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岱考古(第十四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0544
- 條形碼:9787030700544 ; 978-7-03-07005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岱考古(第十四輯) 內容簡介
《海岱考古》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編的關于海岱地區考古學文化研究的集資料性與學術性為一體的系列考古學文集。此叢書集中發表了山東省文物調查和考古發掘的簡報與報告,有重點地刊載了本地區考古學研究的論文。 第十四輯收錄了16篇發掘、調查、分析鑒定報告和7篇研究論文,為山東地區考古學文化體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本書適合從事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海岱考古(第十四輯) 目錄
平度市葛家舊石器地點調查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平度市博物館 沂源縣文物事業綜合服務中心(1)
山東沂源扁扁洞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研究報告 山東大學考古學系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2)
山東滕州后黃莊遺址發掘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
山東滕州前掌大遺址考古勘探報告 滕州市文物局 滕州市博物館(54)
山東青島龍泉河東遺址西周時期炭化植物遺存研究報告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 ( 75)
顓臾故城遺址考古勘探報告 臨沂市文化旅游發展促進中心(100)
山東滕州王馬廠遺址發掘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滕州市文物局 滕州市漢畫像石館 滕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40)
青州市邵莊鎮興旺莊戰國墓的清理 青州文化發展研究中心(166)
淄博市臨淄區齊陵一中墓地2019年發掘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淄博市臨淄區齊文化發展研究中心(170)
山東滕州官橋村南墓群2014~2017年發掘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滕州市漢畫像石館(200)
棗莊市山亭區東江村南畫像石墓發掘報告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棗莊市山亭區文化和旅游局(235)
山東東營廣饒縣牛家村北遺址發掘報告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營市歷史博物館(247)
山東金鄉光善寺塔出土一批佛教文物 濟寧市文物保護中心 金鄉縣文物旅游局 (265)
齊國故城小城北門遺址晚唐至五代墓葬發掘報告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淄博市臨淄區文物保護中心(279)
齊國故城小城北門遺址晚唐至五代墓葬出土人骨研究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10)
濟南市歷城區“張榮墓”考古發掘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濟南市歷城區文化和旅游局(315)
論夏商文化的分界及其年代 張溯(323)
曾國青銅器的*新發現與研究 黃錦前(341)
坑狀遺跡對周邊堆積的兩種影響模式試析 許晶晶(371)
青州及周邊地區北朝佛教造像的思考 宮德杰(379)
北宋天章閣待制吳鼎臣墓志考釋 張卡 吳名崗 侯天霖(394)
章丘元代碑銘二則考 李維維 李 鑫 張淑霞(409)
樂陵市井家遺址出土石像生考述 周 慧(419)
海岱考古(第十四輯) 節選
