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政治話語的批評性分析:理論、視角與實踐: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332506
- 條形碼:9787521332506 ; 978-7-5213-325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話語的批評性分析:理論、視角與實踐: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學生本書主要對源于西方的批評政治話語分析的歷史根源、研究視角及其研究實踐等進行探討,尋找適合當代對外政治話語分析框架,從話語層面揭示一個國家如何建構其對外政治話語、話語如何反映和建構國家的對外政策、話語與社會變遷之間如何形成互動以及它們如何在跨文化互動語境中推動或影響政策的實施等。同時,通過將分析框架應用于具體的政治話語分析,研究力圖考核和驗證批評政治話語分析對當代中國對外政治話語實踐所具有的解釋能力和它們的適用范圍及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分析和交流理論奠定基礎。
政治話語的批評性分析:理論、視角與實踐: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內容簡介
《政治話語的批評性分析:理論、視角與實踐》主要對源于西方的批評政治話語分析的歷史根源、研究視角及其研究實踐等進行探討,尋找適合當代對外政治話語分析框架,從話語層面揭示一個國家如何建構其對外政治話語、話語如何反映和建構國家的對外政策、話語與社會變遷之間如何形成互動以及它們如何在跨文化互動語境中推動或影響政策的實施等。同時,通過將分析框架應用于具體的政治話語分析,研究力圖考核和驗證批評政治話語分析對當代中國對外政治話語實踐所具有的解釋能力和它們的適用范圍及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分析和交流理論奠定基礎。
政治話語的批評性分析:理論、視角與實踐: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目錄
0.0 引言
0.1 從政治修辭學到批評話語分析
0.2 政治話語和對外政治話語
0.3 政治話語研究現存的主要問題
0.4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
**章 批評話語分析的人文主義傾向
1.0 引言
1.1 人文主義中的“人”
1.2 語言研究與人文主義
1.3 批評話語分析的人文主義思想
1.4 小結
第二章 領導權、意識形態、話語
2.0 引言
2.1 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
2.2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2.3 ?碌摹霸捳Z秩序”和“知識/權力”
2.4 小結
第三章 交往行為、實踐邏輯、結構化
3.0 引言
3.1 法蘭克福學派與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
3.2 布爾迪厄的實踐邏輯
3.3 吉登斯的結構化和現代性
3.4 小結
第四章 互文性、政治修辭、語言與社會
4.0 前言
4.1 對話與“互文性”
4.2 政治與修辭
4.3 語言與社會
4.4 小結
第五章 批評政治話語分析相關概念、視角、方法
5.0 引言
5.1 基本概念
5.2 作為社會過程、認知過程和歷史過程的話語
5.3 分析程序和分析策略
5.4 小結
第六章 對外政治話語與社會互動(一)
6.0 引言
6.1 《政府工作報告》的詞匯變化與對外政策構建
6.2 領導人平民化話語與國家形象構建
6.3 “介入系統”與中外友好互信關系構建
6.4 市場化話語與“孔子學院”文化教育身份構建
6.5 小結
第七章 對外政治話語與社會互動(二)
7.1 “文明沖突論”:一種被重構的歷史話語
7.2 美國外交文化架構與“新絲路戰略”話語構建
7.3 話語、身份構建與中國-東盟關系
7.4 小結
參考文獻
政治話語的批評性分析:理論、視角與實踐: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作者簡介
尤澤順,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中國話語研究會副會長、 《南開話語研究》系列叢書顧問委員會委員、《外國語言文學》編委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在內的10余項科研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話語與政治話語分析(批評話語分析)。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在國內權威出版社出版《喬姆斯基:語言、政治與美國對外政策研究》、《社會、文化、身份與話語建構:中國社會語言學新探索》等圖書。多次榮獲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青年佳作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