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攝影筆記(1845-202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696849
- 條形碼:9787557696849 ; 978-7-5576-9684-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攝影筆記(1845-2021) 本書特色
1.“歷博杯”攝影大賽大獎得主、豆瓣紅人林山代表作。 2.一本可以收藏的上海城市攝影百科,取自靜安、徐匯、衡復、虹口、浦東多地。 3.300余幅攝影作品初次結集,48類攝影拍攝要訣放送。 4.有著關于上海街拍的珍貴點滴,從甜愛街到武康大樓,他用街拍記錄老上海。 5.書中涵蓋多個建筑大師和攝影大師的逸聞手法,從森山大道、馬克·呂布、卡蒂埃-布列松到薇薇安·邁爾、鄔達克。 6.城市藝術策展人、西班牙語譯者長安、獨立攝影師馬丁撰序推薦。
攝影筆記(1845-2021) 內容簡介
從**次拿起相機,“街拍”就成了林山的個人標簽。 為了街拍,林山的足跡遍布青島、大連、北京、上海等地。從弄堂里的老人、甜愛路上的情侶,到外灘的萬國風格建筑,都是他鏡頭的捕捉對象。他是城市街頭真實影像的記錄者,也是光影的捕捉者。 在本書中,你能看到那些因發展所需而被拆掉的上海地標,那些沒人在意的城市廢墟,還有那些因為人們爭相打卡而再度翻紅的老建筑。從鄔達克的建筑設計、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到薇薇安.邁爾、羅伯特;卡帕的攝影技巧。他的文字、他的照片冷靜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攝影筆記(1845-2021) 目錄
**章鏡頭下的外灘
002外灘的印象:照片靈感之源
005外灘建筑群:拍攝建筑肖像
009探訪外灘源:拍攝街區建筑
014外灘新建筑:拍攝組團建筑
018外灘美術館:拍攝建筑趣味
023城市和攝影:照片邏輯結構
第二章記錄南京東路
027百年南京路:拍攝不同建筑
033裝飾藝術風:拍攝相似建筑
037漫游夜上海:黃浦夜景拍攝
041人廣的街角:鏡頭焦段選擇
045遇薔薇瀑布:攝影的想象力
047照片的語言:攝影的構圖法
第三章定格意象徐匯
051徐匯的印象:拍攝城市自然
054徐匯的風貌:系列作品創作
058典型的建筑:合理篩選照片
061爬山虎大樓:拍攝綠植建筑
065石庫門小區:拍弄堂步高里
068樹木的肖像:照片主題方向
第四章多面衡復街區
074多彩的衡復:發現城市色彩
077超長的立面:拍攝超長建筑
081訪黑石公寓:畫面的消失點
087衡復的夜晚:夜景拍攝構思
091雨天新樂路:雨天拍攝技巧
094雪天武康路:拍攝城市雪夜
第五章人文藝術徐匯
100觀龍美術館:運用形態元素
104西岸美術館:拍攝重要空間
108午夜便利店:攝影品質要素
111榮宅的空間:對稱構圖運用
115行陜西南路:街拍位置選擇
118攝影的工具:相機參數畫幅
第六章取景靜安長寧
124尋訪靜安寺:運用攝影景別
128訪愛文公寓:建筑立面攝影
132新華路建筑:類型學式攝影
135攝影的歷史:黑白膠片攝影
138靜安的日常:使用手機攝影
142攝影的學習:提升攝影創作
第七章虹口楊浦瞬間
148甜愛路故事:攝影空間敘事
152老場坊建筑:創造視覺流動
155廢棄的建筑:廢墟攝影美學
158濱江綠之丘:拍攝建筑主題
162學院哥特風:規劃相機視角
167上帝的視角:城市航拍攝影
第八章老城廂和浦東
172江南之豫園:拍攝園林造景
176上海的文廟:攝影畫幅方向
180老城廂商店:紀實性的攝影
