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黑格爾《自然哲學》淺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6283
- 條形碼:9787542676283 ; 978-7-5426-762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格爾《自然哲學》淺識 本書特色
黑格爾的《自然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中 重要的經典,同時也是秉承了黑格爾哲學的一貫風格:晦澀難懂,本書以相對通俗易懂的表述對《自然哲學》做了逐節的解讀,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也是作者繼《邏輯現象學》《小邏輯》后對黑格爾《哲學全書》的解讀新作。
黑格爾《自然哲學》淺識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邏輯純概念的外在化, 即自然界的規律 ; 人的精神也是絕對精神的外化, 同時也是人對絕對精神的認知, 全書分力學、物理學、有機物理學三部分。力學部分首先考察了抽象的空間和時間 ; 其次考察了物質和運動, 即物質與空間時間的關系, 物質與物質的關系, 這是有限力學 ; *后考察了自由運動的物質, 這是絕對力學。物理學部分考察了物體的內在形式, 這種形式通過物體的外在形態得到映現。第三部分是有機物理學, 有機體是自在又自為的生命體。
黑格爾《自然哲學》淺識 目錄
導論
**篇 力學
**章 空間和時間
第二章 物質和運動有限力學
第三章 絕對力學
第二篇 物理學
**章 普遍個體性物理學
第二章 特殊個體性物理學
第三章 整體個體性物理學
第三篇 有機物理學
**章 地質自然界
第二章 植物有機體
第三章 動物有機體
黑格爾《自然哲學》淺識 節選
動物是支配自然界的普遍力量,因此同化首先是進入體內的東西與生命力的直接融合,是進人體內東西被生命力所感化,出現單純的轉化,比如空氣和水。其次,同化作為中介活動,構成消化過程,消化過程是主體與食物相對立的過程,是食物進一步被分解成液態物質和燃燒態物質的過程,液態物質指胃液、胰液、淋巴液等體液,燃燒態物質是指通過膽汁被造成的流汁回復到有機體自身,成為有機體的能量。這些過程都是被生命力感化的過程。 §365 對動物來講,進人體內的食物還是外在性的,因此食物就是有機體的對象,是對有機體的否定,而有機體就是要克服和消化這個否定對象。因此同化就是雙重活動:一方面動物要消化食物,這是動物同食物的沖突;一方面作為自為的動物有機體,又要吸收食物來再生自己,這是動物同食物的融合。 說明:動物消化食物是一種直接轉化,斯巴蘭讓尼的研究和生理學以經驗事實證明了這種直接性。動物有機體不是通過中介,而是直接接觸營養物,直接吸收為自己的生命力。他們的研究推翻了有機體通過機械和化學的中介過程來消化吸收的觀念,以經驗事實表明,營養物在胃里直接轉化為流汁,流汁被內臟器官制造成淋巴液注入血管,再被機體各部門吸收。低等動物是這樣直接的轉化和吸收,高等動物雖有一個中介的消化過程,但這個過程無非是分離營養物質和無用物質,將無用物質以糞便的形式排泄出來。 因此,作為自為存在的生命概念,動物有機體的同化是一種分離活動,食物一方面被分離為無用物質排出體外,一方面被分離為營養物質,被有機體吸收利用,因而動物有機體就是生命概念與食物的同一。動物有機體制造的產物就是有機體自身,由此可見,動物有機體滿足自己的欲望是合理的。動物把食物變為有機體的自我,這個過程并非單純的手段,而是目的,因此有機生命是內在合目的性。 附釋:動物有機體與自然界的同一,就是有機體吸收營養的過程。動物吸收營養,就是把自然界轉化為自己的肉體,從這個角度看,自然界就是動物有機體潛在地所是的東西。因此如果說動物有機體是實體,那么自然界就是它的偶性,動物可以直接把自然界變為它自己。很多素食民族只吃植物,他們能吸收植物蛋白,把植物蛋白制造成適合自己器官肌肉的營養物,排出其余部分。這種直接的轉化,證明了用化學和機械過程來解釋有機體消化吸收的破產。化學過程可以將鹽分析為兩種成分,這兩種成分在鹽里依然存在,但在動物有機體與食物的同一里,食物變成了別的東西,因此動物有機體的消化吸收過程不能用化學過程來解釋。 動物有機體的同化是這樣的,食物進入有機體后被制造成營養液,有機體把這種營養液直接吸收到自己機體的各部門。低等動物沒有胃、膽這樣的器官,它們靠表皮直接從水中吸收營養。比如水螅只有一根腸腔,腸腔其實就是表皮,只不過藏在體內,水螅就是靠這種表皮直接消化吸收食物的。較發達的動物也有這種直接消化的現象。比如鳥能直接吸收濕氣,人在沒有淡水的情況下,把身體泡在海水中,這時皮膚能直接吸收水分而不是鹽。哺乳動物的胃和腸本身無非是外部表皮,它們的吸收功能也是表皮的吸收。有些藥涂在表皮能止痛,這表明表皮具有吸收功能。 動物的消化是靠體內液體的溶解作用,還是靠胃肌的粉碎作用完成的?斯巴蘭讓尼做過一個實驗,他把裝有飼料的小金屬管塞進火雞的胃里,小金屬管有細孔,使火雞的消化液可與飼料接觸,又避免了胃對飼料的擠壓,結果飼料沒能被溶解,因而他得出結論,消化是由胃內壁的強烈擠壓完成的,而液體在體內只能短時逗留。這個實驗證明了有機體有直接消化食物的功能。至于另一種經過中介的消化,只在部分高級動物中出現。因此消化的過程在于,消化*后形成流汁,有機體把這種流汁轉化為淋巴液,通過血液循環把這種營養液輸送給機體各部門吸收。動物有機體一方面要與食物對抗,一方面又要使自己同食物同一,吸收食物的養分以使自己再生。 動物有機體的概念,不僅有同一也有分化,分化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從體內排斥無用的東西,這是排泄;另一是分化出一種外在的東西,這是繁殖后代,這種分化也是同一,是動物發展的*后階段。因此分化就有三種形式:抽象的形式的排斥,發育的沖動,類屬的繁殖。抽象的形式的排斥就是排泄,排泄通常被理解為把無用的東西排出體內,在動物或人類的糞便中,會發現他們不需要的或過多的東西,這表明動物有機體的活動是合乎目的的選擇活動。動物有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動物的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是一個器官,也就是說,動物組織的*高級的東西和*低級的東西緊密相聯,這就表明繁殖后代也是一種排斥。
黑格爾《自然哲學》淺識 作者簡介
曹音,1952年出生,北京人,現居住上海市。作者的父親是位學者,家有豐富的藏書和收藏,故作者從小受到嚴格的國學教育和學術熏陶,特別是在金甲文字和古文字訓詁方面。作者年輕時專修國際政治和外語,通曉英、日、德語等多國外語,后去日本歐美留學多年,研修東西方哲學、歷史、法律、藝術、宗教以及思想史,予20世紀90年代回國經商。作者自認為自己是位“票友”,無論是學術研究、寫作、經商,還是琴棋書畫,都僅僅是出于愛好而已,不為名利。同時作者的治學態度又十分嚴謹,力求格物致知。他有一枚閑章日“不自欺欺人”,表明作者痛惡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偽學者。作者酷愛讀書,興趣廣泛,其讀書涉及各個學術領域,且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讀書人。現為貴州大學客座教授,貴州大學中外比較哲學研究所所長。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