平度市葛家舊石器地點調查簡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平度市博物館 沂源縣文物事業綜合服務中心 河流是孕育史前文明的重要基礎,眾多遺存發現于(古)河道沿岸,河谷地帶始終是史前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古代人類依河而居,在河流兩岸留下了許多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址。正因如此,舊石器考古野外調查的重點之一就是對河流階地的考察,也常常會有很多發現。山東地區擁有數量眾多的舊石器晚期遺存,集中分布于沂沭河流域及汶泗河流域、魯中南中低山丘陵區、日照沿海及煙臺等地區,且以沂沭河流域分布*為集中。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域已發現遺址(地點)數量近百處,是山東史前研究*具潛力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在汶泗河和大沽河流域也獲得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發現[1]。 大沽河發源于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處,流經招遠、棲霞、萊州、萊陽、萊西、即墨、平度、膠州、嶗山九縣(市、區),在膠州市碼頭村南注入膠州灣。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4161.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潴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藥河、流浩河、桃源河。 對大沽河(包括小沽河)流域的舊石器調查前后開展過數次[2],發現幾處地點,石器面貌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其中,葛家地點石料多以石英為主,又因采集地貌與此前發現者均不相同,因此可作為本區新發現的石器遺存代表。 一、調查方法及過程 在地貌分區上,平度市屬魯東山區亞區,第四紀沉積物堆積繼承前期構造發展,成因類型較為復雜,以差異性升降運動為主。發育受現代地貌形態影響較大,丘陵區多為陸相沉積,沿海地帶的海積層常組成海拔5~10米的二級海積階地[3]。結合本區第四紀沉積物埋藏特點,并基于近年來在此區域所做調查的工作基礎,2016年5~6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平度市博物館組成調查隊,對大沽河上游以大澤山為中心開展了短期調查。實地調查之前,查閱與評估了本區此前史前考古資料和相關線索,并參閱了第四紀地質地貌圖,重點將適宜古人類生存和有利于埋藏古人類遺物的低山、丘陵、河流階地及洞穴等作為調查區域,并制定調查行進路線。隊伍組成包括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平度市博物館,調查人員除本文作者外,還有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的高文太及平度市的焦海磊。葛家地點即為此次調查所得,現將其發現過程及大體情況介紹如下。 二、區域環境與地質地貌 平度市位于膠東半島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6°28′~37°02′,東經119°31′~120°19′。東以小沽河、大沽河為界,與萊西、即墨市相鄰;西及西南以膠萊河為界,與昌邑、高密市相望;南與膠州市毗鄰;北與萊州市接壤。在大地構造上,位于沂沭斷裂帶東側,膠北臺拱西翼,為一古老基底褶皺地塊。地形大體北高南低,呈傘形向東南、西南、西北傾斜。北部是以大澤山脈為主的山地與丘陵區。山脈蜿蜒起伏,綿亙數十千米,海拔均在100米以上,系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廣泛出露元古代前震旦系與中生界白堊系組成基底的古老變質巖。膠萊河與大沽河為平度兩大水系。大沽河水系主要有小沽河、祝溝河、黃同河等。 下轄舊店鎮地處平度市東北部,北與煙臺市萊州市交界,東與青島市萊西市接壤。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西部為山區,中部大多是丘陵,小沽河沿岸有部分平原。葛家地點周邊分布大小水庫數個,多系大沽河支流流經區域興建而成(圖一)。 2016年5月下旬,調查隊在舊店鎮葛家村南約1千米的大澤山余脈、丘陵頂部棕黃色砂質基巖之上的灰色沙礫石層中采集到石制品,經初步整理,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及工具等。石料多為白色石英質,與此前在南村鎮柏家寨地點及南村地點發現的石制品所采用石料不盡相同。大沽河流域近年來發現數處舊石器晚期地點,地理坐標為北緯36°59′47.0″,東經120°05′01.5″,海拔159米。 三、石制品概要 調查共發現石制品26件,均采自地表。石料多系石英,燧石僅1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及工具,以及數件帶有人工痕跡的斷塊、殘片等(表一)。 