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婦產科學見習指導(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19566
- 條形碼:9787030519566 ; 978-7-03-05195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婦產科學見習指導(第二版) 內容簡介
全書涵蓋了基礎知識、生理產科、病理產科、婦科、基本臨床技能等五個篇章19個單元(76學時)見習指導及知識精要,還提供了復習思考題。本書提供了臨床見習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對規范臨床見習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婦產科學見習指導(第二版) 目錄
第2版 前言
第1版 前言
**章 基礎 1
見習一(1)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1
見習一(2)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6
第二章 生理產科 14
見習二(1)妊娠生理 14
見習二(2)妊娠診斷 24
見習二(3)產前檢查與孕期保健 29
見習三(1)正常分娩 40
見習三(2)正常產褥 54
第三章 病理產科 61
見習四(1)自然流產 61
見習四(2)異位妊娠 66
見習四(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74
見習五(1)妊娠期糖尿病 84
見習五(2)妊娠合并心臟病 94
見習六(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105
見習六(2)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114
見習六(3)前置胎盤 128
見習六(4)胎盤早剝 135
見習七(1)異常分娩——產力異常 143
見習七(2)異常分娩——產道異常 151
見習七(3)異常分娩——胎位異常 159
見習八(1)產后出血 169
見習八(2)羊水栓塞 177
見習八(3)子宮破裂 184
見習八(4)晚期產后出血 190
見習八(5)產褥感染 194
見習九 產科典型病例分析 200
第四章 婦科 209
見習十(1)婦科病史及檢查 209
見習十(2)外陰陰道炎 214
見習十(3)宮頸炎 224
見習十一(1)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結核 230
見習十一(2)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腺病 244
見習十二(1)宮頸上皮內瘤變 255
見習十二(2)宮頸癌 260
見習十三(1)子宮肌瘤 269
見習十三(2)子宮內膜癌 275
見習十四(1)卵巢腫瘤 283
見習十四(2)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299
見習十五(1)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309
見習十五(2)閉經 318
見習十五(3)多囊卵巢綜合征 327
見習十六(1)不孕癥 333
見習十六(2)避孕方法及人工終止妊娠技術 340
見習十七 婦科典型病例分析 346
第五章 臨床技能 353
見習十八(1)婦科常用特殊檢查 353
見習十八(2)后穹隆穿刺術 358
見習十九(1)分段診刮術 362
見習十九(2)宮內節育器的放置術與取出術 365
婦產科學見習指導(第二版) 節選
**章基礎 見習一(1)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見習要求】 1.熟悉女性內、外生殖器的解剖及其與鄰近器官關系。 2.熟悉女性骨盆與分娩有關的解剖特點。 3.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見習時數】2學時。 【見習準備】骨盆模型、內外生殖器模型、盆底模型1個/組。 【見習過程】 1.教師結合模型講授內外生殖器官的解剖及鄰近器官的關系;骨盆的組成、各平面及其徑線;骨盆底的解剖。 2.學生對照模型學習上述內容以加深印象。 3.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小結,進行重點歸納。 【知識精要】 1.外陰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和陰道前庭。陰道前庭區域內有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陰道口。 2.女性內生殖器官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稱子宮附件。 (1)陰道為性交器官、月經血排出及胎兒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態: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寬下窄,上端包圍宮頸,下端開口于陰道前庭后部。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隆。按其位置分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深,與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為盆腔*低部位,臨床上可經此處穿刺或引流。 2)組織結構:陰道壁有很多橫行皺襞,故有較大伸展性。陰道黏膜無腺體,受性激素影響有周期性變化。幼女及絕經后婦女的陰道黏膜上皮甚薄,容易創傷而感染。陰道壁富有靜脈叢,局部受損傷易出血或形成血腫。 (2)子宮系孕育胚胎、胎兒和產生月經的器官 1)形態:為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50~70g,長7~8cm,寬4~5cm,厚2~3cm,宮腔容量5ml。分為子宮體、子宮底、子宮角及子宮頸四部分。子宮體與子宮頸間*狹窄處為峽部,在非孕期長1cm,其上端解剖上較狹窄,叫解剖學內口;其下端因在此處子宮內膜轉為子宮頸黏膜,故稱為組織學內口。子宮峽部于妊娠末期形成子宮下段長約7~10cm。 2)組織結構:宮體壁由3層組織構成,由內向外可分為子宮內膜層、肌層、漿膜層。子宮內膜從青春期開始受卵巢激素影響,其表面2/3能發生周期性變化稱功能層;靠近子宮肌層的1/3內膜無周期性變化稱基底層。在宮頸外口柱狀上皮與鱗狀上皮交接處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宮頸黏膜分泌堿性黏液,黏液栓成分及性狀受性激素影響也有周期性變化。 3)位置:位于盆腔中央,正常位置呈輕度前傾前屈位,主要靠子宮韌帶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4)子宮韌帶:共有四對:①圓韌帶有維持前傾位置的作用;②覆蓋在子宮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宮側緣向兩側延伸達到骨盆壁,形成的雙層腹膜皺襞稱闊韌帶。在宮體兩側的闊韌帶中有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結締組織稱宮旁組織。子宮動靜脈和輸尿管均從闊韌帶基底部穿過;③主韌帶起固定宮頸位置的作用,保持子宮不致向下脫垂;④宮骶韌帶將宮頸向后向上牽引,維持子宮處于前傾位置。若上述韌帶、骨盆底肌肉和筋膜薄弱或受損傷,可導致子宮位置異常,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宮脫垂。 (3)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結合場所及運送受精卵的通道。全長約8~14cm。由內向外可分為4部分: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傘部。 (4)卵巢 1)功能:為一對性腺,具有生殖和內分泌功能,產生和排出卵子,以及分泌甾體激素。 2)形態:扁橢圓形,成年婦女的卵巢約4cm×3cm×1cm,重5~6g,呈灰白色;絕經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 3)組織結構:卵巢表面無腹膜,由單層立方上皮覆蓋稱生發上皮;其內有一層纖維組織稱卵巢白膜。再往內為卵巢實質,分皮質與髓質。皮質在外層,其中有大小不等的各級發育卵泡、黃體和它們退化形成的殘余結構及間質組織組成;髓質在中心,無卵泡,含疏松結締組織及豐富血管、神經、淋巴管及少量平滑肌纖維。 3.血管、淋巴及神經 (1)血管:女性內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卵巢動脈、子宮動脈、陰道動脈及陰部內動脈。除卵巢動脈自腹主動脈分出外,其余均為髂內動脈前干分支。盆腔靜脈均與同名動脈伴行,并在相應器官及其周圍形成靜脈叢,且互相吻合,故盆腔靜脈感染容易蔓延。 (2)淋巴:女性生殖器官和盆腔具有豐富的淋巴系統,淋巴結一般沿相應的血管排列,其數目和位置均不恒定,主要分為外生殖器淋巴與盆腔淋巴兩組。外生殖器淋巴分為腹股溝深和腹股溝淺兩部分。盆腔淋巴分為3組: 1)髂淋巴組由閉孔、髂內、髂外及髂總淋巴結組成。 2)骶前淋巴組位于骶骨前面。 3)腰淋巴組位于腹主動脈旁。 (3)神經:外生殖器主要由陰部神經支配;內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支配。 4.骨盆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也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骨性產道,其大小、形狀與分娩密切相關。以恥骨聯合上緣、髂恥緣及骶岬上緣的連線(即髂恥線)為界,將骨盆分為假骨盆和真骨盆兩部分。假骨盆又稱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線之上,與產道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又稱小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線之下,又稱骨產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為便于了解分娩時胎先露部通過骨產道的過程,將骨盆腔分為3個平面: (1)骨盆入口平面:指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橫橢圓形。其前方為恥骨聯合上緣,兩側為髂恥緣,后方為骶岬前緣。入口平面有4條徑線。 1)入口前后徑: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骶岬前緣正中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1cm。 2)入口橫徑:左右髂恥緣間的*大距離,平均值約為13cm。 3)入口斜徑:左右各一。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左斜徑;右骶髂關節至左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右斜徑,平均值約為12.75cm。 (2)中骨盆平面:為骨盆*小平面,呈前后徑長的橢圓形。其前方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為坐骨棘,后方為骶骨下端。此平面具有產科臨床重要性。中骨盆平面有兩條徑線。 1)中骨盆前后徑:恥骨聯合下緣中點通過兩側坐骨棘連線中點至骶骨下端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1.5cm。 2)中骨盆橫徑:也稱坐骨棘間徑。兩坐骨棘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0cm,是胎先露部通過中骨盆的重要徑線;坐骨棘是分娩過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標志。 (3)骨盆出口平面:由兩個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組成。前三角平面頂端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為恥骨降支;后三角平面頂端為骶尾關節,兩側為骶結節韌帶。有4條徑線。 1)出口前后徑: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尾關節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1.5cm。 2)出口橫徑:也稱坐骨結節間徑。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平均值約為9cm,其長短與分娩機制關系密切。 3)出口前矢狀徑:恥骨聯合下緣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6cm。 4)出口后矢狀徑: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8.5cm。若出口橫徑稍短,而出口后矢狀徑較長,兩徑之和>15cm時,正常大小的胎頭可通過后三角區經陰道娩出。 5.骨盆底由多層肌肉和筋膜所組成,封閉骨盆出口,使盆腔臟器賴以承載并保持正常位置。骨盆底的前方為恥骨聯合和恥骨弓,后方為尾骨尖,兩側為恥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結節。兩側坐骨結節前緣的連線將骨盆底分為前、后兩部:前部為尿生殖三角,又稱尿生殖區,有尿道和陰道通過。后部為肛門三角,又稱肛區,有肛管通過。骨盆底有3層組織:外層由會陰淺筋膜,3對肌肉(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體肌、會陰淺橫肌)及一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組成;中層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兩層堅韌筋膜及一對會陰深橫肌、尿道括約肌組成;內層即盆膈,由肛提肌及其內、外面各覆一層筋膜所組成。 6.內外生殖器官的鄰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輸尿管、直腸、闌尾。 【復習思考題】 1.請說出骨盆三個平面的形態、主要徑線及其產科意義。 2.女性內生殖器官包括哪些? 3.子宮內膜分幾層?能發生周期性變化、產生月經的是哪一層? 4.請說出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四組韌帶。 5.請說出卵巢的大體形態及功能。 6.女性內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應來自哪些血管?它們又是哪些血管的分支? 7.女性內生殖器官的鄰近器官有哪些? (周建斌) 見習一(2)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見習要求】 1.掌握婦女一生各階段的生理特點、月經及月經期的臨床表現、卵巢功能及周期性變化、子宮內膜及生殖器官其他部位的周期性變化。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