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共同體與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0894
- 條形碼:9787100180894 ; 978-7-100-18089-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同體與社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師生本書于1887 年**次印刷,1912 年再版,至 1935 年重印達八次之多。這本書使他獲得了很大的聲譽。其在社會學上的貢獻*主要的是用二分法的概念,從人類結合的現實中,抽象地概括出共同體與社會這兩種類型。本書的基本思想和概念,至今對于社會學仍然有很深刻的影響,是社會學的經典文獻。
共同體與社會 內容簡介
《共同體與社會》如同標題明確呈現的那樣,本書*鮮明的特征莫過于它采取了二元對立的結構、圍繞著“共同體”(Gemeinschaft)與“社會”(Gesellschaft)這對彼此相對的概念展開討論。本書的主體部分由三卷組成,依次是“關于主要概念的一般規定”(共同體的理論與社會的理論)、“本質意志與抉擇意志” 、“自然法的社會學基礎” ,它們分別從三個方面揭示了“共同體”與“社會”之間對立的意涵:**卷在社會學的層面上刻畫了兩種人類結合的關系形態以及它們各自形成的共同生活秩序;第二卷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對應上述兩種共同生活類型的個體心理事實與原理;第三卷則透過法學和政治哲學的視野解讀了兩種關系類型背后的規范以及共同生活的法權基礎,其中又包含了雙重的自然法脈絡:重是私法層面的“共同體”或“社會”內部的人與人(“人法”)、人與財產(“物權法”)之關系的諸規范;第二重則是公法層面的、作為整體的共同體與社會為了維持自身所形成的法權秩序(“公社”與“國家”)。
共同體與社會 目錄
**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四版和第五版前言(附第三版前言摘錄)
第六版和第七版前言
第八版前言
**卷 關于主要概念的一般規定
主題
1,2.有機的與機械的形態—一般性的定義一辯護與命名
**章 共同體的理論
1.共同體的胚胎形式
2.胚胎形式的統一與完善
3.享受與勞動的交互關系
4.過度與抵消
5.威嚴—長者威嚴—強力威嚴—智慧威嚴溫情和敬畏
6.血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精神共同體親屬關系鄰里關系—友誼
7.父親的威嚴—王侯的威嚴—師傅的威嚴審判者的功能—公爵的功能—教士的功能
8.作為共同體之表現的威嚴和服務不平等的界限
9.作為共同體意志的共同領會—自然法—語言—母語—默認一致或家庭精神
10.自然統一體的劃分與重組民族—部族—氏族鄉村—行政區—村莊城鎮—行會—社團
11.相互占有與享受—對共同財產的占有與享受農田與家園
12.共同體的普遍傾向發展的模式首領與成員*后的統一體家
13.家內生活—三個層次—家內生活中的仆役
14.家政—灶火和餐桌—對交換的陌生
15.孤立的家—農民之家—城鎮之家—對城鎮和鄉村的補充—交換的形式
16.家的類比—村莊—村莊和邊區中的領主莊園—財產的關系
17.鄉村社團和公共地作為家政的社團—經濟的、共產主義的組織
18.城鎮作為共同體式的有機體—作為藝術的手工業—藝術與宗教—宗教的發展—宗教與藝術在城鎮中的功能—城鎮與商業
第二章 社會的理論
……
第二卷 本質意志與抉擇意志
第三卷 自然法的社會學基礎
附錄 結論與展望
共同體與社會 節選
《共同體與社會》: 【公共輿論與科學-行動與意見-政治輿論-政黨與政府-報紙業-新聞媒體的力量-通向世界共和國的趨勢-普遍的限制】公共輿論要求自身確立起普遍有效的準則,這樣的準則并非建立在盲目的信仰之上,而是建立在對它所承認并接受的學說之正確性(Richtigkeit)的清楚認識之上。從公共輿論的傾向與形式來看,它是科學的、啟蒙的觀點。如果說,當涉及到思維與認識可能會探究的一切可能問題時,公共輿論便會形成,那么它首先針對的便是社會與國家之中人們的生活與交往。一切有意識地參與到這樣的生活與交往里的人,必然會對這類概念與看法產生興趣,他們會想辦法讓輿論形成,并且將同錯誤的、有害的意見做斗爭。 在商業實踐里,什么被允許?什么又不被允許?對于各種各樣的企業、商品、需求以及鑄幣或“證券”(Papieres)而言,它們的效力與價值如何?與此類似,如何衡量流通中的價值、人格以及它們在其他社交活動(比如市場與交易所里的交往)里的能力?以上這些問題都上升為一些普遍的原則,它們構成了一部道德法典。雖然人們根據想象出的更好的認識,可能會改變這部道德法典,而且它也可能也會遭到許多反對,但是沒有什么比它的禁令、指責與刑罰更嚴格;因為它關心的并不是人們行動背后的信念(Gesinnung),而是他們的行動方式(Handlungsweise)的形式正確性。