183浦東的濱江:城市景觀攝影
187藝倉美術館:曝光時間藝術
192攝影的媒介:理解攝影藝術
攝影筆記(1845-2021) 節選
外灘的印象:照片靈感之源 多年前,我初到上海,漫步黃浦江邊,高樓林立的浦東映入眼簾,建了一半的上海中心大廈,還在夜以繼日地逐層攀升,直追云端。大廈一層層建造,也將城市的夢想建成現實,而轉身回望,一長排外灘老建筑沿南北向展開,這便是上海外灘歷史建筑群。渾厚的建筑石材布滿雨痕,如經歷了滄桑的老者,向人們言說近百年如黃浦江般曲折盤桓的上海歷史。幾年過去了,我仍常來外灘,感受這個城市的開放、包容和活力。 在上海的傳統中,人們習慣稱河流上游為“里”,河流下游為“外”,外灘因在已消失河流“上海浦”的下游,而得名“外灘”。 在近代歷史中,外灘的建筑群大致經歷了三次建設。從上海開埠到19世紀末,在外灘修建的多是英國鄉村風格和印度券廊式建筑,此時混凝土技術尚未發展,建筑多是兩層磚木結構;20世紀初由于工業新技術的發展,外灘也第二次翻建了一些折中主義建筑,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新結構形式;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第三次的建設引入了更接近現代派的裝飾藝術風格,提升了建筑高度,將部分重要建筑翻新。經三次建設便形成了現在規模的外灘建筑群,建筑群集合了當時世界一流水平的建造工藝,也見證了上海近代城市化的起點和發展。 構思一個城市的空間攝影作品需要全面地了解、深刻地理解這個城市的空間,從不同維度上接近它的真實。從縱向的時間維度上了解城市發展的歷史,外灘從一片灘涂之地,經歷了銀行、洋行、碼頭、船廠的多次建設,一步步成為現在規模和風貌的城市街區;從橫向的空間維度上了解城市當下的存在狀態和屬性,作為旅游景觀,外灘空間是開放的、活潑的;作為城市界面,外灘空間是水平的、橫向的。尋找一種觀看和呈現外灘景色的視角是拍攝外灘城市空間的關鍵。站在外灘環顧黃浦江,想象著開埠之初那些船廠碼頭繁忙的景象,我聯想起《清明上河圖》里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景象,汴河兩岸熙攘的人群、林立的店鋪和繁忙的船只被畫家張擇端疏密有序地組織在畫面之中。這幅畫是中國傳統散點透視長卷畫的經典,也是這次攝影的創作靈感的來源。 行走在外灘中山東一路上,拍下每一棟建筑,再將其排在一條馬路上,將建筑群做成一幅生動、完整的城市畫面(見圖1-1)。為精確拍下每個完整的建筑,拍攝位置選在建筑對面的路邊,從原教會教堂起由北向南行走依次取景,在不太寬闊的街道里使用超廣角的鏡頭拍下每棟建筑的正面全貌,再將它們拼接處理成一整排的街道建筑,即外灘“立面”。 在這張超長的照片中(見圖1-2),普通照片的比例被打破,畫面為水平而多視點,制作成大的畫幅可作移動觀看,每一塊畫面都是一個不同的建筑場景。 在照片審美的傾向中,可以是圖形之美、光影色彩之美,也可以是想象之美,即歷史畫面的想象——圖形之美很重要,而更有味道的是照片之外的想象之美。對于一張照片來說,它本身只是光的影子,只是色調,只是圖形,圖形本身是沒有什么意義的,而當照片結合了城市和歷史,圖形就多了一層故事。 攝影的靈感之源有時便來自你對事物的印象和事物背后的故事。
攝影筆記(1845-2021) 作者簡介
林山 原名王紅彬,獨立攝影師、建筑師,畢業于長沙中南大學藝術設計系,林山建筑攝影工作室創始人。 他曾獲“歷博杯”攝影大賽大獎,其攝影作品曾于2019年在衡山·和集外灘萬國建筑肖像——林山攝影展上展出,曾在多家雜志及網站上發表攝影類文章。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