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娜儂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77347
- 條形碼:9787305177347 ; 978-7-305-177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娜儂 本書特色
《娜儂》是浪漫主義代表作家喬治??桑七十歲高齡時的力作,是一首質樸、自然的安慰人心的田園牧歌。 喬治??桑對浪漫主義的詮釋既不是拉馬丁式的憂郁傷感,也不是雨果式的波瀾壯闊,而是一種質樸純真的理想主義。如果說巴爾扎克等現實主義作家是“以嚴肅的目光注視著自己周圍的一切,力圖描繪卑劣的現實或苦難”,那么,喬治??桑則堅持要用“對理想的現實的追求”來取代對實在的現實的揭露。在她的眼中,美好、善良與丑惡、兇殘同樣真實,她寧愿用大部分筆墨來描繪和展現人類善良、偉大、仁慈的心靈。 本書是“法國文學經典譯叢”的一本,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推薦給中國讀者的、深入法國文學的必讀書目之一。
娜儂 內容簡介
女主人公娜儂是一個出生卑微的貧苦農民家的孤女,男主人公埃米里昂是一個被家庭拋棄、寄養在修道院的貴族子弟。他們在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相守的過程中,遭遇了蒙冤入獄、營救、逃亡、隱居、分離、等待、重逢等一系列不平凡的曲折經歷,*終平等地相愛、結合。這是一幕花好月圓的理想主義人間傳奇,盡管一直以艱辛與磨難作為注解。
娜儂 目錄
娜儂 節選
農民對賴以生存的那片土地崇拜極了,那崇拜勁兒無與倫比,從土地中得到的一點點東西對他來說就是生命的一半,而不屬于他的那另一半,他永遠渴望著,不管能否得到都尊敬它。因為,那永遠是土地,只有在土地之上,上帝的恩惠才看得見、摸得著。 “難道人們不正是為了愛才結婚的嗎?” “不,人們常常為了利益而結婚。” 所有關系到清潔的東西,我都很用心。貧窮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過邋遢的日子。 我們經常來這里散步,已經在巖石間走出了一條蜿蜒的小徑,小徑兩旁有垂著常青藤一般綠葉的美麗的風鈴草,還有梅華草、睡菜、毛氈草和埃米里昂教我辨別過、我們都非常喜愛的各種小花草。溪水經常消失在石塊底下,我們只能聽見腳下沙沙的水流聲,卻看不見它。在這小島的邊緣地帶,一片橡樹林茂密成蔭,這里,陡坡突然抬升,形成一個隱蔽的小山溝。 柔弱總是惹人憐愛。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那么喜愛孩子,常常出于樂趣而縱容孩子們的專橫,之后又不得不忍受他們的蠻不講理。 真正應該去了解、去傾聽的,是那些低聲說出的東西,可這您永遠無法知道,因為您只生活在滿是宣言或怒吼的世界里。 通過勞動或意志獲得的東西要比靠機遇獲得的東西有價值得多。 “我們不會分開很久的,在這世上我們太相愛了,誰也無法離開對方重新開始另一種生活。”
娜儂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喬治??桑 (George Sand , 1804-1876),法國小說家,浪漫主義的杰出代表人物。一生寫過百卷以上的文藝作品、二十卷回憶錄、大量書簡和有關政治社會問題的論文,代表作有《印第安娜》、《安吉堡的磨工》和《魔沼》等,《娜儂》是她近七十歲高齡時的力作。 譯者介紹 劉云虹,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翻譯家,譯有《塔吉尼亞的小馬》、《我最美好的回憶》、《批評與臨床》、《知識分子與法蘭西激情》等。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