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明代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721372
- 條形碼:9787566721372 ; 978-7-5667-213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明代卷) 內容簡介
《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明代卷)》分三編十章梳理了明代理學的演變過程。從明初朱元璋父子獨尊程朱理學,到陳獻章和湛若水帶領理學向心學轉變,再到明中葉王陽明心學的興起、分化及衰落,直至晚明理學家如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等開啟了明清之際的思想啟蒙,明代理學體現了不斷演變的時代特征。
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明代卷) 目錄
**章 明代理學倫理思想概論
一、明代以理學開國,程朱理學的政治化
二、心學的醞釀和心學先驅
三、陽明心學的崛起及其分化
四、王學的困境及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編 明代朱學的統治及其僵化
概論
第二章 朱元璋與明初理學
一、由結識儒士到親近儒學的朱元璋
二、確立朱學統治地位的朱元璋
第三章 宋濂的理學倫理思想
一、宋濂生平與學術淵源
二、“儒者非一也,世之人不察也”
三、“天人合一”的道德緣起論
四、“存心養性”的道德修養論
第四章 劉基的理學倫理思想
一、道德緣起于“天”
二、“天道好善而惡惡”的人性論思想
三、“心敬則存”的道德修養論
四、“化不善使之為善”的道德教化論
第二編 王學的興起及其分化
概論
第五章 陳獻章與湛若水的倫理思想
一、陳獻章的理學倫理思想
二、湛若水的理學倫理思想
第六章 王陽明的理學倫理思想
一、心與物
二、心與理
三、良知
四、致良知
五、四句教
六、王學的分化及其衰敗
第七章 劉宗周的理學倫理思想
一、氣本體的人倫道德緣起論
二、性本善的一元人性論思想
三、“為善去惡”的道德修養論
……
第三編 明代理學的困境及其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明代卷) 節選
《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明代卷)》: 那么作為一個文盲,朱元璋如何與儒生結識的呢?朱元璋幼年失學,之所以自學成才,得力于從小就懷有強烈的讀書之志,他喜歡與儒生結識,從小就得到儒生的指點和教育。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讀書識字是從皇覺寺做和尚開始的。皇覺寺雖然是一個遠離社會的孤冷的寺廟,但他從和尚們誦經中得到了認字識文的機會,學文化得以起步。在強烈的學文化之志的驅使下,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在寺院當和尚如此,在以后的行伍中亦如此。在行伍中凡是有文化的人,他都愿與他們結交,向他們學文化。久而久之,文化上進步很快,胸中已有一些文墨。郭子興反元的起義隊伍中的一些伙伴們,凡是遇到文墨上的一些事情都喜歡找朱元璋,如關乎軍中元帥的命令、文告、書信等,都主動找他解說。與文墨打交道中,朱元璋受到了文化上的磨煉,萌發了對儒士的好感心理,不是讀書人的朱元璋投入到儒士的懷抱。 眾所周知,出身草根的皇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只有朱元璋,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也是草根出身。但在對待儒士的問題上卻有兩種不同的態度。漢劉邦在奪取政權過程中,對儒士并無好感,相反地對儒士采取了一種鄙夷和歧視的態度,多次有侮辱儒生之事發生。但朱元璋則不一樣,他自始至終敬重讀書人,他以為讀書人見識廣,會講道理,會出主意。他不僅以儒士為他學文化的老師,而且以儒士作為他學習儒學的引路人。在軍旅中,他樂與讀書人結識。幾乎他每占領一個地方,他都訪求當地有學問的儒生,千方百計把儒生羅致幕府做秘書、參謀。如他平定浙東后,主動地訪求當地有名的儒生劉基、葉琛、章溢等。這些儒士因為大多在元朝做過官,深諳儒學,對反元的紅巾軍懷有敵對情緒,有的甚至建堡砦、辦民兵與紅巾軍對抗,有的回避起義軍,躲在深山不出。朱元璋結識儒士心切,對這些儒士表現出寬容,派人禮請,以禮相待。當這些被禮請的儒士到應天(南京)后,朱元璋極為欣喜,大擺排場,專門蓋禮賢館安置儒士。(《明史·列傳十六·劉基、宋濂、葉琛、章溢》卷一二八,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784頁。以下凡引此集者只注篇名和頁碼) 為了得到儒士的好感,朱元璋對儒士所執著的理學(儒學)很尊重,他攻占婺州后,即刻恢復婺州長達二百余年的理學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建立郡學,禮請宋濂等十三名儒士為《五經》師和學正訓導,講解儒家經典。尊重儒士,也就是尊重他們篤守的儒學即理學。由于敬重儒者和儒學,朱元璋得到了儒士們的好感。儒士們再也不把農民軍作為叛逆者看待,而是給予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有些甚至主動地參與了朱元璋的政務和軍務。如對朱元璋反元起義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以定天下大計的“高建墻,廣積糧,緩稱王”,是徽州老儒朱升的獻策(《明史·朱升傳》卷一三六)。朱元璋很多治軍治政的舉措是在他向儒生問計中確定的。朱元璋曾向儒士李習、陶安問計治軍之策,得到了指點。元璋問:“有何道教之?”安說:“如今群雄并起,不過子女玉帛,將軍若能反群雄之志,不殺人,不擄掠,不燒房屋,東取集慶(南京),可以做一番大業。”朱元璋頗以安言為是。令陶安做令史,并以儒士李習任知府。(《明太祖實錄》卷二)朱元璋與儒士結交突出表現在重用儒士上。當他攻占南京后,儒士夏煜、孫憲、楊憲等十余人進見,均被朱元璋重用。由于朱元璋重用儒士,所以在他的身旁聚合了一批頗知名和有韜略的儒士,這批儒士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如儒士李善長做了朱元璋的左右郎中(《明太祖實錄》),著名理學家劉基、宋濂等成了他的重要謀士和助手,并成為明代開國的功臣。 ……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