表一葛家地點2016年發現的石制品類型與數量 石制品長6~76.6、寬15.2~58.7、厚7.3~70.7毫米,平均長34.9、寬31.1、厚23.4毫米;重2.4~209.6克,平均44.7克。從整體上看,石制品以小型為主,占石制品總數的66.6%;其次為微型和中型,各占16.7%[4]。 1.石核 共4件,占石制品總數的15.4%。初步判斷均系硬錘錘擊石核。素材以不規則形石塊為主,石料全系白色石英質,質純少裂隙。石核形狀均系不規則塊狀,利用率相對較高。平均長57.9、寬43.3、厚39.95毫米,均重117.025克;臺面角平均值為79°。4件石核共有臺面10個以上,其中人工臺面居多,天然節理面2個,有利用臺面棱脊剝片的標本。剝片面上的石片疤痕絕大多數比較深,形狀多不規則,個別呈四邊形、三角形和半圓形。石核邊角或棱脊上可見或疏或密的坑疤,人工性質暫難確認。 2016XGJZ∶1,雙臺面石核,兩個臺面其一為素臺面,近三角形,剝片2片,臺面角63°。其二為節理面,僅剝一片,石片角83°。長48.1、寬38.9、厚29.2毫米,重49.5克。輕度磨蝕(圖二,1)。 2016XGJZ∶4,雙臺面石核。白色石英質。臺面均系人工打制而成,其中主剝片面系以另一相對狹長的剝片面為臺面依次打片而成。因此此件石核也可以考慮存在修理臺面的情況。整件石核前后剝取5件石片以上,利用率相對較高。以現有保留情況觀察,*大疤長33.7、寬17.8毫米。石核長64.6、寬44.1、厚70.7毫米,重209.6克。輕度磨蝕。石片角73°(圖二,2)。 2016XGJZ∶2,多面體石核,白色石英質。核體近似橢圓形。一面較平,另一面略凸。周緣呈刃狀,似有向心打片意識。但大多片疤較小,不排除自然力碰撞造成的疤痕。主要剝片的石片角為81°,另一角度較大的在100°左右,不利于連續剝片,可見多個斷坎。長76.6、寬58.7、厚39.4毫米,重184.6克。輕度磨蝕(圖二,4)。 2016XGJZ∶3,多面體石核,白色石英質。毛坯為斷塊,其一為素臺面,略凹,打片僅限于一端;另一臺面系節理面,較其他各面顏色稍暗,呈棕黃色。以此為臺面剝片3件,呈魚鱗狀展布。臺面角65°、77°、84°。長42.3、寬31.5、厚20.5毫米,重24.4克。輕度磨蝕(圖二,3)。 圖二 平度葛家地點采集石核 1、2.雙臺面石核(2016XGJZ∶1、2016XGJZ∶4)3、4.多面體石核(2016XGJZ∶3、2016XGJZ∶2) 2.石片 共9件,其中完整石片5件,不完整石片4件。占石制品總數的34.6%。 1)石片型式 完整石片中錘擊石片2件、砸擊石片3件。 2)石料情況 燧石2件、石英7件。 3)形態特征根據測量數據,完整石片長度均大于寬度。具有局部微修理痕跡的石片2件,長12.2~49.7、寬7.3~24.4、厚7.3~11.4毫米,重4.1~12.5克。平均長32.7、寬21.8、高8.9毫米,均重6.62克,石片角有效數據平均值為116°。石片形狀多不規則,有四邊形的3件,三角形的4件,橢圓形的2件。石片橫斷面呈三角形的3件,占石片總數的33%;四邊形的2件;其余4件呈不規則形。 4)臺面性質 石片臺面可區分為素臺面、點狀臺面和刃狀臺面三種情況。這應與石制品石料多系石英、采用砸擊技術較多有關。因此素臺面僅1件,點狀臺面1件,刃狀臺面3件,刃狀臺面石片占石片總數的33%,是石片中的主體。 2016XGJZ∶11,砸擊石片,點狀臺面。白色石英質。兩端均可見明顯放射線。腹面內凹,片身較厚。左側呈一尖角,從背面觀察可見兩個片疤,是否為加工尖角而成不好確認,暫未將之歸為石鉆。長28.8、寬16.2、厚8.9毫米,重4.1克。輕度磨蝕(圖三,3)。 2016XGJZ∶13,砸擊石片,長型,Ⅴ式。白色石英質,刃狀臺面,兩端均大致呈刃狀,可見多個崩疤。一面略凸,較為凹入;一面大面積為節理面,顏色相對較為暗黃。長37.3、寬27.1、厚9.3毫米,重9.9克。輕度磨蝕(圖三,5)。 2016XGJZ∶14,錘擊石片,長型,Ⅴ式。白色石英質,刃狀臺面,較為鋒利。遠端呈三棱狀,保存有呈斜長三角形自然石皮,腹面微凸,左側亦呈一斜長三角形斷面,右側邊呈刃狀,可見崩疤數片。遠端可見數條放射線發育,也可能系砸擊而成。長49.7、寬26.2、厚11.4毫米,重12.5克。輕度磨蝕(圖三,4)。 2016XGJZ∶15,錘擊石片,白色石英質,素臺面,呈三角形。長型,Ⅵ式。石片角115°,打擊點可見,腹面略凸,遠端有小崩疤,背面可見一片疤,與此石片打片角度一致。有一縱脊自臺面延伸至遠端。依腹面左邊斷口判斷,此石片可能系一右裂片,只是右邊保留較大,宜歸為完整石片,長21.7、寬15.2、厚7.3毫米,重2.4克。輕度磨蝕(圖三,2)。 2016XGJZ∶17,砸擊石片,長型,Ⅵ式。白色石英質,刃狀臺面,兩端均可見多個因兩極打法而形成的崩疤。石片大致呈三角形,一面較平,帶有一脊,右側邊可見兩個橫向片疤,另一面略凸,可見“幾”字形脊。長26.1、寬24.4、厚7.6毫米,重4.2克。輕度磨蝕(圖三,1)。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