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廣州大典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一輯 總第七輯:(2021 No. 1) Vol. 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373642
- 條形碼:9787501373642 ; 978-7-5013-736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大典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一輯 總第七輯:(2021 No. 1) Vol. 7 內容簡介
本輯為曲藝戲曲研究專輯,共收錄文章17篇,分為“人物風采”“文獻挖掘”“傳承傳播”“成果應用”“曲藝探究”五個欄目。“人物風采”欄目有文章2篇。《論靚少佳的藝術精神》,勾勒出在粵劇舞臺耕耘60余年,影響遍及省港澳、星馬、越南、美加等地的粵劇南派(靚派)小武靚少佳的藝術形象,總結其藝術貢獻,歸納其表演生涯中始終恪守的藝術精神。《黃滔師傅粵劇粵曲文獻文物貢獻概述》一文,記述從藝粵劇80年的黃滔,從省港而至加拿大,在撰寫整理加西粵劇社團歷史、協助捐贈粵劇文物文獻、推動粵劇海外傳播方面等方面所作的卓著奉獻。“文獻挖掘”欄目收錄文章5篇。“傳承傳播”欄目主要研究地方曲藝戲曲的傳承傳播歷史,收文章4篇。“成果應用”欄目收錄文章4篇。在粵曲說唱中,粵語方言俯拾皆是,諧音雙關,生動風趣,深受本地民眾喜愛;但對于外地讀者來說,就如“雞同鴨講”。“曲藝探究”欄目有文章2篇。
廣州大典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一輯 總第七輯:(2021 No. 1) Vol. 7 目錄
人物風采
論靚少佳的藝術精神
黃滔師傅粵劇粵曲文獻文物貢獻概述
文獻挖掘
“三國”故事題材潮州歌初探
粵謳研究百年回顧及思考
莆仙戲與潮劇的歷史關系探究
清末民初潮音戲題材探析
粵劇文化對國家戲改的因應——以新中國初期粵劇《山東響馬》論戰事件為中心
傳承傳播
梧州城市粵劇演劇空間敘事(1850—1949)
嶺南戲劇譯介的海外傳播與接受——以粵劇為例
敦煌劇坊與粵劇在新加坡的傳承與發展
新馬漢文報刊載廣府南音研究
成果應用
清末民國粵曲說唱文獻方俗語選釋
粵劇《晨妻暮嫂十六場》泥印本考釋及其價值
木魚書上的版本名詞釋義
木魚書及其版本
曲藝探究
光明曲藝隊廣府南音學習體驗
粵曲小曲的編撰及音樂特色探究——以《新興粵曲集〈第三集〉特大號》為例
征稿啟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