因此,這里根本上只在于對違反其規則的行為做出反應;與此相反,它不可能根據行為的積極方面給予獎賞,因為除了讓人遵守它的規則以外,它不再要求甚至期望其他東西。“贊賞”并不是公共輿論要做的事,毋寧說,公共輿論要努力地把一切現象提高到自己能夠把握的水準上。它絕非僅僅把這一水準同正確的、好的行為聯系在一起,而是首先要把它完全地同正確的、好的意見本身聯系在一起。要做到這一點,公共輿論就必須要求個人的、私人的意見必須要同它自己一致,即同普遍的、公共的輿論一致,這樣一來,(我們此前預設的)理性的、志愿的主體就更要根據公共輿論指引他的行動。 不過,在各種意見里,許多都是無關輕重的,然而沒有什么意見比政治輿論更重要;因為國家頒布或維持什么法律,它將推行怎樣的對內對外政策,似乎*終都取決于此。如果社會只是部分地就此達成一致,甚至在許多方面發生了*劇烈的爭執,那么任何一個政黨因此都要力爭將他們的意見提升為公共輿論,或者至少保持公共輿論的假象,并且力爭將它們的意志表現為普遍的、理性的意志,這樣的意志以共同的利益為目標,借此,他們可以執掌國家的“船舵”,或者說把“立法的把手”抓在自己的手中。另一方面,國家本身或政府,也就是那個恰好表現主權人格或對主權人格施加強大影響的政黨,同樣有強烈的興趣去“制作”并“加工”公共輿論,去為公共輿論定調、再定調。 作為公共輿論以及可能像公共輿論那樣生效的東西,它總是像一個外在的、外來的力那樣影響著每一個抱有某種意見的人。這一點尤其通過傳播(Mitteilung)的方式實現,借助這樣的方式,所有的言說者、教導者同傾聽者、理解者之間的信任與信賴的關系都消逝了,或者說,基于書寫的傳播方式,上述關系將會消逝。在這里,各種判斷與意見仿佛零售商的貨物一樣被包裝起來,提供給人們享用。以報紙業(Zeitungswesen)為例:對我們這些當前活著的人來說,它是*快捷地生產、復制以及擴散事實與思想的方式,它就像世界上所有其他被人們享用的事物那樣,以*完美的方式被準備出來并提供給人們:正如賓館里的廚師將飲食材料以任意的形式和數量擺放在賓客面前。因此,“新聞媒體”(Presse)是公共輿論的真正手段(“器官”),在一切知道利用它以及必須利用它的人們手中,它是的一件武器和工具。它對社會里的各種事件以及社會狀態的轉變做了令人畏懼的批判,因而它具有普遍性的力量。與此同時,它完全可以同國家的物質力量相媲美,后者通過國家的軍隊、財政以及“組織化”的官僚體系衡量;在某些方面,它甚至超越了國家的物質力量;它不像國家的物質力量那樣受到國家邊界的限制,相反,從其趨勢與可能性來講,它完全是國際性的,因而毋寧說,即使許多國家組成了持久的或暫時的統一體以及聯盟,它照樣可以比拼這一統一體和聯盟的力量。所以,我們可以將公共輿論的*終目標表述成:取消和替代國家的多樣性,建立一個與世界市場具有相同范圍的、唯一的世界共和國(Weltrepublik);世界共和國由思想者、知識分子和作家指揮,不過,除了一種心理學性質的強制外,它可能不具備其他強制手段。 ……
共同體與社會 作者簡介
斐迪南??滕尼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早期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他于1855年7日26日出生于當時屬于丹麥王國的施萊茲維希州的一個小城豪巴而格,他的父母均是農民世家,生活比較富裕,他們為七個子女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之后,他們全家遷往胡蘇姆。滕尼斯在那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1872年,有一段很短的時期,他在斯塔拉司堡學習,同年他換了一所大學讀書,稍后,又去耶那、萊比錫、柏林、波恩、基爾和杜賓根等許多城市的大學讀書,他所學的內容很豐富,有古典哲學、哲學、神學、教會史、語言學、考古學和藝術史,他的博士論文是考古學學習研究的成果。1875年,年僅20歲的滕尼斯在杜賓根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在以后的歲月里,滕尼斯從事哲學研究,他對古典哲學感興趣。他和佛里德利希??保羅多年來建立了書信往來關系,在他的鼓舞下,滕尼斯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1881年,他以研究霍布斯哲學成果受聘于基爾大學哲學系執教。他是德國社會學學會的創始人,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經擔任過他的學術助手。 譯者簡介: 張巍卓,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講師,出版有譯著《共同體與社會》,廣受好評。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