民窟里棲身也要追求現代物質文明的腳步,那一雙從不離腳的高跟鞋,既是她對美的追求的象征,同時也是她試圖擺脫農耕文明枷鎖的一種儀式。當她被拐賣綁架甚至被強奸時,表現出的強烈反抗與出逃的信念當然是一個人的正常心態,但是,作家并沒有在常態的寫作構思中止步,其詭異的、獨特的構思打破了人們的慣性思維方式。在亦真亦幻的描寫中,作者又讓主人公回歸到了那個非人般的生活語境當中,用那個名字叫“兔子”的孩子作為兩種文明形態勾連的紐帶,我想,這千變萬化的社會與時代,*不變的就是人性,人性的力量有超越時代和文化的永恒價值。于是,作品在兩種文明的掙扎中,尤其是在二度循環中獲得了對人性在常態與非常態下的真實描寫,才能夠顯現出它的獨特的價值意義。 賈平凹寫了四十年的鄉土文學,總是在尋找新的突破口,我認為,他在形式上的變化再大也不會有太多創新,因為,人們看慣了他的藝術套路,尤其是陜西的風俗民情的描寫。而讀者期待的卻是他能否在這個“*好的時代也是*壞的時代”里寫出人性的大動蕩來,顯然,《極花》是具備了這樣的主題素質的,但是,作品被反反復復、絮絮叨叨的風俗與瑣碎的細節所淹沒了,而故事的情節卻沒有充分地展開,這是令人惋惜的地方。盡管作者已經砍去了許多文字,只保留了短短的十五萬字(這在賈平凹長篇小說中是罕見的現象),他“試圖著把一切過程都隱去,試圖著逃出以往的敘述習慣”,但是,正是過程的屏蔽,導致了閱讀的障礙,跳躍性的描寫往往陷入了無謂的場景細節描寫之中而不能自拔。作者明明已經意識到了主題內涵的重要性,但又忽略了對它更加深刻的發掘。“我幾十年寫過的鄉土,發生巨大改變,習慣了精神棲息的田園已面目全非。雖然我們還企圖尋找,但無法找到,我們的一切努力也將是中國人*后的夢囈。”作為一個藝術家,我們不能要求他像理論家那樣去直陳社會和時代的好與壞、利與弊,因為他們是用“曲筆”來表達情感的,但是在情感的表達中,我們足可見出作家的價值觀念的優與劣、高與低。亦如賈平凹自己所言:“當今的水墨畫要呈現今天的文化、社會和審美精神的動向,不能漠然于現實,不能躲開它。和其他藝術一樣,也不能否認人和自然、個體和社會、自我和群體之間關系的基本變化。”就此而言,《極花》要表現的思想內涵是再明確不過了。 在長篇小說一步步遠離社會和時代的今天,胡蝶們的悲慘遭遇固然值得我們深思,但是更加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卻是:胡蝶們在文化巨變的時代潮流之中,她們能夠蛻變成一個什么樣的胡蝶呢?我們從她們身上能夠體驗到現實的困厄嗎?我們從她們的體味中能夠嗅到未來文化與文明的胎動嗎?
《極花》研究 作者簡介
熊英琴,陜西商洛人。講師,主要從事當代詩學與當代文學研究。 魏丹丹,陜西臨潼人,發表論文數篇,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